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而幽默時而憤世嫉俗Jeremy Deller:重新審查我們在歷史上的定位|cacao 可口雜誌

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1966年出生於倫敦,是一位英國的影像、裝置和觀念藝術家。2004年泰納獎(Turner Prize)得主與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英國館代表藝術家。戴勒擅長社群參與、集體創作,曾被評論為流行文化的誘導者,他的作品從來沒有難以理解的藝術詞彙、需要神秘填入的猜謎模式。戴爾將自己的作品稱為「社會現實主義」,著重於人、偶像、神話、民俗與文化和政治歷史,在整理編輯後,重組了他探索社會景觀的新方法。

201年戴勒在自己的作品《褻瀆》(Sacrilege )上跳耀|image via Getty Images

離經叛道的戴勒,初次展覽便是在1993年在他父母的家中展覽開始,當時很多藝術家都在舉辦「開放式工作室」的展覽,但是他沒有工作室,當時27歲的他還和父母住在一起,於是趁著他們去度長假時,他決定秘密的在自家首展《開放式臥室》(Open Bedroom)並把27歲仍然和爸媽住在一起的尷尬境地變成了作品特色。

Related image
《開放式臥室》(Open Bedroom,1993)
Image result for jeremy deller open bedroom
《開放式臥室》(Open Bedroom,1993)

他的代表作品,便是曾在2004年台北雙年展展出的《歐格里夫抗爭事件》(The Battle of Orgreave,2001),他將1984年至1985年發生於英國南約克郡的礦工罷工引發的「歐格里夫抗爭」這一歷史事件的再現。他整整籌備三年之久,通過組織當年的煤礦大罷工被鎮壓時的部分參與兩邊的工人和警察,及大量人員,重演1984年英國礦工工會罷工中的暴力衝突事件。整個場景由800人共同演出,其中包括數百位當地居民,及原始衝突事件的許多警察和糾察人員,那個歷史時刻的壯烈通過戲劇性因素和現實混合起來,影片中「真相」和「重現」交錯著。它不僅具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和社會性,同時也挑戰藝術家對於作品的形式和常規尺度的把握,是一件非藝術的藝術作品。

在影片中,戴勒說:這與治癒傷口無關,但絕對要用藝術的手段去面對一些事情,我們需要重現一遍並進行討論。事後他將重演的紀錄像片、相關訪談、剪報、歷史文件和照片一併展出,藉以提供人們了解他自己本人對這件事情的觀點,同時刺激了觀者由多個不同角度的思考。

Image result for jeremy deller The Battle of Orgreave,2001
《歐格里夫抗爭事件格》(The Battle of Orgreave,2001)
Image result for jeremy deller The Battle of Orgreave,2001
《歐格里夫抗爭事件格》(The Battle of Orgreave,2001)

戴勒的作品經常在傳統畫廊外展出,並與社會各階層領域合作,如1997年《 迷幻銅管》( Acid Brass,1997)與民間管弦樂團合作,而這正是他想要的態度,他開啟了雜亂無章的開放式項目,意識到與人合作並享受它。這使他擺脫了以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家的思考,他自己形容「我被一支銅管樂隊解放了。」

Image result for jeremy deller Acid Brass
《 迷幻銅管》( Acid Brass,1997)

2009年的《 就是這樣》(It is What It is,2009)這個項目的最初想法,是創建一個在美國巡迴移動演出的伊拉克戰爭博物館。戴勒找到一輛在伊拉克被摧毀的汽車,用這輛汽車作為中心,在紐約新博物館建造了一個房間,公眾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與參與衝突的人們會面並進行交談。後來這個項目成為移動式的公路論壇、講座計畫,他們將汽車從紐約拖到洛杉磯,途中在14個城鎮和城市中停下來,這也是經典的美國公路旅行路線,由一名伊拉克公民和一名應徵入伍的美國士兵陪同。戴勒表示:這作品盡可能中性的方式呈現,或許會讓很多人感到困惑,但這意味著公眾更有可能與我們對話,因為他們將不害怕被拖入某種政治舞台。在公路論壇後,戴勒就將該車捐贈給帝國戰爭博物館。

Image result for jeremy deller It is What It is,2009
《 就是這樣》(It is What It is,2009)

在2012年格拉斯哥國際視覺藝術節 (Glasgow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Visual Art)戴勒受倫敦市長委託,他以全尺寸充氣物複製了巨石陣,作品名為《褻瀆》(Sacrilege,2012),是戴勒對當代文化的持續探索的提問。

土地的問題,也是戴勒一直所關心的重點。根據定義,土地通常用於描述巨大的共享上:農村地區、國家國土,甚至是遙遠的幻想之地;另一方面,土地也決定了個人領土、財產或財產的範圍。戴勒通過幾件相關的作品來煽動和記住我們的歷史,這當中充滿了政治、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因素。他用作品並再三提醒我們,所有的歷史事件,都不只是單純的一個事件,我們都是事件的關係者。

《褻瀆》(Sacrilege,2012)

▌整理報導:Bohe H.|圖片來源:Jeremy D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