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up行動起來|「性別平等」不如說是「性別廢除」:從藝術到家居走進無性別時代|cacao 可口雜誌

男生與女生的性別圈選不再是唯一,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以上的性別可能;或者可以改變性別。越來越多的調查,也不再以單一性別去做消費者行為、社會問題和時事的研究。隨著傳統特徵的模糊化,性別標籤對青年人的重要性越來越小,在這情況下,與其說「性別平等」,不如說是「性別廢除」,諸多藝術家從以前就開始了對該領域的探索;以性別中立的品牌到商品被廣泛接受,甚至有上升的趨勢。無性別的進階過程,實現人類發展的多元化。

無性別養成先從顏色認知開始

JeongMee Yoon - Seoul, South Korea Artist - Featured ...
Photo via JeongMee Yoon

在大眾觀念裡,粉紅色和藍色通常對應著兩性氣質,而這一顏色性別認知,正是韓國攝影師尹丁美(JeongMee Yoon)的創作主題。這創作靈感源於自己的五歲女兒特別愛粉紅色,她通過拍攝孩子們的物品,呈現他們的色彩偏好。

自2005年開始的《粉、藍計劃》(The Pink and Blue Project),她花費14年時間,追踪記錄各種族和文化背景下,兒童的成長過程,並著重探索顏色取向隨著成長的變化。在作品中,二元性別的顏色符號強烈且單一,從而揭示了普遍受到消費主義和政治文化操縱的色彩觀念。而直到青春期,孩子們才漸漸開始回歸本能,建立個性化色彩認知。

Photographs of Korean and American children in their bedrooms with ...
Photo via JeongMee Yoon

性別是否唯一?用藝術作為自我實現的審美體系

Is this the weirdest series of films ever made?
Photo via Matthew Barney

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是90年代末,最具影響力的美國藝術家之一,他畢業於耶魯大學,當過運動員、模特兒和醫生,後投身於影像藝術創作。多樣化的專業背景,為他的藝術實踐提供了充分養料,他的作品混合了表演、攝影、繪畫、裝置等各種藝術語言和媒介,深刻體現了全球時代的藝術的總體性傾向。

1994年起,他開始拍攝實驗影片《懸絲》(Cremaster)系列,直至2003年在紐約古根漢姆博物館正式展出。「懸絲」代指男性體內,能夠控制胚胎性別的生殖器官,它的上升或下降,則意味著胎兒的無差異或個性化。該系列作品以懸絲作為性別分化的隱喻,每集只有半小時左右,用碎片化的故事情節和虛構的人物,代替了完整的劇本,探索了未來人類不斷擴展的創造力。

Image result for matthew barney cremaster 1 | Flag art, Barney ...
Photo via Matthew Barney

家居傢具的無性別探索

FENDI Casa & Cristina Celestino Present "Back Home" Collection For ...
photo via FENDI CASA

「我希望在女性與男性特徵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就像時裝中正在迎來『無性別』特徵的變化——這也是我們如今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家居也需要適應這個改變。」——克里斯蒂娜·塞萊斯蒂諾(Cristina Celestino)

世界頂級家具品牌FENDI CASA, 非常擅長將品牌的基因,與流行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家居設計中,使時尚與室內設計甚至到社會意識之間的界限,越來越緊密。今年展出的新品中,與義大利建築師及室內設計師塞萊斯蒂諾,合作推出的「BACK HOME」 系列,便呼應了時代特徵。

身為資深的藝術品收藏家,她總能利用獨特的審美眼光,透析世間萬物,而其對於時尚、藝術與設計之間的關係探討,以及物件形體與功能的深入研究,也令她的作品染上一層發人省思的哲學內涵;她亦深諳結合傳統與摩登美學的創作手法,並揉合淡粉、松綠、酒紅、海藍、薄荷綠等低飽和色彩,打造貝殼型瓷磚、鑽戒造型的大理石燈具、展現抽像風格的多彩屏風、捻入超現實氛圍的壁紙,呈現無性別家居的中性視覺。

在她的眼中,或許洞察風格趨勢、融合風格特點,就能創造出屬於獨一無二的設計靈魂,就是她將一切變摩登的秘訣。

Cristina Celestino x Fendi | invasioni [pervasioni]
photo via FENDI CASA

企劃編輯:Sophia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