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個禮拜就是母親節了,一般來說這個時間點該來看些溫馨家庭喜劇,但你以為我們也要推薦親情片給你嗎?錯!本週收錄的片種五花八門,包括公路、恐怖、驚悚、動作、喜劇,就算是劇情片,也不會是衝著歌頌母愛而拍的,但它們通通與母親有關!
《絕望者之歌》(Hillbilly Elegy)2020 |導演:朗.霍華
如我們之前提過的,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以本片第八度問鼎奧斯卡,然而在頒獎典禮以前,便因為電影評價不理想而不被看好,結果也不出其然的鍛羽而歸。但《絕望者之歌》是部壞電影嗎?不盡然,它強烈的、撲面而來的戀舊氣息,就算未曾在美國南方生活過也能被打動,意外人與人的童年會如此相似。
可惜的是,這種輕微刺痛的感覺已經是全片做得最好的部分。剩下的,你會看見受經濟、階級、藥癮折磨的貧窮白人,然而它們就像主角閃動在過去與當下的思緒般晦暗不明。在許多時間裡,《絕望者之歌》是感性的,且有耐性地展示粗魯卻充滿生命力的母輩與兒孫之間的聯繫/負累,但在這個題材之下,它恐怕還是錯過了些什麼。
《淑女鳥》(Lady Bird)2018|導演:葛莉塔.潔薇
逃離昏昏欲睡的生活,這大概是每個青少年青少女的夢想,總覺得自己是和周遭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也不曉得為什麼,時隔許多年之後,那反而變成惆悵與懷念——對故鄉,對家人,甚至是尷尬的年少時代。無數藝文作品都是在此種心緒下誕生的,《淑女鳥》也不例外,但它比傳統的成長電影公式又多了一點點。
沒有不自我中心的少年少女,但當形塑他們的線索夠多時,觀眾的視野便能擴及到其他面向上。母女間具有真實感的矛盾是觀賞《淑女鳥》最大的樂趣(或慚愧,你懂的),他們各有著不切實際,或基於現實條件而來的理想,那是磨擦的根源,卻也構成親情的前提——所謂自由,是沒人對你抱持理想才有可能的。
《親愛媽咪》(Mommy) 2014|導演:札維耶.多藍
自己都顧不好的母親忽然接手照顧一位患有多動症,且具危險性的兒子將會發生什麼事?《親愛媽咪》是個具有古怪幽默感和情感張力的通俗劇,處理母子之間暴烈卻絕望的愛——這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尤其在你目睹主角們曾有過的心靈綻放時刻以後,它的結局將更令人心碎。
私密感是多藍(Xavier Dolan)電影中最強大的動能,當你意識到充滿少年心氣的頂撞、直言不諱,正與自己曾有過小小心聲相呼應時,你正與導演共享著同一種親密的,或說帶有宣洩意味的體驗。即使對流行歌曲的濫用,讓《親愛媽咪》某些段落看起來像有對話的音樂錄影帶,多藍卻懂得適時注入精緻,甚至帶挑釁意味的技術調度,使庸俗質變為大膽無畏。
《老娘說了算》(Because I Said So)2007|導演:麥克.萊曼
這太明顯要說的是什麼了,那種「我是為你好」的情感勒索。故事的主角是三個成年人的媽,她擔心年紀最小的女兒無法找到理想的終生伴侶,於是跑到網路上發佈徵友資訊,且自把自為面試前來應徵的男人們,好刷掉資格不符的傢伙。聽起來夠讓人抓狂是吧?在華人社會的我們尚且如此,不難想像外國觀眾有什麼反應。
選擇有一定社會地位經濟基礎的人好,還是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人好?是當媽媽的寶貝女兒,還是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女人?浪漫喜劇的目的並不是解決這樣的大哉問,但這部電影會為你帶來許多會心一笑的時刻,無論你想看的是漫畫般誇張的母愛,或是母女角色可能有的化學效應。
《虎媽宅子》(The Guilt Trip)2012 |導演:安妮.弗萊契
據說編劇的意圖是把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Joan Streisand)塑造為一位典型的猶太媽媽,但我們敢打包票,你仍然可以在這個角色發現自己母親的影子:嘮叨,瞎操心,總把孩子當「孩子」看,而你也因為過分的殷勤而變得煩躁不安,只想盡快脫離尷尬的處境。
要是把尷尬的處境拉長成一趟橫跨美國的自駕公路之旅呢?你會得到《虎媽宅子》。在封閉的車廂中一連待上幾個小時,口角不斷是可想而知的,但也因為賽斯.羅根(Seth Aaron Rogen)的角色偏向木訥,使得二人看起來就像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母子檔,即使電影難免有鬧劇成分,那仍是對親子關係的實際面貌的探索。
《紅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紅色沙漠》是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第一部彩色電影,塔可斯夫基(Andrei Tarkovsky)曾這麼評論:「如果安東尼奧尼不是把心思花在讓莫妮卡.維蒂(Monica Vitti)的金髮更加閃耀的話,這部電影會更好。」老塔此時是否低估色彩的心理暗示能力,我們不予置評,但在本片之後,有許多嚴肅的劇情片導演,也開始在各自作品中注入色彩。時至今日,《紅色沙漠》已被公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彩色電影。
《紅色沙漠》的色彩艷麗卻有毒,與其說那是如實表現自然光影,倒不如說是五顏六色的重金屬污染——這反應了電影的拍攝背景,50至60年代中期經濟欣欣向榮的義大利,工業生活的節奏卻使得人們的心理與精神失去平衡。問題已經不再侷限於中產階級,而是所有人。
向安東尼奧尼的主角們索要愛情或親情都是白搭,本作卻可能是個例外,在電影中,你會看到主角拾著小孩的手,在佈滿重工業設施的荒原漫步,而她曾對孩子說過一個如烏托邦般的,原始小島故事……。《紅色沙漠》可以說是導演對人類為工業文明所付出的精神代價所做的沉思。
《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2001|導演: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台灣片商對《神鬼XX》、《靈異XX》、《XX任務》、《XX第六感》等公式翻譯的熱愛令人費解,而本片一口氣包辦其中兩項實屬難得,但你很難確定譯者是基於某種內容的相似性而出此對策,還是有心暴雷。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在此飾演一名等待丈夫從戰場歸來的母親,為了照護體弱的孩子,她在每扇窗前掛上厚重的簾幕。詭異的是,窗簾總是會被不知名的力量拉開。
《神鬼第六感》是一部安靜而憂鬱的電影,導演營造出的懸疑氛圍,壟罩著電影裡的每一秒鐘。如果你想要盡情感受這樣的不自在,我們建議你馬上找這部電影出來看,一點邊邊角角的資訊也別瀏覽。因為,它太容易因為真相大白而失去所有趣味。
《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1991|導演:雷利.史考特
這是一對女性好友躲避警方追緝的故事,至於她們被通緝的理由,是因為過失殺人和結夥搶劫——聽起來和本週的電影主題不那麼相符,但這部公路電影非常適合感情融洽的母女一同觀賞。如同許多公路片一般,「發現自己」會是旅途上最重要的收穫,而在這部作品中,那不只是個人思想的蛻變,同時也具有政治性。
《末路狂花》作為90年代罕見的以女性為主體的作品,男人在片中的戲份,更多是用以表徵當時的婦女地位和不公正的現象,當性別、階級、時代都成為束縛,逃跑和躲藏就是奔向獨立的解放。
《戰略迷魂》(The Manchurian Candidate)2004|導演:強納森.德米
這是一部商業驚悚片,有政治陰謀,也有瘋狂科學家和妄想控制世界的私人企業——如果以上元素太過老套,那麼故事中的一個設定可能會引發你的興趣:一切悲劇,都基於扭曲的母愛。
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雖然演過不少次「壞媽媽」,但在這部電影中可謂登峰造極。她飾演一名有野心有謀略的參議員,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入主白宮,登上總統寶座,她傾盡全力地變得殘酷冷血——包括洗腦兒子在內的無辜者對政敵進行謀殺。平心而論,《戰略迷魂》稱不上十足優秀,但屏除片中的科幻色彩,它和我們當前的政治環境仍有相似之處:私人企業操控候選人,藉此顛覆民主政體……。
《綁架》(Kidnap)2017|導演:路易斯.普瑞托
雖然本片在上映時標榜女性版《即刻救援》(Taken),但它更接《捍衛戰警》(Speed)一點,刺激的段落都離不開交通工具。《綁架》的故事相當簡單,一名單親媽媽豁盡全力,要從人口販子手中奪回兒子,而電影的重心也完全放在營救過程的緊繃與急迫。要是你喜歡動作片,或單純好奇一下什麼叫「為母則強」,這部電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