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就是用原本的聲音說話:為什麼女性有時候對於自己的聲音感到如此不安?|cacao 可口雜誌

你喜歡自己的聲音嗎?對許多人來說,聽到自己的聲音可能會感到不舒服,並且下意識抗拒聆聽自己的聲音。而這份難以言明的不適,可借用生理學理論解釋:當我們說話並聽到自己聲音時,聲音會通過我們的頭骨進行內部傳導,正是這種傳導方式增強了較低的頻率,使得我們的聲音聽起來低沉,不如我們所想像。

gif image via GIPHY

真實的自己,真實的聲音

然而對於女性而言,不喜歡聽到自己的聲音這點,尤其是在公眾場合,原因可能會顯得更為複雜,許多女性認為聲音在社交或職場上會帶來無形的影響,自身發出的聲音往往處於受害的位置,因此女性被迫改變,或是乾脆噤聲;我們對於西方影視名人芭黎絲.希爾頓(Paris Hilton)與布蘭妮.斯皮爾斯(Britney Spears)的娃娃音都不會感到陌生,甚至他們多年來有意識地使用類似嬰兒般的聲音讓自己聽起來更具吸引力。

專家們發現,在過去半世紀中,女性的聲音音調大幅下降,儘管女性的聲音通常比男性的聲音高出整整八度,但今天女人們發音時只有高出八度的2/3,於是直到今日的職場上,許多女性仍會認為,把聲音拉高或故作娃娃音不是個好主意,甚至持續刻意壓低自己的聲音,只為了與男性競爭並讓自己聽起來更有權威感。無論哪種方式,許多女性都覺得無法做真實的自己,並以自然的語氣說話。近年有一份研究調查了位於不同領域的女性,請他們聊聊聲音與職場的關聯與影響,曾是記者的一名女性反應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十分難以忍受」,並且「回聽自己的採訪內容真的是最痛苦的事情,甚至常常讓我感覺不安。」

發出「對」的聲音為何如此艱難?

也有節目主持人的留言回覆,對自己的聲音抱持不安全感會阻礙工作與事業,「與其他人相比,我確實聲音略低,所以我總是有點擔心我的聲音會聽起來過於男性化。」心理學家和治療師說明,即使聲音的議題並不特定於男女兩性,但圍繞著女性該如何發出「正確的音調」,仍存在各種社會偏見,「聲音低沉的女性帶有許多負面含意,例如陽剛、咄咄逼人或是蠻橫,然而對於那些擁有高音調的女性來說,也會被貼上各種標籤,比如過於屈從、太女性化、不聰明等等。」這些毫無根據的定義與標籤,會讓女性對於自己的聲音懷有各種焦慮與不安。

gif image via Meph

出自對於聲音的不安全感,也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心理影響。「許多女性會覺得如果他們的聲音比原來想像的低,對於異性的吸引力也會隨之降低,而身處職場工作的女性可能會因為其聲調過於高亢而被低估工作能力。」心理學家和治療師們認為上述兩種情況都會發展成低自信與焦慮問題,另外指出女性的聲音會因為女性月經週期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我們永遠不會真正獲得我們最準確的聲音,它是變動的。」

那麼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專業人士們提到雖然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他會提醒那些在聲音不安全感中掙扎的人,以生物學為依據,人類被創造的方式是如此獨特,而往往人們感受到的不安全並不總是反映外部感知,有時候反而比較像是出自於自己的心魔。「我會對女性說,我希望你能對自己的身分感到舒適和自信,而不管外界如何,有時候你甚至可以做到與不安全感共存。」或者女性們也可以嘗試轉換思維,把聲音當作是一種樂器來看待,並覺察埋藏在聲音底下真實的情緒,找出困窘與恐懼的根源,輔以技巧和說話內容作為強而有力的後盾,摒除懷疑與不安,重新接受並愛上自己的聲音。

▌整理報導:林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