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變、力求突破的創意產業不斷變化,以至於我們不太可能準確地指出,是什麼引領我們形成了今天的文化。1990年至2000年,無疑是最顛覆「所謂價值與意義」的十年。從電視連續劇、時裝秀舞台到網路流行文化…;與現在又再度被提起的千禧風潮,這是否意味著,現代的創意少了「瘋狂」之舉,而紛紛向過去借隻手、取個腿,拼湊出當今組裝的現代樣貌。
▌延伸閱讀:回顧1980-1990:從口號到應用軟體,影響國際創意的十件重要時刻
電視連續劇《雙峰》(TWIN PEAKS)—— 1990
許多的電視劇都是走刻板、程式化劇情或表現手法,但是在1990年,由導演大衛·林區執導的電視連續劇《雙峰》,從Angelo Badalamenti的配樂、霓虹燈綠的字體,整部電視劇描繪著美國小鎮的陌生感,一切都讓人覺得很不平衡感,打開了怪異主題的電視劇大門,讓編劇和導演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演繹出令人愉快的奇異風格,如《X檔案》、《LOST檔案》到現代的《黑鏡》或是《怪奇物語》等等,證明高質感的說故事方式,不只是電影的領域。
Alexander McQueen的時裝秀——1992年起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是90年代時裝秀的舞台大師。把他的時裝秀視為一場戲劇,從創意產業的各個領域吸引人才,讓它們變得栩栩如生,就像麥昆他自己曾說過的「我知道我有點煽動性。你不需要喜歡它,但你必須承認它。」
他在時裝秀上的花費往往比在服裝上的花費還要多。他的1998年春夏秀場,最初叫「The Golden Shower」,後來被贊助商美國運通要求更名——他最後以模特兒在金黃色的雨中被淋濕結束;而1999年春夏裝,無疑是被點名位印象深刻的時裝秀!模特兒Shalom Harlow,就像珠寶音樂盒上的芭蕾舞演員,秀展上,一對機器人為她白色的裙子噴漆上色。
PlayStation——1994
90年代,3D圖形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但SONY計劃將其推向大眾。工程師Ken Kutaragi後來成為美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利用 SONY開創性的System G圖形技術,推動了PlayStation項目的開發。當這款遊戲機問世時,它改變了遊戲界的一切,為工作室和開發者打開了一個新世界。1994年,PlayStation在日本上市,次年又在世界各地上市,到1996年,PlayStation的銷量已達700萬台。
COMIC SANS字體—— 1995

Comic Sans字體也許是有史以來最惡名昭彰的字體了,它在排版界聲名狼藉地統治了25年——而且它仍然在激怒設計師們。這個字體最初是為微軟Bob的用戶界面設計的,與Rover The dog一起出現。它的設計師Vincent Connare注意到,把Times New Roman用在Rover的口白泡泡裡感覺不太合適,於是設計了Comic Sans字體作為替代。
它創建得太晚,無法與軟體一起上市,但它在1995年與Windows 95操作系統一起發佈時才進入了世界。這一點,再加上桌面出版的出現,保證了它在文化中的地位。不管你喜不喜歡,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容易辨認的字體之一,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廣泛使用。對於設計界對Comic Sans字體的一些批評,它的創造者也很冷靜,他說:「每個設計師都暗自希望自己設計了Comic Sans字體」。
Flash動畫——1996
90年代末,Future Wave軟體創始人Jonathan Gay曾暗示,互聯網可能會因為分享圖形和動畫而流行起來。他在公司的Smart Sketch繪圖程序上始終無法成功,所以他決定改用動畫軟體。他的Future Splash動畫師早期表示「非常緩慢」,所以未能引起Adobe公司的興趣,但是在1996年,當軟體發佈時,微軟和迪士尼開始使用它。
Macromedia收購了Gay的公司,重新命名為Macromedia Flash,並作為一個免費的瀏覽器的應用程式發布。它的潛力很快就顯現出來了,任何人都可以製作動畫,隨著軟體的發展還可以製作遊戲。互聯網也不一樣了,Flash讓創作者可以改變它的整個審美,催生了一些真正奇異的發明。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他們的數位創意入門,儘管Flash即將過時,但它仍然對互聯網文化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蘋果公司廣告「致瘋狂的人」( Think Different)——1997
1997年,蘋果廣告舉杯向「瘋狂的人」致敬,與這些有遠見的打破規則者站在一起。他們都富有創造性、敢於冒險,不懼失敗,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去做與眾不同的事情。如:愛因斯坦、甘地、約翰藍儂、巴布狄倫、畢卡索、愛迪生、卓別林、馬丁·路德·金等等,賈伯斯心目中的偶像。
「Think different」在英文上不是正確的語法,而是賈伯斯新創的語法。如果「非同」(different)是修飾動詞,那麼「想」(think)應該是以副詞的形式出現,即「想得不同」(正確用法是think differently)。但是賈伯斯堅持,他想要把「非同」當成名詞來用,就像「think victory」(思考勝利)或「think beauty」(思考美麗)裡的用法一樣;同時,這也體現了口語用法,如「think big」(野心勃勃)這類短語。
賈伯斯後來解釋說:「我們在推出它之前討論了它的正確性。如果你想想我們要表達的意思,就知道它是合乎語法的。不是想『同樣的事』,而是想『不同的事』。想一點不同的事,想很多不同的事,非同凡想。而『想得不同』就表達不出我想要的意思。」當時,蘋果正處於困境之中——它在創意人士中很受歡迎,但在其他人中心中卻不怎麼受歡迎。不到一年,公司的股價就漲了兩倍,而這一廣告標語也成為了近十年來,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memes「網路爆紅事物」——1990至今

Memes有一段不太為人所知的歷史,是從作家Richard Dawkins開始,他在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發明了這個詞。他用這個詞來形容「從一個大腦傳播到另一個大腦的想法」,就像任何一個病毒式的用戶生成的圖片,在互聯網上佔據主導地位一樣。很難確定表情包是何時開始流行的。
任何人都可以製作和修改表情包,然後發佈它們,讓互聯網即時對其進行評判,這一切都是誘人的民主。最受歡迎的就會爬到首頁置頂,繞過通常限制其他創造性規則的社會機制。當涉及到文化和社會時,memes提供了殘酷的公平競爭環境。另外,失敗了,你就會變成其中一員;如果你成功了,你仍然還是其中一員。
碧玉(Björk)《All is Full of Love》——1999
儘管是21年前拍攝的,導演Chris Cunningham把碧玉的《All is Full of Love》的音樂錄影帶,拍出永不褪色的質感,但仍讓人感覺像是對未來的一瞥。Cunningham回想起自己十幾歲時,對工程和工業機器人的痴迷,於是這音樂錄影帶就這樣誕生了。他稱這是他最冒險的嘗試,因為他不確定主題和音樂是否合適。影片快結束的時候,事情顯然變得有點不穩定,他不得不把這個搖搖晃晃的機器人鏡頭和身穿藍色服裝、臉上塗著白色顏料的碧玉放在一起。直到今日,這音樂錄影帶仍然是最令人難忘的MV之一,並預示著這位冰島精靈——碧玉,正在探索的數位和虛擬世界。
百威啤酒的「Whassup?」廣告——1999
在1999年,一個愚蠢的廣告出現了,而且它是如此的有感染力,讓觀眾忍不住被吸引了。百威啤酒的「Whassup?」由廣告公司DDB製作,可以說是第一個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模仿的廣告meme,並在之後的很多年裡被流行文化引用。它是根據導演Charles Stone III,最初製作的一部短片改編的。主角是他兒時的一群朋友,他們也在廣告中擔任了主角。
百威繼續利用了這支廣告的成功,甚至對其進行了自己的模仿,賦予它黑暗的政治傾向,處理了包括伊拉克戰爭和鴉片成癮等問題,同時明確表達了對歐巴馬的支持。它的巨大成功是否被複製?是值得懷疑的,這真的就像DDB前創意總監Don Pogany所說的那樣——「它感覺不像是廣告」。
EMOJI表情符號——1999

表情符號已經成為全世界都能理解的視覺語言,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1999年日本設計師Shigetaka Kurita,首次為日本電信公司NTT DOCOMO的i-mode軟體,設計了這些微小的符號。在接下來的十年裡,表情符號的使用開始普及,最終在2010年被統一碼聯盟(Unicode Consortium)認可。統一碼聯盟是一家負責監管軟體和文本國際標準的非營利性組織。從那以後,它被批准了超過3000個字符,這引發了關於適當代表女性、有色人種和同性伴侶的辯論。這種不斷演變的語言,也為品牌和組織提供了豐富的創意來源,它們利用這些符號來討論性別歧視,提高瀕危物種的意識。最初設計的176個圖標,現在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一部分。
▌企劃編輯:Boh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