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是雲林的顏色,豐收胡蘿蔔、西瓜與烏魚子:走一趟「雲林農業設計展」,重新詮釋台灣獨有的飲食文化|cacao 可口

農業是雲林的重要產業,遂雲林也有著「台灣糧倉」之美名,舉凡我們吃的每一碗飯、每一種類水果有絕大部分都來自雲林,此處的豐饒景致由稻米、蔬果、水產和畜牧構成,當然還有在此領域兢兢業業的職人們;此次「雲林農業設計展」以雲林農作為特色、以雲林土地為舞臺,策展雲林農業好故事、好味道、好設計,即日起到8/14為期16天的展覽,歡迎所有人來訪,感受島嶼的物產與人文是如此多情。

雲林的烏魚子有著綿密口感,是全台甚至海外都風靡的火紅熱銷品。

雲林刻劃每個人的豐足日常

策展人沈士展表示,身為返鄉青年回到臺灣南部深刻感受到獨有熱情、土地豐饒,更看見雲林農業歷經世代傳承及青年參與的難能可貴,為著重新梳理農業,將「層次感」、「跨域性」、「文化性」、「創新性」四個元素融入此次策展概念,希冀展現出獨一無二農作色階、珍貴姿態,打造出一座無圍牆的雲林農業美術館;其中提煉雲林農業的多元色系:「紅色」表示從產地到餐桌、「黃色」翻轉農業印象、「墨色」代表百年產業、「藍色」刻劃豐足日常。

東勢鄉在每年三月第一個禮拜六訂定為「國際臺灣胡蘿蔔日」。
雲林二崙鄉的西瓜,以其沙又甜、水份多、不黏手而聞名。

雲林各區為響應並延伸農業觀光亮點,在各地舉辦熱鬧節慶,例如二崙鄉在火熱酷暑舉辦的西瓜節,東勢鄉在每年三月第一個禮拜六訂定的「國際臺灣胡蘿蔔日」,雲林區漁會每年在聖誕節舉辦金烏大餐;而雲林墨色的農產品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也形成了獨特的農業景象,比如醬油,以營養價值高的黑豆為原料,有賴得天獨厚的環境,與職人釀造技藝而出產舉國聞名的醬油,再者近年特別出名的「古坑咖啡」,屢屢在國際賽事中大放異彩。

農業其實很生活

「雲林農業設計展」籌備將近二年,期間不斷與在地農民、企業、食品加工廠、休閒農業、社區、學校單位及各鄉鎮農會串聯,發掘雲林特色亮點與農業新技,特設六大主題場館:維度空間(蔬果主題館+沙拉教室)、養氣食光機(健康生活館+醃漬教室)、知稻 · 好米學(稻米主題館+米食教室)、大菜市(雲林產銷館)、漁牧未來式(漁牧主題館)、農村美術館(設計美學館)。

「養氣食光機」展區貫穿時節農作物,在展品佈置引導下,觀者與雲林農產品產生生活的真實連結。

「維度空間」呈現探討永續發展與生活應用等議題之成果,為未來的在地農業尋找全新的出路。

農業轉型有賴科技,雲林是全國養豬、牛、鵝、有色雞產量最多的縣市。

維度空間以360度的空間展空間設置場度,透過藝術作品,通過3空間的展示方式,呈現的轉域環境、永續發展與生活應用等議題,以親近農業為食入,農教育新目標,突顯雲林判斷種植的永續特色;養氣食光機則將將老祖宗傳承的二十個養生氣大智慧四四展示食補法,貫穿正時節時節氣展示雜糧的農作物判斷及處理方式,在佈置與趣味引導下,類似雲林農產品與之鍊接;漁牧未來式則是雲林將產業放諸於未來的強大擘劃,本展區雲林漁環境的設計思路牧業,生產、生態、饋贈、走雲林漁、看到雲林未來,從農業到新科技智慧轉型,「從共生雲漁牧產業與環環榮」的生活願景。

人們來到「雲林農業設計展」若想進一步瞭解此次展覽內涵,主辦單位準備多項農業體驗,從都市農場、黃金海味(烏魚子景觀展示)、農村必比登(廚藝教室)、世界廚房(餐桌計畫、農食體驗)再到藝術療癒(植物教室)都有,必不空手而歸。

關於「雲林農業設計展

活動時間|111年7月30日(六)-8月14日(日) 每日8:30-17:00,共16天

活動地點|北港糖廠(雲林縣北港鎮光復路2號)

會場入口|媽祖大橋及光復五路交叉口

▌整理報導:林圃君|圖片來源:雲林農業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