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nor wang 專欄(4)|在鹿特丹閒晃時,撞見荷蘭現代建築典範:雋永又前衛的松諾維之家|cacao 可口

我在鹿特丹街頭亂晃,這個有著歐洲最大港口的城市空曠無比,全是德軍二戰時轟炸惹得禍,然而這片廣闊也使城市宛如建築師的遊樂場,建起形式殊異的作品,無論Piet Blom的方塊屋、MVRDV的大市場和Koolhaas的鹿特丹大廈等建築四散城市,轉頭都能撞上教科書案例。

就在建築迷如我快要吃不消之際,Google Map顯示前方那棟素樸白房名為「松諾維之家」(Huis Sonneveld),自帶名字的建築肯定有玄機,但這時我還沒意識即將踏入20世紀初荷蘭劃時代名作。

Photo by Huis Sonneveld

在成為世界遺產之前的故事

1926年,時任鹿特丹大企業Van Nelle董事的男主人Albertus Sonneveld,對於建築師Brinkman & Van der Vlugt 甫為公司打造的工廠非常滿意,雖然不可能料到那個「理想又現代的工作環境」,在日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他仍舊邀請建築師為其打造新房。

松諾維一家原先住在市中心19世紀的聯排別墅內,莊嚴大氣,但同時陰暗而傳統。Albertus Sonneveld決定大翻轉,Brinkman & Van der Vlugt對此則躍躍欲試,當時荷蘭建築界正流行「功能主義」,強調居民應該居住在有落地窗和陽台,讓大把陽光和空氣進到室內的健康環境。儘管如此,鮮少有住宅以此設計,大多數個人住宅仍然以阿姆斯特丹學派的厚實且充滿裝飾的磚砌建築為主。

不管流行什麼,松諾維家就是要做自己。奠基功能主義之上,建築師以整體概念設計松諾維之家,不僅室內外空間與家具皆彼此呼應,更積極與客戶溝通(根據大女兒Puck回憶,每週二都是針對新房的討論日),將屋主生活融入設計圖,如偏好顏色、畫的位置、沙發儲藏空間等細節,建築師都一一到位。體貼之餘,興許和設計時碰上華爾街崩盤引發的全球經濟蕭條,建築師實在閒來沒事有關。

Photo by Huis Sonneveld

Photo by Huis Sonneveld

一切時髦先行:鋼管沙發、按摩浴缸和電動磨豆機

隨著時代更迭,這棟前衛住宅如今顯得樸素,但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唯有仔細端詳才能理解松諾維家的富有且獨具慧眼,好比說屋內的家具和燈具都是由Gispen製造,甚至為其特別訂製,在以沉重木頭家具為主流的時代,家庭成員就坐在時髦的鋼管沙發悠閒聊天。

除此之外,在許多人連浴室都沒有的年代,這家就有超過兩個浴室,其中一個還仿造美國酒店設計按摩浴缸。而不只僕人有專屬房間,其地板上舖的更是當時因衛生又容易維護備受醫院好評、卻因成本過高甚少出現於住宅的合成地毯。另一方面,事業做很大的Albertus Sonneveld無懼電話租用成本,在家裡一口氣擺上十二部,絕不錯過任何業務要事。

Photo by Elanor

Photo by Huis Sonneveld

儘管Albertus Sonneveld心心念念新宅,但他一半時間都在出差,持家重任自然落在女主人Gesine Sonneveld-Bos身上。即便出入身著華美,夫人的內心實則務實又討厭浪費金錢與時間,為此她在新家裝設電動磨豆機、對講機和電梯等讓生活更便利的設施。她更是鹿特丹唯一有自己車子的女性,女兒的同學就鮮明地憶及夫人開著Packard敞篷車在校門等待放學的身影。

松諾維之家幾經轉手,甚至曾為比利時領事的居所,如今則由新機構(Het Nieuwe Instituut)代管。新機構以1933年完工之際為基準點修復,透過生活照、建築設計圖和Gispen的商業紀錄等檔案,以及家族後人對於家具的妥善保存,更參照該時代上流階級的流行從其他荷蘭博物館內商借物件,現在松諾維之家幾乎回復原貌,造訪時觀眾不禁放低音量,畢竟這一切如舊的生活感,彷彿主人只是臨時出門一下……。

Photo by Elanor

關於專欄作者:Elanor Wang

前美術館館員,現派對漫遊者,試圖以偏狹的觀點、醉倒的姿態紀錄城市。近來花在賽車與足球的時間多了一點。

延伸閱讀:Elanor Wang 專欄(3)|食物可以是藝術嗎?在一桌由醃漬物大軍組成的餐桌上,重新思考食物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