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高潮不局限於競賽期間!十部體育電影,帶你一覽運動員的高峰及低谷|cacao 可口雜誌

關於體育電影,一個最使人尷尬的問題是:「明明有真實的賽事可以看,為什麼要看體育電影?」這著實使人傷腦筋,電影雖然有分鏡、特效來製造精彩畫面,但演員終究不是運動員,只要你看過任何一場大型賽事,恐怕不能否認,許多時候現實比電影更離奇——運動員的超人姿態,遠遠超越了導演以至於整個劇組的想像,帶給觀眾的激情也毫不遜色。

那麼,我們好好的幹什麼要看體育電影?說到底,是因為體育電影的高潮並不只有競賽期間,它提供了主角完整的心理歷程,如何從墜無可墜的低谷,伸手攫取光榮,它能帶來座右銘或經典台詞,它的教訓是深刻的,勝利是甜蜜的,你為此流出的眼淚,與看完一次精彩比賽所流的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為選手/主角付出的努力所起雞皮疙瘩。

體育電影可以提醒我們,自己到底有多麼熱愛某項競技,向你展示運動員鎂光燈之下的生活,又或者逗得你樂不可支。鑒於奧運賽程正熱火朝天的展開,在你等待心中屬意的選手登台期間,不妨來看個電影,過過乾癮!

《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2004|導演:克林.伊斯威特

自《洛基》以降,拳擊電影可說是才俊並出,但《登峰造擊》是一部無與倫比的偉大電影,它既溫柔,又讓人絕望失落,所能帶給你的觸動是其他類型片難以企及的——不,我們不在說擂台上驚險萬分的打擊感(但毫無疑問,這點影片也做得很好),而是紮實、細膩的角色成長曲線,在情感層面上非常強大,而且引人沉思。要是你沒看過這部作品,快看,要是你已經觀賞了,再看一次。


《打不倒的勇者》(Invictus)2009|導演:克林.伊斯威特

在《登峰造擊》之後,克林.伊斯威特再次挑戰體育電影,但與前者不同,《打不倒的勇者》同時也是一部歷史劇,以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為背景。電影開場是涇渭分眀的兩個球場,一邊是黃沙滾滾,一邊是設備精良,兩者之間只隔著一條柏油路。此時,時任總統曼德拉的座車從遠處駛來。這個片段細節之豐富,讓你在第一分鐘就差不多看完整部電影,但你還是可以再心領神會之餘,進一步瞭解,運動,如何作為因歷史而撕裂的國家的治癒手段。不過,這裡得提醒你,《打不倒的勇者》是典型的好萊塢「一錘定音」故事,要弄懂南非種族隔離的始末,曼德拉的貢獻以及妥協,還請你深入研究這段歷史。


《老娘叫譚雅》(I, Tonya)2017|導演:克雷格.格里斯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43hIHJIUk

這部電影完全就像它在片頭告訴你的:極盡荒謬,而且非常諷刺,讓人難以相信它是依據真人實事改編。《老娘叫譚雅》的角色是我們對美國大老粗(Redneck)的終極想像,但到頭來,你會深深同情主角飽受凌虐、侮辱的一生。本作以黑色喜劇輔以偽紀錄片的訪談風格,竭盡所能地挖苦一切:粗魯無文的貧窮白人、裝模作樣的運動體壇,但你依然能感覺到創作者對主角的同情。在無處不在的喧囂色彩之下,《老娘叫譚雅》是悲劇襯底,成功地將一個私人故事,變成生動的歷史片段,無比扣人心弦。


《卡特教頭》(Coach Carter)2005|導演:湯瑪斯.卡特

《卡特教頭》是部體育電影嗎?肯定是,但它要講的不是那種孤注一擲的運動員故事,雖然那很激勵人心,相反的,故事中的教練將運動員課堂表現,置於體育運動之上。如果不是山謬.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 來飾演這個角色,那當他下令封鎖體育館,將街頭遊蕩的高中生帶回學校時,你可能會懷疑他憑什麼擁有那樣的權威及決斷力。嚴格來說,本作的一切都遵循類型電影的公式,嚴肅的教練、桀傲不馴的學生、無前景可言的校隊,以及過分貧窮,只能仰賴兒子進NBA打球改變處境的社區,但它確實有些激勵人心的東西,因為你知道無論這些學生最後是否職業選手,他們都扭轉了自己的人生。


《球王比利:巴西足球傳奇》(Pelé)2021|導演:大衛.特里霍恩、班.尼古拉斯

即使你對足球不感興趣,也可能耳聞過他的名字:史上唯一贏得三屆世界杯的足球選手。這是一部聚焦於特定事件以及人物觀察的紀錄片,將其足球生涯與巴西的動盪歷史聯繫到一起,進行探索,在於 1958 年和 1962 年贏得的世界杯冠軍後,比利搖身一變成為巴西崛起的符號,是這古老的農業國邁向現代強國之林的一個象徵。然而,當美國所支持的軍事政變在1964 年顛覆民選政府時,他卻選擇對故鄉的獨裁統治持中立態度——這肯定會招來批判聲浪,不過,紀錄片也給出自己的詮釋。總的來說,以比利帶領巴西隊在 1970 年世界杯上第三次奪冠做為尾聲的《球王比利》,並不是一份詳盡的個人生活報告,但它的確以兩小時不到的時間,將當事人職業生涯中最輝煌、最重要的部分濃縮為聚有凝聚力的情節。


《車神塞納》(Senna)2010|導演:阿西夫.卡帕迪亞

《車神賽納》是以巴西著名人物,被譽為F1歷史上最大膽、最讓人熱血沸騰的賽車手,艾爾頓.塞納(Ayrton Senna)為對象的紀錄片,本作回顧了他戲劇性的一生。從13歲那年第一次參加卡丁車比賽,到34歲時,在與麥可.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的拉鋸戰中不幸身亡,紀錄片以新聞、電視採訪,以及家庭電影的片段,還原了一名虔誠、愛國愛家,但並不快樂的年輕人。他似乎被名聲與勝利的光環吞噬,被F1領域中的政治、贊助、金錢問題所困擾。《車神賽納》中最珍貴的影像,是它的賽車鏡頭,那由搭載在車上的攝像頭所拍攝,比任何劇情片能做到的都還要好,觀眾可以直接從駕駛員的視角來觀看整場比賽,包括塞納在一干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時刻,以及1994 年死亡車禍發生前的幾秒鐘。


《網球天后大坂直美》(Naomi Osaka)2021|導演:嘉瑞特.布拉德利

這是一套三集的紀錄片系列,主角是目前正活躍於奧運賽事的大坂直美。不過,與其說這是體育紀錄片,它更接近一部採訪傳記片,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之外,更聚焦於生活層面,亦即作為一名運動員所要承擔的所有壓力,那不僅僅是某一場指標比賽,以及為此所做的訓練。比如說,大坂在今年六月於法網上引發的爭議,由於心理健康因素,她拒絕參加賽後媒體採訪會,而遭法網組織罰款1.5萬美元。這是一種弔詭:作為鎂光燈的寵兒,運動員的經歷、情感無人聞問,他們甚至會因為說出自己的看法而遭到懲罰。《網球天后大坂直美》帶給觀眾的是一幅更完整的肖像,以兩年的貼身紀錄讓大坂本人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是結合多方說法,對其意見進行重新評估,這樣的作法賦予了本作難以取代的親密感。


《伊卡洛斯》(Icarus)2017|導演:布萊恩.福格爾

這是一部不平衡的紀錄片,或說,它簡直像是兩支紀錄片合而為一的作品: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它是導演的冒險遊戲,研究如何在運動賽事中鑽漏洞使用興奮劑,但到了後半段,它變成了大型體育賽事中的陰謀探索——特定國家有計畫地使用興奮劑,好提升自家選手的成績。儘管我們很難確定導演引用神話人物為片名的動機,但那似乎提示著所有運動員都在奔往終點的途中,為更強大的力量所灼傷、融化,以致墜落,而那股力量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國家聲譽。作為一部紀錄片,《伊卡洛斯》不平衡,但所揭發的真相是非同凡響的。


《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1973|導演:羅伯特.克勞斯

看到李小龍出現在這份片單上你可能很詫異,《龍爭虎鬥》是體育電影?的確,如果要說體育精神的話,有查克.羅禮士參演的《猛龍過江》可能更接近點,但令人意外的是,不少老外在列體育片單時,都會將這部作品放入他們的最愛中。嚴格講起來,《龍爭虎鬥》更像是時裝武俠片,故事講述一名少林寺的弟子奉命潛入毒犯所盤據的小島,肅清師門敗類,為了不讓人起疑,他必須參加島上不分國籍、不分流派的武術大會。這故事你會聯想到什麼?UFC綜合格鬥技大賽,而李小龍被譽為此一概念的先驅者,對次文化的影響更是無比深遠。如果靠剪接、運鏡創造的動作片已經滿足不了你,這部硬橋硬馬的功夫片會帶來耳目一新之感。


《衰腳神父》(Nacho Libre)2006|導演:傑瑞德.海斯

當有人形容傑克.布萊克的電影為「愚蠢」的時候,那完全是種恭維。而《衰腳神父》直得流意的是他良好,且饒富趣味的視覺質感,讓人一演就能聯想到故事發生地墨西哥,是那樣的炎熱、斑斕、馥郁。白天是修道院院士,晚上是蒙面摔角手?這怎麼聽都很卡通化的情節,卻是基於真人真事改編。從電影來看,主角打摔角的具體動機是賺取獎金,改善院中提供給貧困兒童的伙食,但他可能有更深層的心理動機。在一個所有教士都教誨打摔角是基於虛榮心的環境中,他得在志向和信仰之間掙扎——這其實是一個渴望認同,獲得敬重的青年故事,有機會贏得你的心。

▌企劃編輯: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