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對時尚潮流從來不感興趣,也可能曾在不同的媒介上經歷過數位時尚的洗禮。最顯著的例子,手機遊戲中的時裝/道具系統。數位時尚並非空中樓閣,也不從屬遙遠的未來世界,它就是此時此刻:為社交媒體上的自我數位形象(如Instagram、LinkedIn)預做規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微妙的是,數位時尚之於時尚界,起點卻要晚得多。世界上第一套數位服裝誕生於2018 年,由北歐品牌Carlings所推出的「Carlings Digital Collection 」,試穿非常簡單,只要選擇該系列中的其中一件衣服,並將自己的照片發送給他們,Carlings的3D 設計師就會回傳完美的合成照——看起來就像你真的穿著那套衣服一樣。
「藉由每件產品15英鎊的售價,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時尚行業的經濟民主化。」Carlings的品牌經理 Kicki Perrson受訪時曾表示。
在2018年的數位系列廣受好評後,Carlings於2020年接力推出一款名為「Last Statement T-Shirt」擴增實境T恤,它其實是一件純白T恤,但通過手機上的Instagram或 Facebook相機,便可以看到不同的圖案式樣,而這些式樣會隨著使用者在照片或影片中採取的動作姿態,做出不同的調整,換句話說,只要購買一件T恤,消費者便可以獲得數十種設計。
看起來很酷,是嗎?但說到底,從你口袋裡掏出的真金白銀,換來的終究不是實際上可以穿戴的東西。現實考量,也使得數位時尚長時間以來,多作為設計學院學生的藝術表達,或者公關的炒作手段。後者如前兩年曾一度爆紅,為PRADA、COACH等知名品牌代言的虛擬網紅Lil Miquela,即曾引發對其「擬人化AI」身分的真實性質疑。但COVID-19改變了一切。當時尚周伸展台被迫取消,設計師卻仍得保持時裝的季節性流動時,數位時尚就成了解答。
數位時尚憑什麼席捲時尚產業?
截至目前為止,數位時尚的發展仍不脫Carlings創造的兩種呈現形式,而它們也被認可為時尚的永續性(sustainability)未來,象徵著不再有因為生產所致的汙染及浪費,和毋需勞師動眾的時裝秀。相較傳統,數位時尚具備以下優勢:
1. 數位時尚是快時尚污染的解答
全球 8% 到 10% 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時尚產業,除了生產、物流配送必然的汙染,在製成後的幾年內,它們的下場也不外是焚化爐或垃圾掩埋場,而數位時尚可以讓消費者在實現他們對快時尚的幻想,同時也大大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生產一件數位服裝的碳足跡比一件實體服裝少 95%。
2. 數字時尚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上市時間
3. 提升身體和性別包容
大多數數位時尚品牌都都提供無性別、無尺碼的單品,因為它們倡導這樣的理念:任何人,任何體型、性別,只要願意,都可以穿任何衣服。
4. 為設計師的自我表達提供無限可能
地心引力和任何物理法則都不存在於數位世界中,設計師因此可以放手實驗任何材質--比方說,用水的特性設計一件連衣裙。
不過,數位時尚真的所向披靡嗎?
除減少碳足跡、節省成本、避免過度生產,數位時尚還可增強與網路社群的聯繫,在產品正式投入生產以前,便以虛擬形式讓買家或消費者「試穿」,確認某個點子是否受歡迎,以避免過度生產……數位時尚的好處彷彿說不完,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想像一個人人都戴著 AR眼鏡上街,數位體驗與真實的區間將進一步模糊的世界,到那個時候,即使穿的是件白T恤,身邊的路人也能即時看到你最新選購,最跟得上潮流的時裝。
但一切真如時尚從業者所宣稱的一般理想嗎?先掉過頭思考一個問題:人們為什麼選購快時尚?台灣雖不盡如此,但在國外,快時尚等同於平價服飾,許多人之所以添購該類型產品,純粹基於負擔能力考量,而給數位化身穿衣服,和給自己穿衣服,完全不是同一件事情。對許多人來說,一件有形的、實體的東西,遠比只能在螢幕上看到的更加物有所值。
非一次性、低浪費、低汙染的時尚聽起來很棒,但它依舊有相當高的能源需求,因為數位時尚的基礎是ICT產業(即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發達,而據聯合國調查顯示,支撐數位時尚運作的數據中心,年可排放約 2%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航空業相當。沒有運輸工具廢氣、化學染劑、紡織廢料,不代表這個產業即具備永續性。

主要為航空航天、能源企業提供服務的全球性事務所HFW(夏禮文律師事務所)與專注於可持續性智能產品研發的Normative 提出的一份報告指出,當赫爾辛基時裝周轉換為數位型態時,訪客的碳足跡從137 公斤下降到0.66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但實情是,該活動的碳足跡比過去要高,卻由於參與的人數暴增,導致人均碳足跡被稀釋了。雲端技術導致數據中心用電量激增的情形,也發生在數位時尚的交易方式中。一件時裝(或說,一張你穿著時裝的照片)可通過電子郵件寄達,也可以做成NFT(非同質化代幣)並記錄在區塊鍊上。雖然整個生產、購買的流程完全在線,但能源密集消耗的問題依舊存在,甚至更加龐大,給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倘若數位時尚的發展更發蓬勃,數據中心和 NFT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它的老前輩快時尚那樣增長到災難性的程度。
當然,解決方案是有的。據以太坊(Ethereum,ETH)所稱,它們正逐步淘汰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PoW),並升級至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PoS),後者是一種更節能的機制,在以太坊每次交易中,若是基於基於權益證明機制,則可節省約99.95%的能源消耗,轉向使用再生能源進行交易也是該行業為人類未來做出貢獻的方式之一,但歸根究柢,我們可以發現數位時尚絕非萬靈丹,它有明顯的優缺點,即使這些缺點並不意味著物理實體是唯一的出路,時尚產業仍應對「創新」保持批判的態度,並時時刻刻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盲目地宣稱某項技術具有永續性。數位時尚可能取代實體服裝嗎?不大可能。但它必然會成為該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占據一定的市場,與其稱它是未來的象徵,倒不如說數位時尚代表著機會——重新定義商業模式,建立更進步的未來的機會。
▌延伸閱讀:超越物理現實,讓區塊鏈重新改寫市場:更好賣、更好炫耀?時尚業投入NFT只是時間問題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