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台南人在面對外地人談論當地美食時,會不以為然地丟出一句:「那是觀光客才去的,我都吃巷口那家。」久而久之,「巷口那家」就成了遊客口耳相傳卻遍尋不著的傳奇神店。這則笑話有戲謔成分,但也說明了外來人士與當地居民的視角有多少差異。飲食,休憩路線,下榻地點……我們做出的決定永遠不及當地人來得精打細算。但在這之外,是否還疊加著一層他們也不見得知曉的台南?這樣的台南,也許就位於傳統理容院裡。

販售。
台南折疊:由傳統理容院串聯起來的城市記憶及空間
「我既然是『理容院二代』,又從事文化相關工作,照理說應該對文化具備一定的敏感度,卻從來也不覺得理容院是有故事、有內涵的。直到回來協助家裡轉型,眼睛重新接上理容院後才對什麼都好奇——雖然錯過那麼多年感覺有點遺憾,不過至少可以確定,我認為新鮮有趣的東西,看在一般民眾眼裡也是一樣。」城市洗頭文化實驗公司的主理人曾敬淳這麼說。
曾敬淳,畢業於南藝大建築藝術研究所,後進入建築設計公司,與同事一起在台灣各地挖掘地方被忽略的生活元素,擅長以主題企劃結合空間藝術裝置,形塑公共空間的氛圍,帶來新穎的城市觀看角度。2015年,聽聞母親有意結束經營數十年的華谷理容院,在雇主和研究所老師的建議下,返家著手進行改造。
「當時他們跟我說,華谷本身的體質、條件都很好,消失太可惜了,再者,理容院關門也不會只是父母就此退休這麼單純,不能置身事外。」察覺事態嚴重的她,回家第一件事便是掏腰包改造華谷二樓閒置按摩包廂,變成以推廣旅人體驗理容院為主題,保留既有按摩椅為特色的背包客棧「理容院哈司托」,而在理容院本業,也作了更動服務價格、改中央空調為分離式冷氣、設立消費價目表、粉絲專頁、重新設計Logo改變公關形象等調整。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手段再尋常不過。然而,每個小細節其實都代表著觀念衝突。曾敬淳給我們舉了許多例子,如華谷的舊名「髮型沙龍」,原意是不讓外人因為對理容院的偏見而往色情方面聯想,結果反而弄巧成拙,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抬頭挺胸,昭告天下華谷是一間理容院!」
在軟硬體的更新上,曾敬淳著實煞費苦心。但在2017年,「理容院哈司托」卻因遭檢舉為非法民宿而被取締。幸運的是,兩年間走訪台南各地傳統理容院也讓她收穫滿滿,從最當初只是如入大觀園般覺得好玩,以至於意識到一家家拜訪無異於展覽田調,曾敬淳開始將理容院視為散落在城市中的博物館。不過,同一類型的行程逛不膩嗎?她表示,真的逛不膩,「它們就像城市裡的迷你老城區,每家的裝潢、老闆個性都不一樣,店家隨口都能報上台南某幾個區的原始樣貌和如今的變化,而這些理容院通常隱藏在只有當地居民才會走的巷弄,就算是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去到那裡也像旅行一樣,看到的風景是完全不同的!」


曾敬淳一度想串聯店家,包裝成有別於一般觀光客路線的三天兩夜募資體驗行程。該次募資雖無結果,但她也將採訪所得的資料集結成冊,且摸索出「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的概念雛型,「把理容院視為展場和不同的展區,把各展區的展示內容收錄在手冊上,這樣就是一檔沒有期限,不會因為租約到期、展品撤出而結束的展覽!」曾敬淳說:「在某些人眼裡,這可能不算是真正的旅行,但無論是遊客還是本地人都能從中得到旅行獨有的放鬆——那是一種對於地點、店家類型、消費類型不熟悉的陌生感。」
城市洗頭車是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計畫的最後一塊拼圖
然而,當手冊在2017年付印時,採訪的14間店家中已經有五家歇業。感於傳統理容院凋零之快,曾敬淳決定開拍紀錄片,「那時候只剩國藝會的經費,而且是針對視覺藝術的補助!對我來說,紀錄片屬於視覺藝術,但為了在爭取經費這件事上更有利,可能就要把它變成藝術裝置。既然如此,那首先要有一個播放影片的東西,接著是想好去什麼地方播,這樣一層一層的從結論反推回去,得出的答案就是一台可以推到每家理容院門口的座車。」
「這大概是提案寫企劃書最大的好處吧!你不得不把整件事想得一清二楚!」她笑著說。即使從未親眼目睹,發想自廟會繞境的城市洗頭車依然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存在,接受服務的客人一面自一米六的高度俯瞰街道,一面接受洗頭服務,車下又有人幫忙推車,那尊貴的模樣宛如天神,但要是你繞到木板牆後頭,又有種酬神戲露餡的詼諧感。曾敬淳形容,這件裝置既提供另一種觀看城市的身體經驗,同時也是座蚊子電影院,理容院的騎樓就是現成的座位區,老闆則是導覽解說員。

可以說,洗頭車其實不是洗頭車——至少那不是根本用途,它的目的是去到城市的每個角落辦快閃講座,以一種城市游擊的方式,承擔起一般博物館教育推廣廳的功能,結合理容院及手冊,微型博物館終於臻至成熟。憑藉六年的積累,她們也向文化部申請到轉型以來最大的一筆經費,並將2022年主題訂為「台南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
「表面上好像在談理容院,但背後談的其實是體驗城市。」她說,理容院所能揭開的城市生活,可以分成歷史與個人兩個層次。在城市層次,理容院也是切入老城市的敲門磚,空間保留特定年代的氣息,服務則是食衣住行的一環,要是觀察入微,你甚至能在老闆身上發現老台南人的生活方式。而在個人層次,你必須對理髮師有十足信任,才放心將身體交由對方打理,在此同時,也是自身體內部向外感受到感官的存在。刮鬍刀從臉上劃過時察覺臉的存在,掏耳時是耳朵,修甲時則是指頭。「探索城市也是在探索自己,從理容院出發得到新鮮感、新視角,最後都回饋到感受。我會說,這很適合一個人獨行——如果你想充分感受自己現在的狀態的話。」
假如將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視為六年努力的一次小結論,那下一個六年會是什麼樣子呢?曾敬淳以台北天母的AUNTIE’S BARBER SHOP為例,她說,傳統理容院目前所面對的主要危機不是生意下滑,而是老闆年事已高決定結束營業,連帶使在店裡服務的阿姨理髮師也跟著退休,以致台灣理容院文化出現斷層,這樣的現象自當前流行的,主打英倫路線的油頭店、Barber Shop可見一斑。但在AUNTIE’S BARBER SHOP,你卻可以看到截然相反的景象:店裡有新潮理髮師,也有手邊剛好沒客人的阿姨躺在理髮椅上休息。
「那畫面其實滿可愛的,沒客人就躺理髮椅,在當前的眼光看起來服務不專業,卻是傳統理容院的習慣。應該說,阿姨的存在不只是吉祥物,AUNTIE除了提供第二個表演空間,也可以讓年輕的理髮師認識到台灣理容院的生態。」這也是她對未來六年的想像--透過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的推動,吸引到年輕人接班,「六年後,這些老派的理容院只會消失得更快,但如果像AUNTIE那樣的店能在台灣每個城市開花散葉,台灣的理容院文化就還有未來。而我們也得以繼續以在各城市推動每個城市不同版本的『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從台灣各地的理容院,去用另一種視角去體驗城市生活。」曾敬淳說。


特別附錄:台北傳統理容院去處&台南私房景點全集!
傳統理容院推薦:
萬華紅玫瑰理髮廳(台北)|推薦理由:「台灣理容院可分為上海派和福州派,上海派重刀工,店內只錄用男性理髮師,也無掏耳朵之類如福州派的服務。紅玫瑰屬於上海派,是目前少見能維持正常編制的理容院,理髮師都身穿制服,走進去能看得到陣仗。上海派如今普及程度雖然不比從前,但現在最流行的油頭店,其實就是承襲自上海派的傳統。」
永康街波士頓理髮廳(台北)、台北車站衡陽街路,凱帝理髮廳、大龍峒美然理髮廳、天母AUNTIE’S BARBER SHOP、行者(台北)、父刻理髮廳(宜蘭)、不純理髮廳(台中)
台南私房景點推薦:
無名羊肉湯、南美館二館上方公園(晚上時段)、小杜意麵、幸會。幸會、民權路北極殿、貴貴腹地、小山林家庭料理、安平海事職業學校旁的港邊(可以回看台南市中心)
推薦理由:「無名、小杜都是網紅景點,我自己更喜歡能避開人潮的地方。『幸會。幸會』是選物店也有提供輕食,非常療癒。『貴貴腹地』則位於延平郡王古蹟對面,是間咖哩專賣店,清水寺老街上有一間叫『小山林』的家庭料理,它非常低調,只有三個座位,我通常會在用餐後到附近逛逛。清水寺老街是個很適合散步的地方,它的地勢起伏,巷弄曲折蜿蜒,下方隱藏著溪流,夜裡靜下來的時候可以聽見溪水的聲音。另外,我還會到『民權路的北極殿』點蠟燭,『安平海事』前方的安平港回看台南市中心大樓林立,幸運的話,還可見到遠山。晚上到爬上『南美館二館的水泥山丘』上看夜景。對我而言那也是紓壓的一種方式。但無論去哪裡,請記得台南戶外活動的最佳時段是下午四點半以後,晚上尤其舒服。」
▌採訪報導:康樂|圖片提供:曾敬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