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掉的畫:焦躁的生活、歇斯底里的基調—Albert Oehlen|cacao 可口雜誌

在大多數人們看來,繪畫與音樂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一種是通過圖像形式給觀眾帶來視覺感受,一種是通過音律波動給聽者帶來聽覺體驗,而德國藝術家德國藝術家阿爾伯特.厄倫(Albert Oehlen)則是繪畫與音樂重疊的藝術。當繪畫與音樂同時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時候,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靈感來源直接影響著繪畫中的表現內容與氣息韻律。

1974年出生於德國城市克雷費爾德(Krefled)的厄倫,曾在德國的漢寶美術大學學習藝術。他成長過程恰逢德國興起的新表現主義,以表現自我為主旨,在畫面表現內容和情感上突出了對於20世紀初表現主義的一種回歸。厄倫的多數藝術作品中都採用了抽像元素進行創作。由於他在90年代較短的一段時間中,嘗試過推出實驗性電子音樂演奏,所以在他後期的繪畫創作中,能夠察覺出他繪畫創作中音樂的成分。

他通過音樂的韻律節奏,在畫面中描繪著他心中由音樂元素而支配出的自然藝術形式,因此他的抽象藝術作品是具有強烈的音樂節奏感的,即興的音樂演奏、音符、音樂中的和聲等都被他翻轉成了圖像語言再現給觀眾。他是一位能夠快速接受新鮮事物的前衛藝術家,早期他在藝術創作中限制自己只能使用幾種單一的顏色繪畫,或者設定好一套特殊的創作流程系統來進行創作,如對自己調色板的限制,或者在繪畫中放慢繪畫速度,創作實踐中夾雜著一種特殊的行為藝術和觀念藝術的涵義。後期的創作中採用了電腦繪畫藝術,即在打印好的藝術作品中進行二次創作,他始終認為:圖畫形式本身是一種啟發而並不是自身的終結。

8220More Fire and Ice8221 .
“More Fire and Ice” (2001).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uhring Augustine
8220Gripensis Posterion8221 .
“Gripensis Posterion” (1997).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tefan Rohner

《無題:樹》(Untitled:Tree)是厄倫較為典型的藝術作品,該作品中選擇了拼貼、組合繪畫、素描等多重繪畫表現語言。畫面中黑色的部分讓觀者能夠感受到樹木生長過程中扭曲的自然形態,而畫面中的紅色部分作為畫面中構成成分的補充與畫面白色的背景色得到呼應。由紅色、黑色、白色三種顏色共同組合而成的形式畫面構成了他潛意識思想中樹的形象。他談到創作此幅繪畫時說:其實是在享受自己製造一團混亂的過程,將該作品取名為《樹》也是藉著創作過程的推動隨機確立的作品主題。認為樹作為「壞掉的畫」(bad painting)的表現主題,對傳統繪畫藝術的嘲諷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Lazy loaded image
Untitled (Baum 84), 2016, oil on Dibond.
STEFAN ROHNER/©ALBERT OEHLEN/COURTESY GAGOSIAN

「我希望能看這些特質融合在一起:細膩與粗糙、色彩與模糊,以及背後所有這些歇斯底里的基調。」

「壞掉的畫」是現代主義畫派對於繪畫的重新定義,即繪畫不一定要以完美無瑕的藝術表現手法來創作,生活本身並不是完美的,有好的事情就會有壞的事情,一味追求繪畫中的完美表現,似乎是傳統與保守派的代名詞。「壞掉的畫」正是通過對畫面進行扭曲的變形、拼貼、塗抹等各種手法,宣洩出對於傳統繪畫中井然有序的藝術創作制度的不滿,它以嘲諷與反抗的方式,進行對傳統與製度的對抗,並努力地朝著無秩序與本真自然化的藝術發展道路不斷邁進。

8220Untitled8221 .
“Untitled” (2009-11)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othar Schnepf

從那時起,厄倫的作品就證明了無窮無盡的即興創作,他聊到:人們沒有意識到,當你在畫一幅畫時,每天看到的東西都很糟糕。這幅畫作戲劇性氣氛充滿喜劇色彩,實則是生存憂慮;他每次看著畫作都在想:這是什麼?這是藝術嗎?好,那是什麼意思?他想通過這些壞掉的畫,再現生活與社會最真實的形式。作品看似是雜亂與無序的,實則是其思想意識觀念有序的折射,這也是厄倫對繪畫、對創作的生活態度。

整理報導:Boh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