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雨季來臨時,總是不那麼喜歡出門,尤其是沒日沒夜的下了將近要三個星期。在後陽台種的植物裡,有幾盆因為一直下雨的關係,在土裡的根就像是放了許久的香蕉一樣全都爛掉了。
在這樣的時候,總是會妄想著自己在遙遠的美國西岸——人稱天堂的洛杉磯。一邊喝著可樂然後踏著滑板穿梭在棕櫚樹下那通往沙灘的筆直馬路上。運氣好一點,或許還能遇見某個好萊塢明星或是 NBA 籃球明星也說不定。
但其實我根本沒去過洛杉磯,所以這一切的美好景象都是我從電影或是音樂錄影帶裡的片段拼湊出來的模樣。人總是得幻想著一些事,然後就會覺得原本苦悶的生活忽然變得很美好並充滿希望。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來自美國西岸的嘻哈音樂,看看這樣的音樂類型是怎麼樣在憤怒且嚴肅的嘻哈音樂中崛起。首先,先來跟各位介紹 G-funk。它其實是 Gangsta Funk 的縮寫,也就是幫派放克的意思,這裡的幫派指的是幫派饒舌,一般的幫派饒舌主要是在描述幫派生活及場景。
而這裡放克的部分則是因為 G-funk 受到電子樂及P-Funk 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在音樂的呈現上會有 P-Funk 的影子存在。也因為這樣的關係, G-funk 跟一般的東岸饒舌比起來就像是水煮蛋與荷包蛋之間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G-funk 流暢中帶著慵懶就像是加州的氛圍一樣,歌詞一般會描述著他們生活中較為開心的一面,例如對性愛的描述或是使用大麻的狀態,又或者是對於這個社區及朋友的熱愛。
在音樂的部分除了會有很明顯的小鼓外,一般都還會有深沉且肥厚的貝斯聲線及帶點滑動感的合成器聲響,然後通常在歌曲進行中也會聽見在底部的女聲及抓耳的旋律線。
自從 1992 年 Dr. Dre 發行了專輯《The Chronic》,接下來在 1993年 Snoop Dogg 發行了《Doggystyle》及 1994 年 Warren G 發行的專輯《Regulate… G Funk Era》後,忽然之間 G-funk 就像是一艘喜歡不規則飛行的不明飛行物降落在地球上那樣的引人注目。
後來當然陸陸續續有更多人開始做起 G-funk 這樣的音樂類型,而 G-funk 也外溢到其他地區就像是冰河時期猛瑪象四處橫跨一樣,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不同地區的饒舌音樂發展。



最後,綜觀90年代西岸饒舌的歷史,Dr. Dre是個不可不提的人物,從最一開始的電子樂派對DJ 到後來跟警察對著幹的 N.W.A. 接著又因為個人專輯而成了 G-funk 這個音樂類別的始祖,他在這段歷史裡可說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沒有了他或許整個西岸饒舌會是不同的面貌。

看完今天的介紹,如果對 G-funk 稍微產生一點興趣的朋友,就讓我們戴上耳機然後一起點開播放清單,接著閉上眼睛幻想自己正在洛杉磯的海邊吹著海風曬著太陽吧。感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個月見。

關於專欄作者:Country Boy
位於台北的創意單位,主要關注於音樂及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