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都有極限,你也不例外:積極進取值得嘉勉,忙碌與成就卻不可混為一談|cacao 可口雜誌

想像以下情境。你身在一個工作小組裡,小組中的每個人都傑出,但有一位的才華是超凡入聖的,有他在你們的組別裡,要取得人人垂涎的大獎並非不可能。就在此時,他忽然稱自己有心理問題,退出小組,最後,你們只取得次獎。請問你作何感想?

而這是發生在今年奧運期間的事。24歲的體操選手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在其生涯中共計獲得31枚奧運會及世界體操錦標賽獎牌,被譽為美國體操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然而在幾次失常表現後,她以身心狀況不佳為由退出一系列決賽。看在部分將運動員個人成就,與家國榮譽相互連結的觀眾眼中,這樣的抉擇是不可思議。試回想這些日子來,每逢中華隊獲勝在台灣掀起的激情,你會知道純粹的體育競技不存在。「太沉重了。但說到底,我們誰都不想以躺在擔架上的方式,離開奧運會……。」拜爾斯如是說。

置身心健康於群體期待之上,需要無比的勇氣。你我雖然非運動員,但在工作或學習場所,也難免遇上相似的情境,「團隊沒我就是不行啊!」你感覺自己有義務拯救某個專案或報告,即使那意味著以個人的時間、精力、幸福為代價。這種殉道者心理有一個別稱,叫作「工作烈士」(Work martyr)。

gif image via Laurène Boglio

如果我不做出某些犧牲,事情就不會完成!

積極進取值得嘉勉,但忙碌和成就不可混為一談。你可能聽說過許多知名人士是工作狂,但他們不會將「忙碌」作為掛在胸口的勳章,也不會以熬夜完成任務為榮。如果你是,那你可能不是個工作狂,而是名工作烈士:視工作為最優先事項,將假期、心理健康、轉換跑道等事項甩一邊去,雖然抱怨龐大的工作量,卻無法遏止為滿足其他人需要,自我犧牲的想法。以下,是不幸淪為工作烈士的五個跡象。

1. 我覺得自己很特別,因為我總能解決工作上遇到的麻煩。

為別人解決困難為你帶來成就感,而你也渴望著那樣的感覺,就像成癮一樣?那麼,你可能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比起將成功歸因於能力,更相信那是基於運氣或時勢,甚至只是一場誤會,並深怕被發現自己的實力其實不配獲得成功——因此想變得「特別」,然而,過分地尋求外部驗證,也證明你並沒有建立自我價值感。

為什麼有害:當你變成別人的救生索時,就無法好好照顧自己。被人所需的良好感覺,會構成惡性循環,令你想要多做些什麼,以獲得持續的關注——最終導致負擔過重。於紐約執業,擅長協助專業人士管理職涯的心理學家,Lisa Orbé-Austin表示:「當你不需要經由別人的認可,以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便可以更有策略地承擔任務。在下次給出承諾前,可以先想一下,除了口頭嘉許和感激之情外,還能從別人拜託你的工作中收穫到什麼,如果不是真實所需,那你並不需要承擔那些責任。」

2. 除了我,沒有人能勝任這份工作。

工作烈士將請求視為要求,而不是選項。將堆到面前的每件事都視為自己待解決的責任,就無法放下控制權,對任何位置上的管理者來說,這種心態都是破壞性的,你可能因為下屬或組員犯過一次錯誤,而寧願自己經手來得乾脆。但,錯誤不代表他們沒有能力做好,相反的,你可能需要給出更明確的指示,給他們更多時間,或重新設定期望值。

為什麼有害:受工作烈士偏執影響,不僅是你個人,還有你的同儕。因為你攬下了他們所需要的成長機會,以及會帶來回報或成就感的挑戰。成為萬事通的後果,只能令你身心俱疲,並把你的同儕變得更加無助。

gif image via David Shrigley

3.為了做到最好,我會是第一個進入狀況,也是最後一個抽身的那個。

職場教練暨社會工作者,Melody Wilding指出,對工作烈士而言,長時間工作就是做好工作的方式,「將自我價值,和他們的能力及生產力劃上等號。」與自命萬事通相仿,隨時待命造成傷害,同時也是遍及自己和周遭人的。

為什麼有害:當你無時不刻想著工作,就可能難以成眠,人際關係同樣也岌岌可危,因為你將工作的地位擺在家庭和友人之上。再者,你也可能期望同儕也是24小時全天候處於工作狀態,在不該發送工作訊息的時間點寄出郵件,以致團隊中的其他成員陷入焦慮。

4.如果我埋頭苦幹,工作就會得到認可。

「當你是一名工作烈士時,你可能認為職場上的機會僅存在於努力工作。」Orbé-Austin這麼說。倘若某人因為勤於職責,忽略照顧自我,卻收到積極的反饋,他便有可能誤會「殉道」對其職涯有好處,但那不總是意味著埋頭苦幹通往成功之路。

為什麼有害:遺憾的是,大量的工作和有價值的工作並不是同一回事。依據Wilding的說法,由於工作烈士傾向在工作中發現自我價值,因此可能會用有一定的急迫性,重要程度和影響力卻較低的任務來填充他們的時間。然而,提升職涯地位的條件卻遠比純粹的工作要來得複雜得多。

與其希望工作能回報你的犧牲,不如從戰略上考量,什麼才是你最有價值的地方,你的哪一項長處的團隊最珍貴的資產,這樣才能有所進步。Orbé-Austin 建議,你必須找一個外部人士,客觀地審視個人職涯,他們或能明確地告訴你別人晉升的原因。

5.我不能休假。

烈士不請假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們擔心無法達成預期的工作量,以及沒有人可以勝任自己的工作,二是害怕被上級質疑態度,或是讓對方誤以為自己的分內職責可以被其他人取代。Wilding建議你重新定義「休息」,那不是弱點,而是安養生息,以期恢復最佳狀態。「『恢復』也是一種積極的參與,它反映了你過去為哪些事情而勞心勞力,也是事業成功的關鍵。你是在投資未來的自己,是在投資你的能量,你需要恢復時間,好給電池充電。」

gif image via Sasha Svirsky

知道自己的極限,將自己的幸福擺在首位也是種成就

在過去的奧運會上,為了團隊或家國而犧牲是被鼓勵的。比如說,美國體操運動員 Kerri Strug在腳踝受傷的情況下,於1996 年為該國隊伍忍痛再奪一面奧運金牌時,受到全場的歡呼——因為她超越了身體的極限。這是體育神話,也是各行各業為人歌頌的表現,正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無論是運動員或者是其他領域的人,我們都被暗示要不斷的進行挑戰,即使對健康有害也不能停下來。我認為這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訊息。」Orbé-Austin解釋,那等同於要求我們為筋疲力盡而慶祝,這完完全全的不合理。新一代運動員認識到,生命比一場比賽來得重要,拜爾斯退賽的決定就是個例子,她與6月中退出法網公開賽的大坂直美都明白,成功不是別人頒給你的獎牌,二人根據自己的方式,決定成功所指為何,而這也是你我應該學習的終生課程。

有時,你能為職業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從未來的角度思考,並且拒絕那些不合理的壓力,無論來自於他人或自我要求。「我們必須關心自己的狀態。因為歸根究柢,運動員也是人。」拜爾斯這麼說:「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和心理,而不只是在歡呼聲中走出去,做世界希望我們做的事。」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