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焦慮文青的好初早餐:先填補你的生理、再以幽默感撼動你的心靈|cacao 可口雜誌

「我非常enjoy,好像不應該這樣,但我真的太喜歡我的工作了。」好初早主理人Matt也告訴我們,今年本來規畫十周年紀念活動,預計邀請拍謝少年表演、製作周邊商品以及找來老客人拍攝影片,但礙於疫情影響,10周年可能會推遲到11周年再大肆慶祝。好初早餐的誕生來自Matt對於台灣連鎖早餐店的不滿足,彼時人們看待早餐的觀念也尚缺扭轉,「早餐店有沒有可能不一樣?提供超過餵飽肚子以外的更多東西?」就是這份超出想像,讓好初早餐開創出新北地區餐飲店的全新風景,從此雙北兩市早餐店、早午餐店百花怒放。走過十年,Matt說好初還要繼續陪伴大家左右,滾動變化、不許過氣,持續收編至少一個世代的早餐店回憶。

好初早餐主理人Matt

既然回不去,何不創造全新的風景?

敢於突破框架的靈感來自澳洲在地咖啡文化,Matt提到澳洲咖啡店比較像台灣人認知的早午餐店,相當注重餐點,更令人著迷的是隨處可見有特色的店員,「他們很有自信,甚至比你還酷,全身刺青,但對你就像朋友一樣,下班後會很想認識他。」隨興又周到的服務精神讓Matt相當神往,返台創業後,好初早餐在服務調性上的設定即店員和客人都是朋友,好初作東,招待客人如在自家吃飯,即使不選擇台灣餐飲業界講究的「服務品質」,但一間早餐店能邁向下一個十年,其中一定蘊含獨到的經營心法。

其中Matt自身對於資訊焦慮的慣性,似乎能回應他經營事業的成功。「我習慣吸收各類資訊,非常享受input的過程,甚至跨越同溫層,我認為不要拒絕一個思想發生的可能性;關於生活這件事也是,大家對於生活的不同見解,都有可能是正解,一旦深入消化,就等於多了一套系統安裝在腦袋裡。」秉持「思考不該設限」的觀點,Matt也將好初早餐視為里民交流、文化傳播站,在店內擺上好看的雜誌跟漫畫、提供各類藝文表演資訊,「我小時候是文青,這種背景出身的人,對社會議題會有些意識,有些事情想跟大家討論,早餐店是人們密集交錯的場所,所以我們努力嘗試成為大家的心靈加油站。」

除了餐點不一樣,好初三間店的裝潢也別具巧思。
因應疫情下的消費模式變化,好初請來專業攝影師重新拍攝全品項情境照片。
「一擊必初雞腿王三明治」是疫情下催生的新產品,獲得極高人氣。

Matt也進一步分享好初早餐有個私密臉書社團—「好初常客偷偷來」目前已有五千多人加入,Matt說這個社團有點武器的意思,也可以視為顧客關係經營的橋樑,在社團裡有新品資訊、員工工作紀實,粉絲也可以隨時提問,或炫耀今天消費了什麼好初餐點品項,店家與客人之間互動頻繁,也讓彼此締結超出買賣雙方的親密關係。在店鋪遇上疫情衝擊時,社團也是對粉絲喊話的重要平台,員工每天都會發文報告體溫,此舉意在讓粉絲知道好初早餐是安心、值得信賴的選擇。

拒絕過氣,永遠跟緊潮流的腳步

也因著資訊焦慮特性,Matt在台灣疫情爆發前,積極蒐集歐美國家諸多案例,沙盤推演台灣餐飲業者可能遭遇的衝擊,若不幸遇上解封遙遙無期,再不幸遇上整年度餐廳內用人流銳減,不讓自己太過慌張的Matt,歸納出:好初勢必強化品牌力,以及針對價格、乾淨、便利等面向進行優化,「畢竟我是在經營公司,有一群人等候我指示,大家的生計也在我身上,我要盡量做對的事,聽起來超不性感,但我始終相信讓外界看起來酷的東西,都要有所本,要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

沉著觀察人們的行為與需求,不擺曲高和寡之姿,盡可能貼近大眾,端出讓人們感到新鮮、有趣的食品或提案,無疑也是在創造商業機會。作為當代人類最頻繁造訪的民生消費場域,一間明亮、充滿能量的早餐店,可以讓人們開啟愉悅的一天,Matt充滿自信地說,「運用我們製作食物與企劃的能力和幽默感,讓人們猜不透好初的下一步,讓他們感覺越來越有意思,就會越喜歡好初這個品牌。」

好初參與市集活動,持續累積聲量與品牌好感度。

▌整理報導:林圃君|圖片提供:好初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