「我想當一條鯰魚。」蔣龜說。
他引述從《大嘻哈時代》評審迪拉老師的社群讀來的故事:在水產輸送過程中,鰻魚的死亡率經常達到20%。為了降低損失,漁夫們想到一個法子,那就是在貨艙裡放進一條鯰魚,死亡率因此驟降至5%。原因無他,是天敵的出現讓魚群時時為了求生保持戒心。
而「配角革物」,想當BDSM圈、情趣用品界的鯰魚。
「配角革物」成立於2019年,到了隔年,它就成了一份全職工作。經濟系出身,沒接受過服裝設計訓練的蔣龜,對於皮製品的特性、結構多是自行摸索出來的,在成立品牌之前,便已經有二至三年皮件製作經驗。
最當初只是想看看世界上還有哪些好玩的事。他說。於是蔣龜從電商網站上訂了一套基本材料工具組,以愛瑪仕為楷模,一心打造精緻的長短夾、證件套。
長短夾有自己的市場,BDSM 用品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會成為貼身皮件設計師,起點是他在網路上訂了售價1000多塊的十件裝套組,沒想到玩了兩次便自行解體。「這讓我當下有點生氣,氣著氣著便想,為何我不用自己的方式來製作BDSM皮件?」首件產品是一副皮手銬,「出於搞笑心態,」蔣龜笑著說:「沒想到發到線上還真的有人買!」皮手銬為配角革物導入了新的顧客群,漸漸也有人詢問有沒有頸圈鎖鏈、兔子面具等更小眾的物件。
儘管只是創業過程中的小插曲,但或許正是這個細節,決定了品牌的個性。為了回應客戶需求而開發,聽起來似乎少了點特立獨行的魅力,然而正是這條路徑,令他得以用不同的思維來從事這門手藝。
我們或許可以用「解構」來形容配角格物在進行的事情:BDSM道具、BDSM文化,並沒有不能改變的硬道理。在蔣龜的作品中,你看不到亮面的、高飽和的色系,取而代之的是內斂神秘的大地色,如此的審美取捨也反映在對功能的追求上。比如說,頸圈,可不是能固定在脖子上就好,還得顧慮到舒適性,那便涉及皮件的材質、厚薄、包覆程度,才能有效避免過度摩擦。又或者,馬甲——自己雖然用不到,無法知道怎麼樣的設計對使用者才是友善的,但在網路上瀏覽過現有的九成產品後,也能從中總結出實用、耐用、好用的元素,並化約為開發的靈感。
蔣龜半開玩笑地說,他跟身邊客人聊過,有些人對頸圈最初的認識,是魚中魚的貓咪狗狗頸圈,「但你在裡面買的東西至多只能在臥室使用,而我希望人們在配角革物的消費,是可以帶出門上班、上課也不稀奇的飾品或配件。」
目前配角革物每個月都有一檔的主題和獨立形象,該類企劃與時裝攝影師合作,嘗試從不同角度切入BDSM,作出一般大眾市場想像的路線。如近期的「新.人類」,便另外找了美髮師加入,從模特兒的妝髮、配飾造型特性,凸顯對人類未來演化的科幻想像,那涉及水資源、生態、汙染等議題,以陰柔具流動感的線條為表現。
在歐美,BDSM與時尚早已不是互斥的概念。如薇薇安.魏斯伍德在龐克風潮中注入戀物癖元素,作風始終異端挑釁的瑪丹娜,又或者讓皮革製品晉身重金屬經典形象的「猶大祭司」主唱羅伯・哈爾福德,諸如此類的次文化衝擊,都令蔣龜思考,製作BDSM皮件是否便非得要從外觀上便直接聯想到施虐/受虐及性。
我有種叛逆的心理。蔣龜說。當然,這不代表配角革物抵制煽情,志在打造乾淨無毒的BDSM產品。更精準地說,他追求的是種「壞」,那是酷的,冷的,倘若在主題設定上情慾能與這樣的壞配合的好,那麼結合在一起又有何妨。
他還告訴我們近期閱讀《經典設計的誕生》一書的部分心得。各個品牌都想推出經典產品,為了迅速取得注目,無不在外觀上挖空心思,或將產品的特定功能推至極致,放眼市場無人能敵。然而,經典能否成就依循的卻是另一套邏輯,它也講視覺,也講機能,但更重視平衡,經典可能不出眾,卻無法被忽視。
「我希望配角革物能成為經典。」他說:「希望配角革物的出現,可以稍微攪亂一池春水,讓情趣圈或BDSM圈可以有更多元的產品出現。」
配角革物 Twinkle Leather
Mail:twinkleleather2019@gmail.com
Office (預約制):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二段15巷10號1樓
▌採訪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