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完美,但更像藝術:2000年的遺物,數位相機正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cacao 可口

如果回到2008年,我們邀請一位年輕女孩打開包包,會發現除了錢包、化妝包、鑰匙之外,還有一台Nikon數位相機會藏身其中,數位相機是既chic又時髦的象徵,還能權充女孩們的智慧型配件;曾幾何時,數位相機突然變得體積過大,不再方便好用了,手機拍照太方便,數位相機失寵有理,從此匿跡。但是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隨著Y2K穿搭再度流行、摺疊手機以及有線耳機的再回歸,數位相機重新走入人們視野,彷彿就像是復古全餐,缺少任一道菜,都嫌不夠味。

 超模Bella Hadid也對數位相機躍躍欲試。

如果你也有點數位疲勞,或末日恐慌

在TikTok上的#digitalcamera標籤有超過8800萬次觀看率,有越來越多人,從名模到年輕女孩,他們把數位相機揣在身,無論是去遛狗、度假、跟姊妹聚會都形影不離,螢幕裡的女孩一手使用手機、一手還得要擺弄數位相機,這當然和Z世代刻意遠離技術有關,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對於高科技患有技術疲勞,以及當人們在經歷種種不確定性時,會再次回到穩定期,尤其在Covid-19和烏俄戰爭之後,過去讓人無比安心。他們羨慕那樣的年代。

2000年的數位相機美學,說是清晰但仍帶有點朦朧質地,幾乎如夢似幻的畫面,封存住回憶和時間。造型師Emily Beany經常在Instagram和TikTok上發布他使用數位相機拍下的照片,他提到數位相機就像是和已逝的祖父再次牽起連結,「我喜歡我的相機,因為它感覺就像透過爺爺的鏡頭看見我的生活,它不那麼苛刻,我的不安全感也沒有因此被展現出來。它是不完美,所以我感覺更像是藝術,而非僅僅是一張照片。」

懷舊就是未來

懷舊的風潮永無止境,人們不斷向後看,尋找可供形塑未來的素材,近期數位相機在歐美等地爆炸式的滋長現象,時尚觀察學者暨趨勢分析師Rachel Weingarten回應,「過往數位相機問世時,並沒有可愛、媚俗或任何時尚的特質,但現在他們跟iPhone一樣,讓人興奮。在未來,大批年輕人會發現自己沉迷於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中,無可自拔。」

而這份復古耽溺,也來自於過往產品因為處理技術和文化面上,強調實際使用的觸摸感,觸摸體驗對於現今年輕世代來說,是相對匱乏的,而觸摸會帶來一種確認感、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求滿足,在觸摸的過程中,它不一定順利,甚至還有點耗時,甚至繁複,但這段你與物品、產品互動的過程,反顯其珍貴。Emily補充提到,「我喜歡透過相機記憶卡來結束一天,查看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穿了什麼衣服,然後再決定隔天要在社群上發布什麼東西。」

一名攝影師digicam.love聊起自己的數位相機經驗,他說著舊型數位相機產生的圖像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攝影是他現在行當,但他仍然喜歡使用數位相機,從2006年開始玩到現在,「數位優於底片顆粒感,數位圖像對我來說,賦予更多質感和個性。」如果你也喜歡這款復古味,數位相機要比底片相機好上手,當然也更便宜,塑造個人形象也非常給力;然而就跟所有趨勢一樣,這當中也有功能性的市場需求,某些數位相機愛好者會把手中相機當作道具而非拍攝工具,它的回歸有可能是曇花一現,因為人們已經掌握了這種技術的飛躍發展,而我們也正在享用這份科技進步帶來的甜頭。

▌整理報導:林圃君|首圖圖片來源為digicam.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