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欄填寫__|陳學威:如果無法修復,就讓他繼續發展,不可控最終會變得可控|cacao 可口

在竹科謀職的日子,陳學威回頭看竟像黃粱一夢,當時的氣力和精神幾乎都被他用來抵禦時間,人不清爽,時間再多都像是傷害;一輩子其實很長,長得可以讓你倒下再屢屢爬起來,陳學威想起自己惦念著的一塊舊招牌,分秒經過的時候,會為物件刷上舊舊的滄桑,但這樣的痕跡,很好看。

被古物觸動的他,不願再被時間牽制,陳學威穿越到19世紀末找尋美,也找尋成為古董店店主該是什麼模樣,修復技藝是他立定的首要專業,他只願每件來到當代的古董,以無法衡量的價值陪伴人們左右,而他自己,即使不能積攢許多財富,但終日置身於骨董之中,反而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職業欄填寫:古董商

在職場打滾幾年,遇到了撞牆期,於是我開始認真去想,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有沒有辦法維持生計?我本來就喜歡老東西,喜歡它的滄桑感、非量產,老東西獨一無二的特質很吸引我;「小學樘」至今經營6、7年,聚焦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中期的古董,這些物件價格相對好入手,客人在當今生活場域也好運用,這幾年下來,「小學樘」沒有被市場淘汰,選物眼光是相當重要的,我把東西從國外帶回來,給予市場合理價格,價值則讓客人各自發揮,看到老件在他們手中重獲新生,讓我感到非常滿足。

我不是特別跟客人熱絡的店主,但有幾件事情我很堅持,誠實以告是其一,東西收進來,我一定會搞清楚它的年代,如果需要修復,會施以正確的方式進行,最終再以正確的名稱讓物件和客人相見,不同年代就會使用不同的木材或是工法,光是西班牙跟葡萄牙這兩國使用的木頭就有很大的差異,我希望客人可以買到「正確」的好東西。

修復需要理性,買賣寄託感性

修復也是我的專業,替客人著想也非常重要,正式出貨之前,再三檢查是基本,同時也會設想客人拿回去使用可能會發生什麼問題,所有經手環節都會一一釐清並整理到善美;曾經我修復過一盞有百年歷史的燈具,比起其他老件,燈具是相對耗時的,全心全意投入起來,3、4天就這麼沒了,燈也是我自己私心最偏好的物件,歐洲燈具的線條很美啊,造型各異,和臺灣或是日本常見的線條不太類似,這點也很吸引我。

做這行知識跟經驗累積很重要,我從國外Antique Dealer身上學到很多,他們往往是傳承家族事業,有些人家的倉庫就跟足球場一樣大,你人到那邊真的會讚嘆連連,要騎電動車才有辦法逛完全場,我蠻幸運遇到一個同行知己,他其實不算專職,他在比利時的美國空軍基地工作,因為喜歡古董自己也常會去跳蚤市場擺攤,很多問題請教他,幾乎有問必答,他還會拍他自己的藏書給我參考。

這份工作最辛苦,同時也是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出國找東西了,我往往會挑選在歐洲冬季時出發,到了當地,開著很大的車子,為了搶先入場挑到好東西,常常是天還未亮的凌晨時刻,就穿梭在各大跳蚤市場,現場的景致很特別,人們會帶著手電筒摸黑挑東西,彼此心照不宣;買東西的體力也很重要,常常都需要逛到日落才會結束採購。

時間飛馳的年代,有人卻偏愛回到過去

許多產業在疫情期間深受影響,但「小學樘」反而逆勢成長,這2年我們貨櫃進得更瘋狂,人們購買物件的取向也有點轉變,比方長桌,或可以展示的邊桌都極受歡迎,玻璃展示櫃也有許多人詢問;市場風格一直在轉變,早期印尼、日本,歐洲、荷蘭、比利時在到法國的東西都有人收,也許哪一天就輪到西班牙的東西受到青睞,不過本質其實沒有太大改變,原本沒有被重視的東西,都有機會被看見,所以我收的東西不大侷限,未來也許也會增加一些北歐、日本的老東西。

人不可能不面對壓力,現在開了一間古董店,兢兢業業是日常,每天努力精進修復技法、積極開發貨源挑選商品,半夜也需要和國外dealer聯繫,相關知識仍舊學無止境。從事古董商品買賣生意已經超過十年,期許下一年的自己和小學樘都比現在更加進步。

「職業欄填寫_」打破制式的訪問模式。任何一個職業與創造都源於生活,關於生活的問答:

Q:你認為的「生活」是什麼?

以前還沒做古董生意時,會想著要找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來做,附帶可以賺錢就好。其實現在我的生活也很難跟工作劃分清楚。

Q:工作之餘,私底下的真實生活樣貌是?

生活中還是在面對這些老東西,有時候想紓壓會去爬山。不過其實每天的行程都差不多,晚上9點會坐在電腦前,大概2點前睡,有時跟國外窗口聯絡,有時在查找、研究資料,隔天中午就會出現在這,一路到晚上8點,忙著整理東西或出貨。

Q:生活中,哪一些物品是不可或缺的?或什麼商品的愛好者?

護唇膏吧,幾乎不離身。生活中我其實沒有太有意識,但其實我都被老件環繞著,好多東西使用起來沒那麼方便,甚至行住坐臥還要配合它,自己也會潛移默化被改變。

Q:怎麼樣的生活狀態是你最嚮往的?可以舉例嗎?

未來空間可以在有規模地經營,目前我沒有把「小學樘」當一間店,將來會朝更有制度的方向前進、舖陳 。生活模式短期不會有改變,不過也會想找一個地方,把自己想放的建材跟大型物件放進去,比如說旋轉樓梯這類的。

幼童專屬食器,也是家長的有力神器。
歌劇用眼鏡,可調焦距1.5-2倍,使用珍珠母貝製成,法國出產,展現黃金年代的工藝薈萃。
來自1900年代初期的國際牌收銀機,專為北歐國家設計,使用把手時會有清脆音響,非常動聽。

▌採訪報導:林圃君|攝影:陳志誠|動態攝影:鍾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