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強:遠行與歸來》下一站浦東美術館,新啟《與未知的相遇》的奇觀裝置|cacao 可口雜誌

從去年12月北京故宮博物院巡迴而至的《蔡國強:遠行與歸來》,在7月8日來到全新浦東美術館(MAP)此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119件/組以火藥為主及不同媒介的作品,包括廣獲好評的藝術家首個 VR作品《夢遊紫禁城》。離開故宮古典建築的語境,展覽作品在浦東美術館以「至上主義」為核心設計理念,在這當代藝術空間內與先鋒思潮碰撞,凸顯其繪畫本身的理念,和材料、製作方法的美學張力。作為《遠行與歸來》展覽的特別委任項目,蔡國強在中央展廳因地制宜地打造奇觀裝置《與未知的相遇》,再一次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現實與夢幻。

浦東美術館《蔡國強:遠行與歸來》展覽現場|攝影:顧劍亨、蔡工作室提供

遠行從未離開,歸來仍在路上

幾十年來,蔡國強的藝術縱橫多種形式媒材、主題包容萬種,在全球的不同文化裡滋養成長,但東方哲學和中華文化精神的根基始終如一。「我的文化價值觀、方法論,不僅有易經陰陽、物極必反、破壞建設,也有和諧包容的中庸精神」。從在安靜的無人自然中只為對話外星人,而作不被見證的爆破,到備受矚目的公共藝術事件,蔡國強早早便跳出東西方二元論,從宇宙的視角審視人類文明,從人類的視角,與宇宙對話。

蔡國強藝術展《遠行與歸來》去年底時在故宮博物院開幕,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乘著故鄉的風箏、駕游人類童年的宇宙船浪漫天涯……我的遠行從未離開,歸來仍在路上。」在蔡國強看來,遠行是離自己更近,和內心的自己相遇。遠行也是尋找更大的故鄉,通過與古今中外更多先輩的相遇,尋找共同的宇宙永恆之鄉。

浦東美術館《蔡國強:遠行與歸來》展覽現場|攝影:顧劍亨、蔡工作室提供

來到上海的浦東美術館,這是蔡國強繼 2014 年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個展後,再次回到上海的力作。上海也是他離開家鄉後的第一個港口。1978 年,蔡國強首次走出福建、到上海觀看《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景畫》展覽,第一次親眼看到西方藝術家的原作,也是他「西方藝術史的遠行」的萌生;80 年代初,他從泉州高甲戲劇團來上海戲劇學院,學習舞台美術設計,為其日後的當代藝術家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這座由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讓.努維爾(Jean Nouvel)團隊設計的上海文化地標,蔡國強將在四萬平米的館內三個不同樓層空間中演繹:二樓的三大展廳和公共空間,將呈現藝術家的「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精選作品,以及與中國文化精神和他視為永恆之鄉的宇宙的對話;四樓多功能廳將展示藝術家對話繪畫初心的早期作品,以及由洛杉磯蓋蒂文物保護研究院策劃的展中展「媒材的遠行」。

浦東美術館外景全貌|圖片提供:浦東美術館

作為「遠行與歸來」展覽的特別委任項目,蔡國強在中央展廳因地制宜地打造奇觀裝置《與未知的相遇》。中央展廳高 30餘米、長、寬 17 米,是難得的非常規超大空間。《與未知的相遇》以瑪雅文明的自然宇宙觀出發,將不同文明裡「脫離重力、擁抱宇宙」的故事,通過手工搭建的墨西哥煙花塔這一質樸形式,使用電腦控制的光之繪畫,打造聯通古今中外的「宇宙樹」和時空膠囊。作品超逸線性歷史敘事,讓不同的宇宙面面觀在此相聚、碰撞,混沌而多維,在概念和形式上呼應建築師對「第四維度」的探索,以及將此空間打造為藝術家實驗室的期待。

蔡國強表示:「上海對年輕的我,就是西方文化的一個真實存在……這個展覽,關於我與西方相遇的神奇、與先輩們單相思的折騰,也是我在他們故鄉和作品庭園裡的深深呼吸。一路乘著故鄉的風箏、駕游人類童年的宇宙船浪漫天涯;彷彿我這次縱貫中央展廳的宇宙樹、煙花塔、外星人,『與未知相遇』。遠行 也是尋找更大的故鄉,和古今中外的更多先輩相逢,通過他們尋找共同的遠方,宇宙的永恆之鄉!」

《與未知的相遇》在瀏陽的製作過程|攝影:顧劍亨、蔡工作室提供
《與未知的相遇》在瀏陽的製作過程|攝影:顧劍亨、蔡工作室提供

▌整理報導:Bohe H.|圖片提供:誠品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