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imiliano Rosiles (暫譯:馬克西米亞諾.羅西萊斯)是一位生活在墨西哥的跨領域藝術家,主要從事裝置、雕塑及錄像創作,由於童年時期經常在美墨兩地往返,他的主題也不可免的涉及到邊境、剝削、身分認同等政治問題。
可以說,德州與墨西哥之間的邊界在他的生活及藝術實踐中留下印記,但你同樣很難在Maximiliano Rosiles的作品中發現真正意義上的地理位址,它們極具象徵意味,經常帶有滲透性以及不確定性。換言之,那並不是在美國與墨西哥文化取得平衡,反而是折衷、衝突下開啟的第三空間。
他的首次個展《Exuvia》,自字義的動物蛻皮、外骨骼殘骸,引申出墨裔美國人的無意識體驗,通過對隨處可見的日常廢料(主要是生產成衣剩餘布料,以及廢塑料製作的雕塑)的抽象使用,藝術家展示了一個暴力伴隨移動人口流動的社會。
流離失所──說來殘酷,那似乎是全球化時代到來後人類的共通經驗(我們可以宣稱,這不會因為近幾年國際衝突升高而稍有減緩),馬克西米亞諾.羅西萊斯的創作著眼於美墨兩國在文化、信仰、觀點的過渡性,凡是在其中穿梭的移民,非得經歷碎片化與重組,並且在下一次折返時再次修正其現實。出現在《Exuvia》的布料,一方面反映了藝術家抱持在紡織業謀生的願景返回墨西哥,卻發現故鄉已被組織犯罪盤據時的錯愕,另一方面也反映追溯根源而不可得的身分撕裂感。
在展示現場,他將被工業生產捨棄的紡織物高高掛起,以控訴主流社會對移動人口的普遍無感,並通過宛如牢籠的結構,呈現這些因生計而跨國境奔波的人們,在旅程中甚至目的地都須面對的危險現實:曾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卻為求生存而褪去一層層皮膚,那卻也是他們在公眾視野惟一能留下的一點痕跡。羅西萊斯希望藉此引導觀眾思考移民承受的暴力,以及喪失生活及身分的生存狀態。
《Exuvia》在視覺上有著協調的形式美──它的展示場所光線充足,軟管般的雕塑排列整齊對稱,而那些廢棄衣料被呈現的方式,也宛如時裝展示牆一般。然而這樣帶來感性愉悅的形式也引來批評,《Exuvia》無疑是切題的,但觀眾是否能從中意識到跨國移動人口背負的沉痾?無論藝評的批判有無道理,那似乎也是對目前身分政治氾濫的當代藝術圈一記當頭棒喝:當作品的形式最為耀眼,會否遮掩了政治意圖?藝術家該如何界定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又,嚴肅的內容是令藝術向外部衍生,還是對觀眾的想像、體驗畫地自限?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