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科幻 ‧ 末日 – 無限想像的東京大都會|cacao 可口雜誌

1927年的科幻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以高達八十多層的摩天大樓,凌空的天橋,預示著百年後的建築,相同的面貌也呈現在東京,這座亞洲最大的都會,適可以從科幻電影說起。

對我來說,東京的印象是建立在小時候看過的怪獸電影《哥吉拉》(Godzilla),那隻身上布滿著醜陋疣瘤的巨大怪獸,從遙遠的南太平洋被核爆甦醒,一路游到東京灣上岸大肆破壞,踩碎東京都都廳,震動東京鐵塔,摧毀台場富士電視台,各式高大的建築都成了哥吉拉攻擊的目標,整個東京成了殘破不堪的廢墟。

戰後的陰影其實一直籠罩在日本劫後餘生的倖存者,廣島與長崎的原爆是日本人永遠難以割除的痛,哥吉拉所代表的正是那顆原子彈,也是人類自我毀滅的象徵,一系列的哥吉拉電影從1954年到2004年的《哥吉拉最後戰役》(Godzilla Final Wars),所引起的熱潮不只是源於日本人的共同記憶,其實也隱喻了東京這座城市所經歷的人間苦難,除了1923年的東京大地震,還承受了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帶來的破壞。以銀座為例,二戰後唯一僅存的建築就是今日車站前的和光百貨,一棟文藝復興色彩的鐘樓,是日本流行文化的起點,也是哥吉拉催毀的目標,電影以無數的破壞來隱喻這座曾經走向死亡的城市,在歷經無數次的重建後,今日的東京已變身成古今交雜多元並置的國際都市。

新時代的東京不只是座都市,他高度交錯的地鐵線,橫跨空中的高架公路,尖端前衛的公共建築,所呈現的是一種工業高度發達的城市氣味,帶給電影創作者一種無限未來的想像力,這座重生的大都會也影響了美國名導雷尼史考特,將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中,2019年洛杉磯未來都市的美術設計,置入了閃爍霓虹的新宿與銀座夜景,一場人造人與人類警察的追逐戰就在這傳統與未來並置的場景中展開。

無巧不巧,同一年代的日本動畫大師大友克洋,在1988年推出了科幻動漫《光明戰士:阿基拉》(Akira),劇中設定東京大爆炸31年後,也就是2019年,燈火輝煌的新東京被重建起來,街道上卻到處是軍隊與示威者的衝突,軍方所祕密實驗的阿基拉計畫,將東京帶來了第二次的死亡,大友克洋雖然以東京當作未來城市的象徵,卻帶入了末日氛圍,一種日本不斷召受地震颱風海嘯的悲觀論述,在2011年311大海嘯及福島核災給東京帶來的陰影,正如阿基拉片中在市區中央所爆發的巨大火球,燃燒殆盡後,大地又將重生,2012年,日本正式宣布邁向無核國家。


原文刊於cacao Vol.07《東京/異境迷走》

關於作者:黃晧傑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畢業,製片、導演、策展人,多重身份,曾於2003年製作台糖紀錄片《甜甜的所在》,榮獲2003年金鐘獎『文教資訊節目獎』,2005年起參與電影《經過》宣傳及電影《深海》製片&宣傳,2007年至2012年擔任高雄電影節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