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中,人物記錯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是挺常見的事,且多半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但事實表明,在回顧自己的人生時,許多人的敘述確實並不可靠。倫敦大學城市學院記憶與法律中心(the Center for Memory and Law at City,University of London)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約有40%的人群的第一份記憶其實是虛構的。科學家們詢問了6641個人,請他們描述自己的第一份記憶和當時的年齡,結果發現,其中2487例記憶都不太可能是真的,因為當事人經歷事件時還不到兩歲。多達14%的受訪者稱他們記得周歲前發生的事,這一數據十分驚人——有些甚至聲稱他們記得自己出生時的情狀。
科學界普遍認為,人只有在三歲後才可能記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到三歲時,嬰幼兒大腦的生理結構注定他們無法形成並儲存具有完整情節的記憶,因為與這一功能相關的大腦部位還未發育好。事實上,部分科學家認為,我們只有到五六歲時才能記住自己身上發生的事,在此之前,我們所記住的一切都只是「記憶碎片」。
儘管如此,受訪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堅信,他們記得自己當年從嬰兒車向外看、別人給自己換尿布,甚至是第一次走路時的情形。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記得自己根本不可能記住的事情呢?
最大的可能性似乎是,我們所虛構的童年回憶是在我們聽過的故事和看過的照片基礎上創造出的。記憶與法律中心主管、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馬丁·康韋(Martin Conway)以某人記得自己在嬰兒車裡的情形為例。這一類記憶可能源自當事者身邊的人說過,如:媽媽以前有一輛很大的綠色嬰兒車,於是當事者便開始想像它的樣子,日復一日,這些碎片變成了一段有完整情節的記憶,而且通常當事人會往裡面添油加醋,比如開始相信嬰兒車頂有一串玩具。
看起來,虛構的回憶和我們有證據證明並非編造的那些回憶一樣真實。對成年人的腦部掃描顯示,虛構記憶所激起的神經活動看起來和真實回憶激起的神經活動極為相似,這些神經活動涉及了相同的大腦部位,包括海馬體。這意味著,我們的「真實記憶」也許根本不可靠,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所有的記憶都是對過去的重構。
虛構的童年記憶也許同樣能在進化過程中發揮作用
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心理係與神經科學中心一位副教授布羅克·柯萬( Brock Kirwan)這樣解釋:我們並非在腦中重新將事件經歷一遍,而是根據腦中存儲的印像對事件進行重構。看上去,當你重新啟動大腦中的這些印象時,它們會變得易受影響,甚至可以被修改。這使你能夠更新自己的記憶印象,將它們和新的類似事件聯繫在一起。這同樣意味著,你的記憶會隨著時間改變。
但不論記憶準確與否「回憶」行為本身或許也有好處。如果你對幼年有著積極的記憶,它會讓你的總體世界觀更積極,你會更善於應對生命中的挑戰。虛構的童年記憶也許同樣能在進化過程中發揮作用,讓我們在未來做出更好的抉擇。若我們能從過去的類似事件中找到規律、吸取經驗,我們就能準確預測將來會發生的事。
但鑑於世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經歷,在腦中進行字面意義上的「記憶重播」給人的幫助十分有限。回憶與過去有關,但它也讓我們得以和彼此建立聯繫,它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粘合劑,與其將回憶重播、分毫不差地記下,不如記住事件的梗概,若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時出現了不同的地方,就將這些不同部分加進梗概式的印象裡,這更有用些。
就這樣,我們的記憶隨著時間發生改變,在我們將與世界運作有關的新知識整合進去時更新升級。這些虛構的童年回憶就是這種更新過程中的副產品,我們了解到某些有關我們本人嬰兒時期的事件,或是所有嬰兒都會經歷的事情,之後便將這些信息誤認為一段真實的有情節記憶,因為它們具有情節記憶片段的特質。
這種理解是否讓你開始質疑自己的過去?若是如此,那你如何辨別一段記憶是否虛構?康韋認為,線索就藏在記憶的複雜性中。在許多案例中,它們(第一段記憶)涉及的概念太過複雜(所以不可能是真的)。如果你讓一個兩歲的幼兒回憶數月前發生過什麼,他們不會說自己曾在嬰兒床裡玩球,而他們的媽媽正好走進來,笑出聲。這個故事裡的渲染修飾成分太重了。
喬恩·西蒙斯(Jon Simons)是劍橋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專業的準教授,他認為人對自己的記憶是獨立於語言的,而語言功能讓我們能夠講述並理解故事。他說,前額葉皮質前部(anterior prefrontal cortex)——這一部位就在額頭後方——是探查一段記憶真假的關鍵,我們通過分析這段記憶的質量來作判斷。那些感官細節更豐富的記憶更有可能是真的。多數情況下這種辨別方法很可靠,但也還是會有基於他人告訴你的故事產生的「記憶」,這些就稍微難判斷一些。
當然,你也可以翻找照片,或是問你父母有沒有告訴過你你記得的那件事,但這仍然可能意味著你的記憶是建立在一段碎片上,而你事後對其做了美化加工。但還有一個問題:你可能根本不想知道你所珍惜的一段記憶是不是虛構的。研究中,在被告知他們所珍愛的一段回憶可能是編造的時,部分受訪者大發雷霆,另一些則直截了當地拒絕相信這點。
如果你不願接受那一張老照片裡虛構出的那段栩栩如生的回憶,那你只要接受那曾經快樂日子點滴碎片。正如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所說:真相很少純粹,也從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