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母親還活著,我就不會寫這本書了。」獲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榜首的《我很高興我媽媽死了》(I’m Glad My Mom Died,暫譯),由美國女演員及鄉村流行樂創作歌手詹妮特.麥柯迪(Jennette McCurdy)執筆,他在書中毫不保留地寫下自己的母親如何操控、詆毀他,造成他長期身陷飲食失調狀態並患有強迫症。此書一出引發熱烈討論,許多人甚至告訴麥柯迪,「謝謝你說出我們的心聲,只要我媽還活著一天,我就一天不可能談論這些話題。」

我的母親,不是我的
麥柯迪成為明星,始於母親的夢想,而麥柯迪真正當回自己,則要遺憾地歸功於母親離世,麥柯迪母親2013年因乳腺癌過世,當時麥柯迪21歲,在此之前,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取悅母親有關,自6歲進行第一次試鏡以來,也連帶推開了地獄的大門;麥柯迪順從母親的「卡路里限制」,吃得少之餘,每天必須量5次體重,16歲之前,母親天天為他洗澡,甚至閱讀他的日記、電子郵件以及分享所有麥柯迪賺取的收入。
事實上麥柯迪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而最親近的母親總是一臉不屑地勸阻他,「作家穿著邋遢又易胖,你身為演員的蜜桃屁股會變成像作家西瓜大的屁股,我絕對不會忍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在本該自由探索的童年時光,麥柯迪的作家夢很快熄滅,他遵照母親的要求與期待—努力成為一名家喻戶曉的明星,在手無搏雞之力的年紀。
直到母親過世,他開始找尋自我,也藉由寫作,尋回缺失已久的一塊重要拼圖,於是才有今天《我很高興我媽媽死了》(I’m Glad My Mom Died,暫譯)的誕生,他在書中向世人公開他藏之已久的祕密:長期身陷飲食失調狀態並罹患強迫症,終日活在充滿焦慮、羞恥和自我厭惡的循環中,而這一切,都與其親生母親的施壓有關;母親過世之初,麥柯迪也曾感到悲痛,但這份悲痛與他人所能辨識並沉浸的,略有不同,「我的悲痛曾經非常複雜,我憤怒著我有著悲傷的情緒,我覺得他並不值得我流淚,不值得我傷心。他是在虐待我。」

不善的對待,永遠無法被浪漫化
縱使書名標題到麥柯迪在媒體上發表的言論頗具爭議性,引發許多人不滿甚至反彈,然而他仍維持一貫冷靜回應,「有經歷父母虐待的人都能理解這我在講什麼,如果他還活著,我的身分仍然會由我的母親決定。」麥柯迪也提到直到把這段經歷寫下,才逐漸排遣難解情緒,並能達到常人認知的想念,不帶有雜質。

未經歷相關處境的人們或許很難想像,悲痛原來也能分為多種層次,婚姻和家庭治療師卡爾.麥克布萊德(Karyl McBride,暫譯)提及麥柯迪的情緒其實很普遍,「他們可能會為自己的父母而感到悲傷,而這也再次說明了,他們失去他們本該真正需要的父母,這是雙重打擊的悲傷;然而個案恢復得越多,悲傷也就越不複雜。」在《我很高興我媽媽死了》尾聲,麥柯迪回顧他最後一次前往母親的墓地,他想著母親曾經對這世界展示的熱情以及像孩子一樣的活力,然而好的並不能否定壞的,父母帶給孩子的傷害永遠無法被浪漫化,以及被免除罪孽。
▌整理報導:林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