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如今已80歲的安藤忠雄從未停止創作腳步,依然活躍在公眾視野中。《挑戰—安藤忠雄展》(TADAO ANDO:ENDEAVORS)巡迴展,自2017年由東京出發,歷經巴黎、米蘭、上海、北京,由忠泰美術館引進最終站抵達臺北,即日起至9月13日於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展出。超過300件展品,經典建築作品的再現,精緻的建築模型、詳盡的設計手稿、書法篆刻,涵括安藤忠雄自學時期的照片、旅行筆記以及經典建築空間「光之教堂」1:1復刻再現,全景展現一代建築大師的傳奇人生。

從全新視角發現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曾在其自傳中說過,活在嚴酷時代必須懷抱著「自己去創造」的強韌意志,以及在任何困境下仍邁步向前的頑強決心。他是國際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不僅因為他的專業成就享譽世界,更因為他獨特的個性,即使是在對建築不感興趣的人眼中,他也是一個有吸引力的人物。《挑戰—安藤忠雄展》將以四大主題:「空間的原型」、「城市的挑戰 」、「景觀的創造」、「與歷史對話 」,從建築師早期作品到近期進行中的計畫,深入剖析安藤的建築哲學與在藝術上的思考與創造。
安藤忠雄出生於1941年的大阪,在二戰後的混亂中長大。由於家庭環境的原因,他和祖母一起住在長屋(日本傳統的多廳住宅)裡,房子很簡陋,冬天冷空氣會灌進屋子內,天氣直接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對他構成了挑戰。他了解了自然是強大的,也看到自然光如何通過紙門,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它的強度、角度、顏色和溫度長大的。可以說住長屋的經歷為他的建築奠定了基礎。作為一個生活在艱苦環境中的孩子,他在成長過程中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感官和能力,傷心的時候會大哭、生氣的時候會和朋友打架,在沒有大人在的時候出去冒險。
在他12歲左右的時候,一個木匠來家裡做一些修理工作,他被手藝所吸引,並對建造房屋充滿了熱情。由於高中畢業後,他不得不贍養祖母,為了賺取更多錢他決定成為一名職業拳擊手。建築的夢在心裡,他對代代木國家體育館的建設過程感到震驚,該體育館由丹下健三設計,為1964年東京奧運會而建造。他自學了建築,最終通過考試獲得了建築執照,在此期間,他花了四年時間周遊世界,參觀了許多建築傑作,尤其他看到柯比意(Le Corbusier)的朗香教堂震撼了,這證實了他的信念:建築是一種讓人們聚集的裝置,集體的能量和共同的情感是建築的特別之處。他也對它的內部印象深刻,在混凝土牆上精心設計的開口,透過窗戶的光線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其強度和顏色,在祈禱的人們身上投射出不同的陰影。
回到日本後,28歲的安藤忠雄開了自己的建築工作室,但是沒有人委託這個沒有經驗,沒有大學學歷的年輕建築師。正如他後來描述的,在他的早期生活和職業生涯中,他總是不得不處理絕望的情況,這定義了他的方法和對建築的熱情。在「空間的原型」展區,彙集安藤忠雄從1969年到90年代中期職業生涯前半段的作品。始終站在建築第一線的他,無論是早期住宅作品磨練而來的光、幾何學等幾個根源性的主題,到暗藏日本傳統空間概念—「間」的城市建築手法,再到呼應場域脈絡建立新的關係、匠心獨具的地域主義建築,始終如一的設計理念貫穿在「住吉的長屋—東宅」、「水之教堂」、「六甲的集合住宅」等空間之中,觀眾由此可以從中找到他延續至今的思想本質。



創造、培育、成長
安藤忠雄之所以被稱為罕見的建築師,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對超越建築框架的社會活動的積極投入。從建築建成後對周邊環境的改善,到大阪當地的城鎮開發活動,以及瀨戶內海海岸和東京灣海岸的環境修復運動。在「城市的挑戰 」展區,安籐忠雄自70年代起,透過小型住宅與商業建築,從「草根」開始向城市下戰帖;而在90年代中期之後,安藤忠雄日益參與規模更大、更多元且具公眾性的計畫,如位於臺灣臺中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與「上海保利大劇院」、「21_21 DESIGN SIGHT」。一同看見建築師如何面對都市中由時間積累的富饒,並對都市的現狀提出看法與質疑,再開創出新的都市紋理。
安藤忠雄喜歡種樹種植物。他經常將種植作為建築項目的一部分,他也會在非他設計或建造的地方將種植作為環境修復項目。這些多樣的活動背後是大膽而微妙的情感,那便是認為「建造建築」和「創造森林」是同義詞,如展出早期提出將故鄉大阪中之島作為一個大文化圈的「中之島計畫II」,他提議要最大限度地活用中之島的地理、文化潛力,保留地上原有的歷史景觀和綠意盎然的城市公園氛圍,將所有的新設施設至於地下來形成「基地多層化」,安藤忠雄在紙上構繪出的美好城市想像,同時亦是他永不放棄的夢想。


-設計圖-©-Tadao-Ando-Architect-Associates-由忠泰美術館提供.jpg)

閱讀場地
80年代末,安藤忠雄建築才開始出現在自然環境中。從那時起,世界各地都創造出了美麗而有力的建築景觀。一個一致的主題是建築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強調地方的個性。最具標誌性的便是持續了30多年的直島系列工程。在沒有總體規劃的情況下,通過不斷與人類、藝術和當地自然氣候的對話來擴大項目的建築過程,使這個以前無名的小島成為全球藝術愛好者嚮往的地方。
與「城市的挑戰」展區相對應,「景觀的創造」展區是涵蓋多重價值的概念,延伸至該地景與場域所留存下來的集體記憶。無論是「真駒內瀧野陵園 頭大佛」、「沃斯堡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皆在用心讀取風景的內涵後,利用獨創的建築手法突顯其特性,並賦予場域新的價值。直島系列工程在這項宏偉計劃中,「地中美術館」、「倍樂生之家 美術館」等作品如同生物繁衍般擴張,而透過自然與風土、人類與藝術持續對話和累積所孕育的永續發展動能,建築成為真正活著的場所。




再生的挑戰
對於安藤忠雄來說,歷史建築的再生一直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主題。然而,這裡的再生並不意味著簡單地離開舊的或者把它重新刷成新的,他的再生是創造新舊共存的微妙平衡的狀態,在這裡誕生的新舊對話,將時間從過去連接到現在和未來,並為這個地方注入了新的生命——安藤忠雄的大挑戰仍在全球範圍內進行。
「與歷史對話」展區中,呈現了他以修復歷史建築為主題的計畫。安藤忠雄向刻劃在歷史建築中的時間致敬,竭盡心力地將時光作為記憶留存,並嘗試在內部構築全新的當代空間,激發新舊之間的對話。此區展示他與法國企業家-弗朗索瓦.皮諾合作的「海關大樓(皮諾私人美術館)」與2021年方才竣工的「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建築師將建築本身所蘊含的由古及今、連接時間的力量提煉而出,其思考軌跡與修復的漫長過程都將在展覽中鉅細靡遺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Shigeo-Ogawa-由忠泰美術館提供.jpg)
-建築現場照-©-Yuji-ONO-由忠泰美術館提供.jpg)
《挑戰—安藤忠雄展》由忠泰美術館聯手安藤忠雄建築展實行委員會共同主辦,並邀請龍國英旅日建築師擔任策展顧問。對於安藤忠雄來說,每個建築計畫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與挑戰,如何透過建築誘發對話並與人們靈魂產生連結,正是他終身追索的目標。透過這個展覽,觀眾也可以重新開始思考安藤忠雄提出的叩問「何為建築?建築是為誰、為什麼而創造?」安藤忠雄把《挑戰—安藤忠雄展》作為迎戰「建築」的半世紀奮鬥紀錄,他表示:「展覽五年巡迴過五個城市,最終站落腳在『對話之地』的臺灣,也是極具意義的巧合。希望本次展覽能成為大家重新思考建築原點的機會。」
《挑戰—安藤忠雄展》(TADAO ANDO:ENDEAVORS)
展覽日期: 2022年6月3日-9月13日 10:00-18:00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一號倉庫 (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票價:全票390元、優待票360元、愛心票195元
▌整理報導:Bohe H.|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