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超模貝拉哈蒂德(Bella Hadid)在Instagram個人帳號上發布一張流淚自拍照,分享對於社群媒體的看法,以及過去多年來她如何與焦慮、心理疾病和抑鬱症奮鬥的心路歷程,而現在她將放棄社群上看似完美無瑕的人生,轉而尋找更真實的東西,她也對內心曾經感到無助與憂鬱的人喊話,「你不孤單。」然而不僅是公眾人物才會在社群上抒發心情,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遭遇心理健康問題時,傾向在社群軟體上尋求支持。

社群軟體真的能消解身心苦痛嗎?
有些人認為,在社群媒體上談論自身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好的開始。毫無疑問地,當你在臉書、Instagram上將自己的感受濃縮成幾十、或幾百字的一則貼文,絕對比你拿起電話跟你的父母或最好的朋友哭訴,要容易許多。許多人習慣在社群媒體上得到安慰,甚至超模貝拉哈蒂德(Bella Hadid)也透露,在
Instagram的發文讓她駕馭了「令人難以忍受的身心痛苦」。
不過在將自己的悲傷公諸於世前,或許該留意的是,我們要在什麼情況下開口談,以及到底應該跟誰談。一位記者因哈蒂德的自拍照,提到自己也曾在社群媒體上發布過自身心理健康的相關貼文,他認為社群媒體會有一種被移除的感覺,有一種距離感,「感覺螢幕就像一個障礙,你會覺得你沒有為其他人帶來負擔,因為你只是發送了一則貼文。」
對許多人來說,能夠在網路上抒發自己的生活或感受真的很重要,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沒有類似的情感抒發渠道,也許他們真的沒有貼心好友,嘗試心理諮商可能也沒有預算。於是在社群上發文變成了他們的治療方法,因為在這個地方,能讓他們感到被傾聽和理解。另外吸引人們的一點是,精神疾病可能是非常孤立無援的,因此發布與被閱讀的行為,使得自身的訊息顯得不那麼孤獨,無人聞問。
保有適當距離,不刻意消費痛苦
研究社群媒體與心理健康關係的專家Ysabel Gerrard博士解釋,儘管社群媒體經常被指責為導致心理問題的元兇,但它實際上可以成為一個更積極的空間,社群平台可以讓人們談論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無法談及的經歷,它有機會將人們從孤獨、孤立的處境拉出來。Ysabel Gerrard博士也注意到,在網路上很多人談論負面的心理健康議題,往往會以幽默感的方式包裝。

然而在看似悲情的貼文中注入幽默感,可能會是另一個棘手的待處理現象,因為在社群媒體上,許多人寧願被視為悲慘、厭世和自我貶損的。許多帳號便以此為賣點,吸引大量群眾表示共鳴並關注,但在如此現象之下,類似內容會不會阻礙或是延緩了人們心理健康問題的康復速度?畢竟當你與任何負面情緒不再有關聯,它便不再有趣。更甚者,相關帳號的追蹤者反而創造了商業行為,似乎消費痛苦或其他負面情緒,成為吸引人們目光的新興手段與商品。

社群媒體也瓦解了公共和私人間的界線,縱使人們知道坦誠自己的掙扎,有助於消除精神疾病的恥辱感,但不幸的是,精神疾病的歧視和誤解仍然如影隨形,因為你不知道一則公開的貼文發布出去,會有誰看到並回覆,最糟糕的狀況是,當今天輿論風向一面倒,使得社群用戶被欺負、貶低或是倍感嘲笑與威脅,而那些群起伐之的人們,在網路世界裡其實是不用承擔責任的。或許誰都會有想求助於社群的時刻,因為在某些狀況下,即時的發洩有其必要,但若要正視心理健康的狀況或議題,建議貼文僅限定真正認識你或你在意的親友可以觀看,並尋求現實生活中的專業資源。
▌整理報導:林圃君|圖片來源:Tony Tosc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