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樂意對開始一段新感情的周邊朋友給予祝福——即便不免私下咕噥兩句,「天啊,他們也太不登對了吧?」但在別人熱頭上澆冷水?實在悖於維繫友誼之道。
可你猜怎麼著?讓愛情電影生效的魔法就是我們這種人。就是有我們這種熱心人士把局面搞得更加混亂、不幸,主角才能從中得到救贖,儘管情人不總能獲得最終勝利,但在精神層面,愛情所向披靡。在「跨越邊界」這個主題下,要給你帶來的比不登對還要匪夷所思的愛情電影,給個提示,《人鬼情未了》(Ghost)……容我們在此使用港譯片名,讀過之後你會知道為什麼的。
《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2017|導演:吉勒摩.戴托羅
戴托羅大概是當代最擅長徘徊於魔幻與現實主義之間的導演,讓你不免懷疑那是否為所有出身拉丁美洲的創作者都具備此項天賦。《水底情深》有著經典「美女與野獸」式的情節,導演則從其中發掘出屬於當代的關懷——如果人們不需要去質疑為什麼六零年代曾喚起大規模民權運動的議題放到當代仍是矛盾來源的話。這裡的愛情故事是屬於男女主角之間的,但也許神秘的水生生物更接近一種象徵,是同志、非裔美國人、殘疾。而只有潮濕、藍綠色的水下世界(還有電影)是他們的歸屬。
《蝙蝠:血色情慾》(Thirst)2009|導演:朴贊郁
吸血鬼為什麼有魅力?或許是因為在流行文化中,吸血鬼往往被呈現為矛盾的綜合體,談吐舉止得體卻窮奢極慾,賦予了危險禁忌的魅力。但吸血鬼就該是如此嗎?朴贊郁有意識地利用了吸血鬼形象中的情慾元素展開辯證,《蝙蝠》有別於導演前期的知名作品,這裡依然關照現實的陰暗角落,目的卻不是逼問其中的瘋狂,而是在瘋狂顯現的同時有克制及懺悔來制衡。
觀眾可能對片中長期遭虐待,直到化身吸血鬼後盡情釋放本性的女主角有更多的同情,並指責具備神父身分的男主角偽善,但朴贊郁的立場似乎是不偏不倚的,黑色幽默的情節放大了人類社會價值觀的荒謬,但也許那更接近愛情的模樣。愛情裡不只有情慾,還有搖擺及拉扯。
《三千年的渴望》(Three Thousand Years Of Longing)2022|導演:喬治.米勒
這大概不是熱愛《瘋狂麥斯》的你期待從喬治.米勒那裡看到的電影,但《三千年的渴望》讓人覺得面前有一位睿智的長者,耐心地——而且精彩地,向你述說著影響他最深的故事,以及他所熱愛的知識體系。某方面來說,《三千年》也間接說明了如《天方夜譚》那樣的故事集為何在人類歷史中經久不衰。
這不是一部後設電影,但它的確是一部關於講故事的電影。一名被精靈許諾三個願望的敘事學家抵抗著成為故事的一部份,然而,她的抵抗及頑固,卻也是書寫故事的過程。如果你將這過程視為比喻,電影中的愛情也許就不像某些觀眾所認為的來得那麼促不及防,並且回歸到故事原型:那些關於女人釋放精靈的情節,往往是警惕人類會因為愛,而做出多少魯莽不智的寓言。
《綠洲》(Oasis)2002|導演:李滄東
韓國商業影視總給人一種蔥薑蒜辣椒有多少加多少的感覺,從不畏懼揭露現實黑暗,卻往往服膺於討好、安全的結論。當我們試圖追溯侵略性傾向的來源(討好就甭提了,那是商業片的本質),也許最終會抵達1980年代,但最受矚目的肯定還是在千禧年初期陸續交出代表作,如李滄東、朴贊郁、奉俊昊、金基德這一代導演。
《綠洲》是一部無論你的閱聽經歷多寡都會感到冒犯的片子,男女主角都是社會定義的弱勢,但他們不是你在捐款給慈善機構或當假日義工後,便能退到安全領域的存在。你得忍受他們帶來的不快,就像家人或生活在同一生活圈裡一樣。在這部電影中,浪漫的情節更像是兩名被社會與家庭拋棄的人,終於找到能滿足情感及生理需求的對象,偶現的超現實場景既是詩意也是殘酷。如果說《綠洲》裡有愛情,那也會是讓人不安的,但這也許是因為多數人都不如自己想像中的善良。
《戀夏進行曲》(The Spectacular Now)2013|導演:詹姆士·龐索德
《戀夏進行曲》的類型比起片單上的其他明顯有落差,但我們還滿喜歡這部作品,所以特此介紹。一部將年齡設定在高中階段的愛情電影,不難想像故事中會出現家庭問題,升學問題,主角的戀愛其實也不是戀愛,而是單方面的愛慕,有時還會有性喜劇的成份。但《戀夏》沒有這些陳腔濫調,它更像是我們在成年前或進入社會前,最後一次小小的停頓——沒什麼事情急著要做,可以將大把的時間用在陪伴彼此。如果不是這場派對的人數正在慢慢減少,你會希望它天長地久的持續下去。
《戀夏進行曲》聚焦於該年齡層在情感和判斷力的生嫩,瀟灑的舉止都為自卑,對不被愛、不受重視的焦慮。Miles Teller和Shailene Woodley的演出都很自然,對比如今兩位演員在商業片無法找到定位,甚至從好萊塢銷聲匿跡的尷尬,這個時期的他們纖細脆弱的讓人心疼。
▌企劃編輯: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