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連結所有視覺元素的催化劑:大導演的愛歌清單|cacao 可口

是什麼錨定了一部電影?你可能說,故事,但關於這個問題的答覆,還有許多你肯定見過,卻忽略掉的選項。比如色彩,比如服飾,比如場景,總之,就是那些可以反覆出現在電影裡,可以被看見,並讓人思索其意義的事物。到這個份上,故事或資金反而該被劃入比肩藍綠藻的活化石。

而諸如服飾色彩場景,又能夠化約為場面調度一詞。在一些最為出色的導演作品中,他們更能充分把玩場面調度中較少被提及的向度:音樂。他們給的指令不是抽象的「我要這種感覺的音樂」,而是清晰指定了某些能夠連接所有視覺元素的曲目。王家衛,昆汀.塔倫提諾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特定時刻,音樂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劇本、攝影,甚至表演。

導演個人音樂品味會融入電影作品,提示他的才華在哪一個時代萌芽,反過來也成立,音樂可以啟發電影的氛圍角色以及情節,好比王家衛的電影,你可以聽到阿卡貝拉,探戈,從奇士勞斯基或法斯賓達電影嫁接過來的原創曲目,它們被用在電影的重要時刻,就像是致敬,抑或者是和觀眾分享他所感受到的歡愉。

好,那麼大導演們究竟熱愛哪些歌曲呢?

昆汀.塔倫提諾

Nancy Sinatra -‘Bang Bang-My Baby Shot Me Down’

Harry Nilsson – ‘Coconut’

Isaac Hayes – ‘Run Fay Run’

Luis Bacalov and Rocky Roberts – ‘Django’

Luis Bacalov and Edda Dell’Orso – ‘Lo Chiamavano King (His Name Is King)’

「在我開始拍電影或有拍電影的想法時,我會翻看我的唱片收藏,隨機播放曲目,好為還沒誕生的電影找到個性。最後我會找到一首歌或兩首歌,並告訴自己:『哦,它就是那首了不起的序曲』。」

很難比較是出現在《黑色追緝令》中烏瑪.舒曼和約翰.屈伏塔跳扭扭舞場景的Chuck Berry的《You Can Never Tell》比較經典,還是《霸道橫行》麥可.麥德森凌虐警察時播放的Stealer Wheelers的《Stuck in the Middle with You》更有效,而它們的有力競爭者是Nancy Sinatra的《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 Down)》,出自《追殺比爾》第一集——說塔倫提諾是聽到這首歌才想到相關故事情節也不令人意外。塔倫提諾電影中經典形象場景數不勝數,但那沒能阻攔歌曲發揮點石成金的魔法,只要一留意上了,便再也忘不了。

大衛.林區

The Platters – ‘My Prayer’

Paris Sisters – ‘I Love How You Love Me’

Booker T & The M.G’s – ‘Green Onions’

Otis Redding – ‘I’ve Been Loving You Too Long

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 – ‘Ball and Chain’

「Janis Joplin和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演唱的〈Ball and Chain〉,Jimi Hendrix的〈Wild Thing〉以及Otis Redding,當我聽到它們時,都會為它們的偉大而發狂。」

相較將平淡人事物變得無比詭譎的視覺指導功力,大衛.林區對歌曲的使用是切合本旨的多,如《我心狂野》那麼讓人困惑的一部片子,使用貓王的〈Love Me〉卻是規規矩矩的,發生在尼可拉斯.凱吉對蘿啦.鄧恩深情告白的時刻,同樣的,大衛.鮑伊的〈I’m Deranged〉運用在《驚狂》,也為飛逝而過的公路,增添一分災厄如蝗襲來的感受。

約翰.華特斯

Clarence ‘Frogman’ Henry -‘Ain’t Got No Home’

Elton Motello – Jet Boy Jet Girl’

The Ikettes – ‘I’m Blue’

Billy Myles – ‘The Joker (That’s What They Call Me)’

Paul’ Fat Daddy’ Johnson – ‘Fat Daddy’

在介紹過公認的大師,接著我們為你帶來邪典電影中的大師——換句話說,比邪典還要邪典,出現在他的電影中的性、暴力、荒誕無法用「赤裸」來概括,用性慾與情慾打比方,如果性慾是比情慾要來得原始的東西,那麼他最硬核的電影就是更進一階的無以名狀事物,請不要考驗自己的心臟與精神承受能力。神奇的是,他總也能找到與角色和主題相符的音樂,如Frankie Lymon & The Teenagers的〈I’m Not a Juvenile Delinquent〉,Karen McMillian的〈Demented Forever〉。

約翰.華特斯曾發表過他對音樂品味好壞的看法:「基本上你不能評價一個人音樂品味『差勁』,當我還是個龐克狂粉時,我鄙視嘲笑迪斯可,但長到這個歲數以後,有些迪斯可曲目也很討我喜歡。同樣的,我也一向喜歡滾石跟Otis Redding多過披頭四,現在我每年都在奧克蘭舉辦龐克搖滾音樂節,酷吧。」

葛莉塔.潔薇

Kate Bush – ‘Hounds of Love’

Bob B. Soxx & the Blue Jeans – ‘Zip-a-Dee-Doo-Dah’

Judee Sill – ‘The Pearl

Laurie Anderson – ‘Baby Doll’

Brian Eno & John Cale – ‘Lay My Love’

作為美國當代最成功的獨立導演之一,葛莉塔.潔薇自然不能在這份名單上缺席。她在《紐約哈哈哈》、《淑女鳥》等作品中,利用服裝、色彩來描繪美國青少年的情感(《紐約哈哈哈》為黑白電影),而在背後驅動這一切的,是眾多知名女性音樂人的作品和1980年代的電子音樂。

對葛莉塔.潔薇而言,音樂是讓電影從腦海躍上大銀幕必不可少的催化劑,「我在寫作時會聽音樂,不是一直聽,但那是應對孤獨最好的方式。因為寫作有時會帶給你所有人都在外面玩,只有你必須待在家裡寫功課的感覺。」

題外話,葛莉塔.潔薇歌單上的最後一首歌〈Lay My Love〉收錄在《Wrong Way Up》這張作品中,該專輯由兩位橫跨搖滾、電子、實驗的當代音樂大師合作炮製,無比精彩,千萬別錯過。

魏斯.安德森

The Rolling Stones – ‘2000 Man’

Faces – ‘Ooh La La’

Nico – ‘These Days’

Seu Jorge – ‘Rebel Rebel’ 

The Kinks – ‘This Time Tomorrow’ 

魏斯.安德森以色彩運用和精準對稱的視覺風格通吃主流與獨立電影圈,對他而言,配樂是視覺意象的隱形戰機,起到的不全是點題,而近於潛移默化的效果。如帶有自傳性色彩的《都是愛情惹的禍》,魏斯.安德森的初始規劃是使用The Kinks的作品當主要配樂,挪用「英倫入侵」一代看似乖乖牌實則激進叛逆的形象,呼應性情有些古怪,老做著天才夢的男主角。同樣在《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它的電影原聲帶雖主要出自長期夥伴Randall Poster之手,而當你聆聽時,卻也能聯想飯店經理古斯塔夫是如何用心地維護迥異於當下殘酷時局,一個拘謹卻進退有度的舊夢。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