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火花》就像在看紀錄片。演出者中有學長和同事,很多出現的場景自己也站上去過,小說原作者又吉直樹也是前輩。可以說,我們開始作漫才的時間點,和影集所描述的那個世界是完全重疊的。」三木說。
《火花》,目前Netflix上可以收看影集版。即使你對喜劇表演興趣缺缺,那仍是值得一看的佳作,它是表演工作者的甘苦談,也是各行各業中任何有志向野心的人都曾遭遇的蓋茲比式困境,理想彷彿唾手可得——只要跑得再快一點,手伸得再長一些。付出可能徒勞無功的恐懼不時來騷擾,但在行動當下,你眼中只看得見那盞象徵幸福的綠光。如同《火花》的情節,表演機會不夠多、演出報酬難以餬口,也是「漫才」這條路開給三木和太田的考驗,要穩健地走這條路,能仰仗的不單是才華,更多時候還需要憧憬和傻氣。
那,憧憬和傻氣由何而來?

「漫才少爺」由出身大阪的三木奮,及來自神奈川的太田拓郎組成。2022年,是兩人響應經紀公司吉本興業亞洲長住計畫,主動請纓來台推廣日式娛樂文化的第八年,而他們於2009年因前輩介紹而成為搭檔前,便各自有三到五年的表演經歷,再往前推到三木和太田演藝履歷還空白的時候,他們都只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年。
「漫才中有一句常見的吐槽語是『你在說什麼啦!』。一開始我們分配誰是裝傻誰是吐槽時,三木說大阪人天生就有吐槽的基因,我也相信他的說法,沒想到第一次上場就因為三木吐槽的時間點非常奇怪,反而被台下的觀眾嗆『你才在說什麼咧!』。從此位置就固定了,他裝傻我吐槽。」太田笑道。
與許多人對青春、校園有著美好回憶一樣,三木和太田也不是例外。回顧2000年初期的日本,太田形容那是個持續變化的時代,像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一樣。遊戲主機PS2誕生、成為高中生標準配件的手機,一起豐富了學生族群的生活,而2002年日韓聯合主辦,風靡全國上下的世界盃足球賽,更有兩國冰釋前嫌通往和解,相信世界會更好的涵義。太田尤其興奮地提及MD(MiniDisc),一種曾挑戰CD市場,體積較CD來得小,在具備可自由選曲的優點以外,還能自行錄音的聲音儲存格式。當時太田經常到錄影帶租借店找喜歡的音樂,錄製自己的合輯。
「但其實哦,我念的是很笨蛋的高中。比起讀書,學生都覺得玩樂更重要。可能明天要考試了,今天大家還約去KTV唱歌,我自己也曾經是考試前還打5、6小時電玩的人。」太田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某一次班上女生穿別的高中的制服走進教室,老師除讚嘆一聲作風前衛之外也沒別的了。
「高中三年真的是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玩到自己都覺得玩過頭了,這樣不行!後來到了專門學校(類似台灣技職體系)就變成一天唸16小時書的人了。」他笑著說:「我覺得選擇升學高中的學生,很容易因為忙著讀書而不太能去思考未來想做什麼,但我們高中因為是間自由的學校,有很多時間釐清這個問題,才讓我學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須由自己來作決定。」
三木對學生時代的緬懷則集中在大學時期。大三那年,三木前往哈爾濱的黑龍江大學當交換生學習中文,不僅趕上2008北京奧運前欣欣向榮的社會氛圍,也是在那裡第一次接觸到彼時席捲亞洲的台灣流行文化。此前,他生活在大阪偏鄉地區,住的是學生宿舍,忽然換了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認識其他國家的朋友,宛如來到全新的世界,「那時候我常看台灣的電視節目,聽台灣的音樂。像周杰倫、SHE、流星花園F4,跟其他來留學的朋友去唱歌時,一定會點《朋友》。也漸漸有了將來要到台灣工作生活的想法。」
太田補充道:「一開始我對台灣的瞭解並不多,是因為公司有規劃,三木又想來台灣發展才跟過來的。到了以後才發現原來台灣是個這麼厲害的地方!」
行動力驚人的三木果真在同一年第一次造訪台灣,同時也當上背包客周遊亞洲各國。抵達柬埔寨時,還被當地的小孩誤會是荷包滿滿的觀光客,團團圍住嚷著要錢,「當下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但當旁邊的電視開始播放娛樂節目以後,小朋友們馬上被吸引走,全神專注地看搞笑演出,根本不在乎我跟錢的事。『哇,原來搞笑的力量比錢更強大!』發現到這件事實深深打動了我,讓我也想要成為搞笑藝人,逗所有人開心,讓大家忘記煩惱。」
「也是在大學時,我認識了一位值得敬重的人物,他是我打工地點的老闆。」三木說:「我的老闆是腦性麻痺症患者,但他開店、玩樂團、演講、表演,甚至跟我一起演漫才。雖然行動不太靈活,但從來沒有以此為藉口,積極挑戰不同可能,我非常尊敬他,他讓我心裡更有力量追逐夢想。」
可以說,學生時代留給二位漫才師的遺產,並不全然是內容創作的養分——他們的表演更多從生活取材,那反而是指南針般的工具,時時提醒使用者心之所向。回想自己在高中時代經常在同學面前自栩自誇,太田笑著說吹噓的當下很心虛,只希望不要被看出破綻,「後來老師在畢業紀念冊上留了一段話,他寫『把自信掛在嘴邊,只是為了要隱藏沒自信的自己,請努力成為值得相信的自己』,我真的是遇見很好的老師。」
「有一支叫Bump Of Chicken的樂團,他們的專輯《The Living Dead》也點醒了我。《The Living Dead》的歌詞主題跟夢想、努力、目標有關,其中有一首歌的主角因為追求夢想的途中遭到恥笑,而選擇透過金錢、受歡迎的程度,向其他人證明自己的能耐,到頭來卻忘了當初為什麼而努力。還有一首歌,寫的是每個人都有翅膀也有枷鎖,枷鎖很沉重,但那也是你自己的東西,你可以決定要不要解開它。」
「如果是音樂對我的啟發,我平常喜歡聽Blues、Funk、R&B、Reggae,都是打工地點老闆推薦的。」三木說:「Hound Dog Taylor的《Natural Boogie》是我很喜歡的一張專輯,看他的表演影片讓我很意外,第一次看到那麽開心演唱的人!那讓我認識到,雖然演漫才的目的是要讓大家笑,但自己能沉醉其中也很重要,只有自己演得開心,台下觀眾才會被你帶動的氛圍感染。」
「Sam & Dave也是厲害的節奏藍調組合,《Soul Men》這張專輯很棒。他們生活在對黑人非常不友善的年代,演出時都會遭到白人觀眾抵制,故意裝出不想理會的樣子,但隨著演出進行,目光卻又被慢慢吸引過去,結果就是一大群人聚集聽演出,並在結束後報以響亮的掌聲。Sam & Dave的表演能量就是這麼強大!
「我跟太田演漫才,也會碰到來看現場卻不知道漫才是什麼的人。所以我也希望成為像Sam & Dave那樣的表演者,無論觀眾對演出形式熟悉或陌生,都會因為演出夠精彩夠好笑而理解和接受。Sam & Dave絕對是我的偶像。」
「漫才少爺」成軍於2009年、在2015年來台,相較千禧年間的自己、相較小時候因為電視節目而覺得演漫才很帥的自己,如今也漸漸靠向大叔的年齡了。但在整個採訪期間——其實看他們的演出或Youtube頻道上的影片也是,三木和太田給人的感覺依然是少年,時時都為台灣與日本在人際、社會上的區別而驚訝,時時都在那樣的區別裡發掘有趣的企劃。也許,這都該歸功於兩人際遇,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日本,人生地不熟的台灣,一步步走到今天。
必須相信自己、必須確認方向、必須樂在其中、必須認知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種收穫,這不是什麼振聾發聵的見解,但許多時候,人們仍需要外力來提醒這件事,就像三木和太田分別由老闆、老師、音樂那裡得到的引導一樣。也許,他們的故事也能提點你什麼。
漫才少爺 #AGoodDay美好年代 Q&A
Q:你的「美好年代」都在看的書?或是電影?
太田:我想推薦卓別林1931年的作品《城市之光》,雖然是默劇但有淚有笑,這部電影改變了我原本的想法,如果連不出聲的默劇都可以這麼有趣的話,那我現在覺得不可能的、很困難的事情,也都會有辦法吧?
書的部份,我選安達充的作品,他寫的台詞很時尚、很有趣,也有節奏感。但安達充最厲害的一點是,他不會依賴台詞,讓角色把心裡的話通通講出來。角色之間的對話很少,彼此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但你從畫面上就可以感覺到很多。
就算是以棒球為主題的漫畫也是,主角們當然也努力接受訓練,但重點不是棒球比賽,而是學生生活的煩惱,還有他們對時代、社會的觀察和意見,我真的非常喜歡安達充。
三木:在來台灣之前,我就開始看台灣的電影。蔡明亮導演的《天邊一朵雲》讓我印象很深刻,雖然我沒辦法清楚回憶它的每一個細節和內容,但整個看電影的過程,都在刺激我思考為什麼要拍這樣的電影?為什麼以這個視角拍攝?這個畫面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那種感覺就像在看一幅畫一樣,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得出不同的想像。
我上搞笑藝人學校時,同學送我一本書,藝術家岡本太郎的《自分の中に毒を持て》。因為我想當搞笑藝人,所以會在乎觀眾的看法,怕他們不笑、不喜歡我的表演,可是岡本太郎完全沒有這層顧慮,他只問想要創作的作品是什麼樣子,被別人討厭也沒關係,完全是藝術家性格。跟旁人的視線比起來,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作者很多想法都深深烙印在我心上,「無條件地去做那些讓你感受熱愛的事物,即便失敗也很有趣」、「99%的人都會失敗,所以失敗了也沒什麼關係吧,反而失敗的人更能體驗到與他人不同的經驗,這才比較有趣吧」,從這本小說中我確實學到很多。

近期演出資訊:
《日本人の中文漫才》漫才少爺專場表演,全新段子.新発売
演出日期:2022/12/16-17 (五-六) 19:00入場|19:30正式開始
演出地點:Comedy Plus 卡米地+|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480號
娛人時代 x 威秀影城《緊急爆笑》真人現場LIVE演出|全台威秀影城巡演,漫才少爺擔任特別來賓
演出日期:2022/11/26 – 27 (六-日) 17:00、20:00各有一場次
表演地點:信義威秀|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0號
▌採訪報導:康樂|圖片提供:漫才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