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要進入一部電梯,你知道大樓管理員正面對著螢幕盯看,看著電梯內的的監視畫面,在電梯中的你,你能處之泰然,或者,你早已習以為常。
2004年4月7日的深夜,在事先安排好的情況下,一隻狐狸悄然走進倫敦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它在館內的行踪被無處不在的監視器完整記錄了下來。
比利時觀念表演藝術家弗朗西斯·阿爾斯(Francis Alÿs)與小狐狸在倫敦共同完成這個因動物而起的作品,取名叫做《夜巡》(The Nightwatch),跟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的傳世名作(De Nachtwacht / The Night Watch)同音。
狐狸在人類社會的傳統語境中,帶有性格傾向性的矛盾生物。牠常夜行,卻並非守夜之輩。當牠被放置在陌生的藝術空間內時,牠的形象,瞬間變成了荒誕離奇的不速之客。因為人們踏入這間美術館,為的是追溯歷史,而狐狸卻在漫無目的找尋出口。
在弗朗西斯·埃利斯的官網視頻影像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狐狸,在倫敦國家肖像畫廊裡出於本能的漫遊軌跡。起初,牠顯得有些緊張,反覆穿梭在空蕩的展廳中,然而,走著走著,隨時間的過去,似乎逐漸習慣自如起來。最終牠選擇蜷縮在某幅肖像前,安然入睡。
視頻中,對周遭環境之外的監控錄像毫不知情的狐狸,就好像是城市中遊走的人群,無時無刻不被審視著,過程像是即興演出,但跟其他藝術機構不同的是,倫敦國家肖像畫廊的中央監控系統並沒有藏在暗處,而是很直接地散佈於各個展廳的角落。藝術家本人為作品選擇場地時強調的因素之一,正是設備在既定空間中的能見度。
在展覽作品時,除了簡單的單頻錄像裝置之外,埃利斯也規劃了以二十個監控畫面為載體的多頻錄像裝置。觀眾可以通過畫面,全方位追踪狐狸的動態,就像大樓管理員一樣隨時掌握。
《夜巡》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埃利斯針對倫敦城市內監控系統的仔細研究與觀察。他認為倫敦的電子監視設備密度很高,對當地居民來說,這可能是司空見慣的事。然而,對於他,一個久居墨西哥城的歐洲人來說,每天至少在不同地點被拍三百次的頻率,還是令他相當驚恐的。
另外,與動物合作並不是埃利斯的第一次合作,因為早在2001年,他就曾派了一隻孔雀代表自己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整理報導:Boh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