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被酉鬼啤酒吸引,是先自啤酒酒標,接著才陸續被許多迷魅風味推坑,有時候這個順序可能會有所變化,端看酉鬼的合作對象而定,也有人是因為張藝、酒標而入門,接著才知道這個戲而不謔的精釀啤酒品牌,原來叫酉鬼。2019年酉鬼啤酒在五股打造自己的釀酒廠,開天闢地400坪,業界紛紛議論,彼時台灣精釀啤酒產業適逢百家爭鳴,任誰都不敢輕易出手,但酉鬼啤酒以「我們是最鬧的台灣精釀啤酒」橫空出世。品牌取酉鬼二字,遠看就是一大字醜,嘴皮快速念起來,發音近似酒鬼,為什麼要這樣取名,因為想玩、敢玩,更想把大家抓進來一起在精釀的世界裡玩。
啤酒可以探討的事,超越你的想像
初看表面,很妙很ㄎㄧㄤ,但探究其團隊組成,每位成員背景與經歷,皆整齊亮眼。兩位主理人分別來自精釀文化最興盛的紐西蘭和美國,雙雙熱愛美食美酒,在2017年決定落地台灣組建團隊。公司規模雖小,然而部門分工細緻,更擁有關鍵的全程倉儲物流;做為期待在地深耕的精釀啤酒品牌,酉鬼啤酒說,「我們的創造力跟包容力極佳,跨國成員組成,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進行檢視,也因為這樣的多元,讓這個品牌具有充沛的能量。」



找來厲害的人組隊,做足市場調查、消費者訪談之後,酉鬼團隊決心把啤酒視為載體,當作人與人開啟話題的工具,有時候表述台灣在地文化,有時候則是把略為嚴肅的議題帶到消費者眼前。疫情前酉鬼與好初早餐共同打造一場「夜間早餐店派對」,企圖顛覆喝酒只能在晚上喝的既定印象之外,團隊想講的事情廣泛且深刻,「我們做這支『吐司去邊大冰紅』,試圖和消費者討論剩食議題,沿襲國外酒廠以回收麵包取代麥芽的做法。我們將早餐店通常捨棄不用的吐司邊重新賦予生命,釀造成每個人都可以輕鬆飲用的啤酒。」而藉由這場派對,團隊得以在活動現場與人群交流,把想講的東西,再推得遠一點、深刻一點。



踩在台灣這塊土地之上,一起享受微醺
「很多人對於精釀啤酒的印象不脫好苦、好貴。」酉鬼提到精釀啤酒一開始進到台灣市場時的表情都是較為苦澀的,跟市場熟知的商業啤酒風味差距甚大,酉鬼試圖將舶來的精釀啤酒文化連結至台灣的語境與文化,「一個產品的推出,以台灣為出發點,表情可以很多元,例如我們使用芭樂去釀造出『芭樂鹽小麥』,也為了與民情更貼近,再搭配酸梅粉,透過啤酒表現混血體質跟包容性。」在台灣仍屬小眾的酉鬼,透過與創作力豐沛的台灣藝術家、插畫家或是網紅跨界合作,共同挖掘並展現酉鬼合適的面貌。


精釀啤酒在台灣的發展仍屬年輕,酉鬼和我們分析近期產業脈動,意外地和其他產業常見的強烈競爭意識相當不同,「因為目前這個產業還太小眾,精釀品牌之間大多很友好,會手牽手一起往前進,彼此相互分享跟支持,辦實體活動也會一起,我們很努力在壯大這個市場。」至於在風味的表現上,目前眾家品牌大多關注和翻玩台灣在地食材,過去酉鬼也曾推出以嘉義白水湖鮮蚵釀造的「蚵仔黑」,並與在地蚵農一同創作酒標,而這支酒也獲得了澳洲啤酒大賽的金獎肯定。
喝精釀啤酒不僅是品飲風味,更可以將自身投入於微醺狀態中,或者是感受人與人之間因對談交流而生的親密感,「啤酒為什麼好喝,不單單是因為品質,因為風味其實很主觀。」酉鬼除了在釀造上持續精進,也希望將喝酒的體驗與感受,一併推廣出去。那有沒有一款啤酒會很適合可口的讀者呢?兼具趣味性跟啟發性,「『芭樂鹽小麥』這支吧,有清爽果酸、易飲性近似白酒,白天也可以喝,會刷新大家對於精釀啤酒的印象,是很容易親近的酒款;加以張藝演繹酒如其人的多變樣貌,映射了品牌的包容性,這款啤酒絕對是大眾認識酉鬼的絕佳起點。」
▌採訪報導:林圃君|圖片提供:酉鬼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