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攝影師水谷吉法(Yoshinori Mizutani)以他最著名的作品「東京鸚鵡」獲得國際關注。在東京生活了十多年,這個巨型都市已經成為了他的靈感源泉和鏡頭裡的一部分。之後的鳥系列讓人想起深瀨昌久著名的《鴉》,與前輩濃烈的私風景不同的是,水谷吉法的鏡頭在用都市視角凝視自然萬物的同時,也在用鳥群的視角窺視著都市;另外的「顏色」系列,他花費四年時間用鏡頭述說觀點的作品。呈現了日常生活中極為飽和的色彩、構成感強烈的形態,刻畫著一個注重感官體驗的時代。


水谷吉法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攝影作品是在21歲的時候,在此之前,他也一度對於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剛好有天他在學校附近的二手書店裡,接觸到美國垮掉的一代的文學作品,和美國攝影師Robert Frank的作品。當時這些美國的創作者常通過旅行、攝影、小說、詩歌等來探索自己的人生,實現自我與現實的磨合,受到這種生活方式影響的他從此開始了攝影生涯。
Robert Frank的攝影作品給水谷吉法帶來了很大的衝擊。這些作品與他以往在時尚雜誌中看到的照片不同,在生活感當中瞬間捕捉的畫面,看似不經意卻深入人心的表現力;同時,他也深受70年代新色彩攝影的影響,他的作品便是取新色彩攝影師們「表現的是有色彩的現實世界」的攝影觀念,讓他用色彩光譜紀錄東京這座城市。

我看到大片的鸚鵡在空中盤旋,感覺震撼又恐懼,彷彿置身於希區考克的電影《鳥》之中。
每天早上,成群的鸚鵡飛到水谷家附近的榆樹上,一群又一群鸚鵡不斷聚集,形成了一個頗為奇詭的場景。這些鸚鵡有著極明亮的黃綠色羽毛,熱帶的風情與東京的環境格格不入。水谷吉法發現這些鸚鵡在六七十年代,被作為寵物從印度和斯里蘭卡賣到了日本,在被遺棄或者自己逃跑後,牠們逐漸在東京繁衍下來,成了東京第二龐大的野生族群,也成了僅次於烏鴉的生態問題。出於好奇和震驚,他追著牠們一年之久,用鏡頭和閃光燈創造了都市裡希區柯克般的異度空間。
水谷吉法用魔幻色彩的圖像表達,表現牠們的存在既衝突又共存。生態環境議題的主體被轉化為了超現實的強烈畫面;而閃光燈的使用和夜間拍攝的效果,更為作品蒙上了一層詭異的都市傳說氣氛。在系列中,有些沒有將鏡頭對準鸚鵡,讓空間環境成為電影的分鏡。
繼東京鸚鵡之後,他再度關注了多摩川鸕鶿大量繁衍引發的生態問題。這一次,他用極致的抽象手法表現了「鳥」系列,大群鸕鶿聚集在電線上的超現實場景,如演繹著五線譜上的音符;用電線切割天空的構圖及黑白分明的極簡畫面,彷彿都市上空嚴峻的警告。



真實與幻象的邊界在「YUSURIKA系列」之後,被進一步模糊了
從小住在自然環境成長的水谷吉法,前往東京後依然享受著探索自然的樂趣。這一系列融入了他對於自然的記憶和情感。在池塘、小河附近成群出沒的小蟲吸引了他的注意,日文裡這些小蟲被稱為Yusurika,在閃光燈的拍攝下,小蟲變成了白色的小光球,宛如雪花一般。他將這有趣的發現定格在相片裡。在他鏡頭下的櫻花系列,色澤依然溫柔,不同的是這些櫻花像是在無時空背景裡流轉著,如自然生命的節律。在他的另外一個系列「HDR_nature」裡,水谷吉法利用HDR技術創作,在記錄與重構之間,重塑著視覺對於形態與內涵、前景與背景、朦朧與清晰之間界線的認識。



我希望能夠滿懷熱情地度過這一生,希望自己始終是一個攝影依存症患者。
「Colors」系列是他花費4年時間,用鏡頭述說觀點的作品。集中呈現了日常生活中極為飽和的色彩、構成感強烈的形態,刻畫著一個注重感官體驗的時代。他面對採訪時,說到:我認為街拍是我攝影的原出發點。走到街上,我立刻能夠被大量的想法、靈感所指揮,然後從中拍攝。「Colors」系列對我來說,無論是構成或是距離感、心理感,都是最具有直視性的一個系列。我想,相機本來就是只能拍攝「現在」的機器,所以我的作品中「現在」感特別強烈。我想我拍攝的就是日常中微不足道的小地方,然後在顏色、形體上做一個極致的追求吧。
同時間,在「Rain」系列中,除了依舊強烈的色彩外,線條與色彩的互動,形成了水穀吉法鮮明的構圖特色。他利用這種互動,在現實世界裡重構了一個新的視覺空間。他聊著:當你去面對現實世界的時候,可以激發創作靈感的事物有很多很多。拍攝這種行為本身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喜悅,一種慾望的滿足。我想我是和須田一政、森山大道一樣,拍攝的是一種相遇,像是記錄一般拍攝自己所看到的光景。



▌整理報導:Bohe H.|圖片來源:Yoshinori Mizut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