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屆金馬獎,相信對於許多影迷來說,是無比深刻的一年,高潮迭起的典禮走向,超越虛構所能建立的撼動:由傅榆掀起高潮,涂們言語反擊、接著是鞏俐消失在舞台,徒留李安一人,攝影機帶過鞏俐在台下尷尬微微一笑,典禮過後,鞏俐作為當年度評審團主席,迴避任何會後公開露面場合,連串的自主消失,讓我們清楚看見女演員的絕決,原來在真實世界裡詮釋起來同樣有力。
諜戰電影飽含高度藝術性
又過一年,中國影人不再出席金馬獎,現在回頭看,台灣影迷與鞏俐的最親密距離,或許就此停留在2018年,我們就此遺忘或說未能輕易觸及鞏俐,以及中國第五代、六代導演最傑出的作品;而螢幕裡的世界,劇本依舊,演員續演,人間多低靡、電影就越珍貴。闊別5年,台灣影迷迎來與鞏俐的久別重逢,由婁燁的《于堇:蘭心大劇院》促成,一部沒有鞏俐就不能成立的電影,被中國市場譽為婁燁靠攏商業電影的一次嘗試,2019年此片首先於威尼斯影展亮相,原定同年在中國國內公開放映,而婁燁畢竟是中國的婁燁,經歷波折,去年終能在中國上映,台灣緊接趕於今年上映。
《于堇:蘭心大劇院》改編自中國知名女作家虹影作品《上海之死》,描述著名演員于堇(鞏俐飾演)重返1941年孤島時期的上海,表面上是為著演出舊愛導演譚吶(趙又廷飾演)執導舞台劇《禮拜六小說》,但公眾紛紛猜測他其實另有企圖,在亮面,鞏俐以演員身分作為任務∕理想的掩護,在暗面,他的間諜身分有著重大使命,每一步都將牽動世界詭譎的戰情;《于堇:蘭心大劇院》元素多重,諜戰、動作也言情,螢幕畫面在婁燁一貫手持攝影的搖晃中,有著更多意在言外的鋪排,無配樂黑白片的流動讓微處都像藏有埋伏,上海不再華麗,危險和分裂一觸即發。


鞏俐極致純粹的演出
據說婁燁總揣懷著想再講講上海的故事,《于堇:蘭心大劇院》精心復刻當年場景、找來多國實力派演員,其中小田切讓有十足發揮戲份,影迷值得期待,而在進行女主角選角時,婁燁就篤定「于堇一定要是一個真正的大明星,而不是去演一個大明星」,鞏俐自然是不二人選。早前鞏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自己接戲絕對不會選擇過去扮演過的角色,2000年後,鞏俐重視演員行當羽毛昂貴,把演戲當畢生禮物,爾後拍的片慢慢少了,2006年演出《邁阿密風暴》、《滿城盡帶黃金甲》後,幾乎完全慢下來,往後每年不一定都有新作。
此次在《于堇:蘭心大劇院》中,鞏俐被命運推著前行,冷靜自持,每一個舉止眼神克制疏淡,有限度地流露心思,在很偶爾,面對主動親近過來的人,會在看似機關算盡的冷酷之下,表現對於人間理解後的炙熱,但往往也是一瞬間的,感性需要調度時間,亂世兒女往往沒能蹉跎光陰;觀眾藉由鞏俐亦放亦闔的演技詮釋下,我們得以看見大時代中人人身不由己,想要抓住近乎虛幻到渺小的幸福,例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愛一個人,除了努力,命運也得垂青。


此片在中國宣傳時,演員一致贊同與婁燁的合作過程非常過癮,在開拍之初,婁燁便告訴所有演員,攝影機為演員而服務,想講話或是不講話都能自由發揮。而《于堇:蘭心大劇院》放在悠長的電影史上來看,婁燁認為自己的電影某種程度記錄所有參與者,包括創作者、製作團隊和演員集體表達的總和,電影回盼1940年代的上海,卻也保留了他們拍片的當下,那麼觀眾呢?好不容易在人們眼前上映的一部電影,婁燁話語可能落得很輕,祝福大家觀影愉快,接下來,大導演又將遁入創作的無邊循環中,我們仍舊期待他再與台灣影迷相見的那天到來。
▌報導撰寫:林圃君|圖片提供:鴻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