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藝術家Manuel Stehli《彼/此》:我們對話甚至沒有語言,讓人困惑,卻也讓人欲罷不能|cacao 可口

瑞士藝術家曼努埃爾・斯特里(Manuel Stehli),首次在亞洲的個展《彼/此》(in its place)在TAO ART展出。他的繪畫風景以人類互動為中心,介於抽象和具象的表現形式之間,密集的色彩散發出安全的距離,貫穿在幾何建構的空間中,最初暗示的親密關係很快就會消失。雖然畫中人物彷彿在對話,基本的情緒卻是沉默的,他們躺著、坐著或站著;他們睡覺,保持沉默或互相看著,這些日常場景,表現出的張力始終是一種矛盾的表達。這種可解又不可解的神秘之處,就是斯特里畫作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藝術家曼努埃爾・斯特里(Manuel Stehli)|攝影:Luis Bortt、TAO ART、Galerie Marguo 提供

無法言說的些微曙光之間

曼努埃爾・斯特里於1988年生於瑞士蘇黎世,2014年從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畢業,現於柏林生活及工作。他曾於倫敦的坎伯韋爾藝術學院學習繪畫。毫無疑問在倫敦學習繪畫與在萊比錫習畫過程是很迴然不同的影響,他侃侃而談倫敦習畫時,教授更側重於主題,會問「你為什麼畫這個?」而萊比錫更著重在創作的專注度,這讓他從中獲益良多;而倫敦的藝術圈氛圍,則讓他看到了繪畫中的某種幽默感和輕盈感。他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家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畫作中的色彩、形式和空間得到養分,他認為不只是他,也影響了許多後代藝術家。

個展《彼/此》中,帶來多幅尺寸與人等身的畫作,在斯特里的畫內容中,有一個明顯的特質,就是畫中的「對話氣質」。與大多數的畫家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對象不同,也與那些以觀察者的角度的敘述第三者(他)情節的畫也不同,他的畫中的敘述對象是對面的某個人,或者遠方的某個人(你)。斯特里的許多畫既不是自白,也不是講述別人,而是像對另一個人傾訴,一種孤獨的對話。

「要描述自己的創作非常不容易,但是我喜歡在大尺寸畫布上,描述人在不同的關係之中,在不同的空間中互動的狀態。我喜歡在這些畫面中有完整的狀態。我不會有語言去敘述,而是讓觀者自己想像,讓畫面自己說話。」

畫中的那些「你」,作為觀者,我們不知道他的身份、他的性別、他的背景、他的經歷,是一個模糊近在咫尺遠在天邊的某個角色。人的好奇和想像都是從自己開始的。斯特里自己承認的說道:「我的畫作中有種保護性、距離感,這是我自己有意識到的,但是我認為那就像是種窺看感、旁觀者,讓畫面張力更加放大。」

在距離和親密之間搖擺

在社交媒體有時是與外界互動的唯一方式的時代,斯特里喜歡收集人物題材的圖庫照片,從引發他關注的姿態或手勢細節中取樣,並加以拼貼重組。最近,他越來越關注手勢和舉止中細微差別的變化,他很清楚什麼是重要的,背景絕不是為了分散注意力。斯特里的畫作審視了當前的距離和親密概念,就如前面斯特里所言,他的大多數大型繪畫並不打算講述具體的故事,而是通過手勢和形式實驗來激發個人想像。他的日常場景喚起了一種疏離、冷漠和疲勞的感覺,畫中人物的親密關係,則以姿勢、手勢來表達,面部表情則是缺席的消失,變成了孤獨和抽象的時刻。

借助繪畫方法,例如配色方式、濃淡漸變和重疊色域,以及畫面細節,斯特里成功地創造了某些情感世界,那是在距離和親密之間搖擺的世界,從而質疑邊界。在他的圖像中,只有顏料可以從平坦的表面,變成巨大的感知量。「我不喜歡激烈的顏色,喜歡平靜的顏色,我筆下的顏色並沒有特別情緒。對於顏色的自由度一直是我有自信的。」斯特里的的建築主題和空間景觀作品也是模擬解構而出的,這些景觀作品與他的肖象畫一樣難以接近。

近兩年斯特里在國際間十分活躍,去年於歐陸舉辦的個展包括法國巴黎 Galerie Marguo畫廊的《Moving Inland》、德國法蘭克福 Schierke Seinecke 畫廊的《jetzt dut》和蘇黎世 Grisebach畫廊的《From a Distance》,今年參與了四月於蘇黎世 Helmhaus 美術館舉辦的《Salon der Gegenwart》瑞士年輕藝術家群展,接後來到亞洲的TAO ART舉辦亞洲個展《彼/此》。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他的作品都極具魅力。

《彼/此》(in its place)

展覽日期:2022.08.20-10.08,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展覽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整理報導:Kuo sinsin|圖片提供:TAO ART、Galerie Marguo,藝術家版權所有、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