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英籍攝影師魯本吳(Reuben Wu),同時也是導演、音樂製作人和電子樂團Ladytron的鍵盤手與DJ。早年在與樂團巡迴時的紀錄拍攝,開啟了以攝影為創作媒介的想法。2014 年,他在加州沙漠地區的黑夜裡,一輛貨車駛過、迎面而來的車頭燈顯得特別耀眼,從那時候便萌生以人造光源,進行長時間曝光拍攝的靈感。此後,他一直堅持用鏡頭和光繪,對自然、冰川和海洋,進行著空靈如夢境一般的干預。

魯本回憶年輕時,原本想從事藝術創作,但是卻被家人勸阻而改走工業設計,於是他一開始一邊做工業設計的工作,一邊組樂團製作音樂。在樂團Ladytron被簽約後,他1999年辭去了工作、前往美國旅行。當他親眼看到了美國戲劇性的遠景,開始了他的超現實攝影。他開始計劃旅行行程、拿起照相機,花了很多時間在嘗試技術和設備,也嘗試用模擬照相機和過期的膠卷來拍攝。
前往美國西海岸的荒涼廣闊地,一直是他的童年夢想,這與他家鄉利物浦的高地和河岸形成鮮明對比,他說:自小我就讀《國家地理雜誌》,從小就對美國風景著迷。它們與我過去在英國所經歷過的風景是如此不同,它們非常崇高而富於戲劇性。這些自然景觀出現在電影、文學和藝術領域中,像1977年的電影《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中的宇宙一樣,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都充滿了回憶,在我們的時代和我們的世界中佔有一席之地,確實影響了我的現實感。
世界末日的想像也影響著魯本的創作,例如,英國作家賈格·巴拉德(JG Ballard) 在1980年代至90年代英格蘭郊區的荒蕪公路和房屋;或者T.S艾略特在《四重奏》中的時間觀念;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幽靈般的風景,和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大量受自然啟發的藝術創作,都啟發著魯本的攝影風格。他解釋因為幾年前,對於紀錄自己樂團的過程時,發現了攝影與攝影的技巧,在空擋時都在研究這些技術。



時至今日,他對攝影創作仍在進行實驗,「我基本上是在做明暗對比的攝影繪畫」 他的目標是完全控制環境光,但最終作品只會在工作室做後製才會出現。他的方法仍然是有意地非侵入性的,就像大地藝術是沒有沒有永久性。他冒險深入美洲乾旱大陸深處,記錄下山脈最超現實的瞬間;驅車烏尤尼鹽湖,在天空之鏡創造浪漫的空中幾何。他更是與團隊徒步四小時,進入秘魯日落後的冰川,用無人機燈光照亮秘魯冰川,拍下未崩塌處威嚴而龐大的景觀。比起單純對於「創建一個圖像」的渴望,他創作的原動力,總是更大程度地來自他對「探索自然界的未知領域」的渴望。
魯本最初建立這個項目的本意,就是為了記錄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令人震驚的自然改變。他懷著非常矛盾和心疼的心拍攝下這些冰川:經歷過漫長時間的龐大冰川,卻正在經歷史詩般的消亡。磅礴壯觀,卻令人心碎無助。人們經常將我的攝影描述為「超凡脫俗」,並說我捕捉到的風景,似乎並非來自這個星球,但我要展示的是真正接近我們的地方的真實圖像。我們一直在探索其他星球,但還沒有看到與我們在地球上擁有的風景一樣出色的事物。
他的作品既像夢、也像花火的海洋記憶,在海平面的夜空中,創造著最詩意的迴響——為了喚起人們對冰川、對大海,對自然的記憶的重視和歉意。




▌企劃編輯:Boh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