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拾選物30Select」Issa專訪:關於選物,不存在好壞,只有合適與否的問題 |cacao 可口雜誌

楊德昌的《麻將》中有一段戲是這樣的。犯罪團夥假意爭執,好讓其中最油腔滑調的角色將受害者拉到一邊,展開心理攻勢:「我問妳,妳要的是什麼?妳怎麼會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呢?讓我告訴妳好不好?」導演處理這場戲的方式非常直白,甚至沒給人物表彰心理活動的特寫,卻是整部電影最讓人不寒而慄的一幕,那令我們想到自己,想起自己也曾給有心人的話術迷的團團轉。

某種意義上,走進選物店好像也是同一回事。當然,做生意就是打別人荷包裡的主意,不然幹嘛呢?但「叁拾選物30Select」還真有些不一樣,主理人Issa說,比起推出一款人人瘋搶的熱銷商品,他更在意消費者能不能在事前取得充足資訊,周密地考慮某件商品是否符合真實需求。在此前提之下,品牌的態度必須謙虛、和消費者站在對等立場——因為他們自己,也不過是虛長幾歲的,生活的學生。

「叁拾選物30Select」主理人Issa專訪

成立選物品牌的理由,是想站在目標客群的立場

「我常和朋友說,我是個超級適合做選物的人。」平面設計背景的Issa笑著說。這話聽來雖然頗為自滿,箇中緣由卻很逗。之所以適合做選物,是因為在此之前太常買錯東西。「買錯東西就後悔,後悔就開始分析自己當初怎麼搞的,為什麼選A而不是B?這些心路歷程彙整下來,就成了創立選物品牌的理由。」

讀者你上一次因為買錯東西,而恨不得剁手是什麼時候?理由是什麼呢?可能是因為貪小便宜,又或者是價位太高實在砸不下手,退而求其次選了功能相當,卻是中價位的產品。萬萬沒想到是,一件產品好不好用,很可能就取決於其中的價差——人家的設計可不是做好看的。但歸根究柢,前述兩種情況都可歸結為一個因素:做為消費者,我們對於自己想購買的東西,很多時候都是一無所知。於是我們從外觀和價格挑起,最後選中了一個不會太貴,但也不怎麼便宜的商品當保險。畢竟,天曉得貴的東西值不值得呢?要是淨挑最便宜的買,錯了也沒人怪去。

但有些時候,誠如Issa所言,你就得撿最貴或最便宜的買才划算。要做到如此精準,首要條件就是商品資訊的透明和完整度,而這也是他創立「叁拾選物30Select」的初衷。「『叁拾選物』原則上針對25至35歲的族群,介紹生活日用品好物。」Issa說:「對生活在台灣這個空間的人來說,這個年紀是個轉捩點,可能是離開原生家庭自己住,甚至和其他人結婚。但由於過往有家中的長輩打點一切,忽然獨立出來,對很多大小瑣事都是不熟悉的,而當你和另一半一起生活,兩人的習慣可能出現差異,使用的物品也不盡相同。以前是自己覺得好就好,現在卻要以家為出發點思考。我們在這當中扮演的角色,有點像給這些人一點建議,就是當你在選擇商品時,有哪些思維邏輯可以依循,而這樣的想法跟你以往買個人用品的時候不一樣。

「所以我們很專注在介紹商品這件事情上。為什麼為什麼選擇B而不是A?我不會只告訴你B這東西很好,因為每樣產品誕生,設計者和生產者都有他的用意在,但那不一定符合你的需求。不是好壞的問題,而是合適與否的問題。『叁拾選物』便是站在目標客群的立場,對一件商品進行檢視與放大。」

「叁拾選物」是如何進行選物的?

不過,怎樣才叫做站在目標客群的立場呢?Issa解釋,收入是其中一項考量,25至35歲,正好是可以為好東西多付出,但又講求實惠的年紀,再者是資訊的完整揭露——就算商品是炒鍋,也得像賣電腦和手機一樣講究,而資訊的完整度又涉及到情境設定,諸如單身者、同居關係、小家庭,必須得選搭不同的商品,最後才是針對個人的需求去做調整。

「當你十八十九,或二十出頭的時候,買東西會著重在興趣或服裝打扮,但當你開始在意起生活,就需要一個入門。這就是『叁拾選物』的核心價值:我們在告訴消費者如何入門。這件事絕對是重要的。」Issa說:「有時候你逛網路論壇,會看到有人責怪買錯東西的人,為何下手前不先發問不爬文,但我們身處在一個資訊氾濫的時代,你看到的觀點可能是廣告或謊言,而且如果消費者不具備相關知識,他可能也不知道怎麼提出正確的問題,所以才要假想情境,這個年齡層的人可能需要什麼,以及需要了解什麼,有點指引的意思在。」

依照自己的節奏挑選商品,是指引,而非上對下的教育,「叁拾選物」並不想扮演專家,而是叁考值,讓所有人在購物時能有最基本的理解。如此,才可選擇到真正想要的東西,甚至於願意承擔風險。Issa強調,這其中最需要用心是摸索以及分享,可能有樣商品初期使用的體驗良好,長久下來卻不盡理想,這時他們也不介意調整方向,「這不就是生活嗎?生活就是種學習,態度要學習,方式也要學習,我們也是生活的學生,只是更早踏入下一個階段,可以用自己的經驗,給後來的人一些建議。」

有利有弊的線上經營,以實體活動突破觸及率封鎖

如今,「叁拾選物」已進入第八年,期間最大的改變,莫過於去年結束實體店面的經營,主力往線上發展。出現這樣的變化,疫情只是其中一個因素,Issa設想的更加長遠。他透露,就「叁拾選物」的目的而言,網路其實是個更理想的發展空間。舉例而言,讀者你想到店裡買個鍋子,但鍋子的用途呢?預備給幾個人用呢?用在那些場合呢?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又怎麼知道商品適不適合?在實體經營時,店員得經由溝通,補足消費者對產品的認識,但在網路上,這些基本內容,和產品資訊都可以留存下來,隨時提供點閱叁考。

「這幾年消費者在接收或使用訊息,都比過去更依賴網路,我們想做的也因此更適合在線上進行。在這個時代,實體空間反而變成一個體驗的場所,彌補資訊不能滿足的部分,但到目前為止,實體呈現能提供的體驗還是比較少的,也不夠完整。」

Issa坦承,自己在網路銷售這個領域還是菜鳥,即使早有耳聞,但觸及率的限制還是令他心驚,整體網路銷售的風氣,也與自己的信念背道而馳,那往往是鼓動人們一窩蜂的搶購單一商品,好像別人有的你也得有,而不是冷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有沒有那樣的需求,「某種程度上,我們的模式跟主流不一樣,但這是本質問題,所以也不打算去迎合它。在觸及率鎖住你的情況下,如何抓到自己的族群?我想,那只有透過快閃實體活動導流,把人找回來吧。這也是我們最擅長的。」

近期,「叁拾選物」將開始經營戶外露營領域——但這個活動已經火熱好幾年了,現在才進入市場不嫌太晚嗎?Issa有獨到的看法。由於觀察到現在的露營已經變得太鋪張,期間所從事的活動也與待在家中幾無差異(想像一下,在小溪旁搭起投影機追劇),他對露營有跟主流不一樣的想像,一種被名為「In and Outdoor」的新觀念,「就是戶外室內都可以用的東西,讓生活帶點戶外的感覺,但不是從此長住戶外,這也是這兩年日本的流行趨勢,當你選擇露營,其實就是在選生活風格,而他們的戶外活動已經成熟到可以開始講述新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把家往外面搬,你的風格還是沒有任何改變。」

「相對那些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選物店,『叁拾選物』的自我氣息沒那麼濃厚,但它又跟很多選物平台不一樣,比如我們對露營的想像就是很個人化的,最近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就分享出來給大家知道。」Issa自信地說:「今年會開始講這件事,也算是回歸初心吧!我覺得,所謂的選物,不管是任何一個平台、任何一個品牌,選物都關係到生活方式,只是大家方式不同,推薦的內容自然也不一樣。『叁拾選物』要說的,是我們不告訴你可以怎麼樣生活,而是你可以怎麼選擇生活——然後從旁協助你少走幾步錯路。」

▌採訪報導:康樂|圖片提供:叁拾選物30S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