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門海洋藝術季與文化生活節雙展城市體驗,裝置作品走入金門景點與巷弄|cacao 可口

進入第三屆的的金門海洋藝術季,因為地景藝術放置長達一年,除了受當地縣民喜愛之外,也成為人們前往金門旅行理由。今年更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辦「城色故事」,結合金門的在地文化與故宮文物為主題,參與的藝術家們在金城鎮區域內,具有歷史的六處特定場域,進行蹲點地景裝置創作,除此也在八個在地特色店家進行參與式的微型創作。金門這次雙展在十月同時進行,整個城市都動起來,金門文化生活節以走讀遊程、體驗活動、市集、表演等內容,串起主題「後浦城事」的12個展區。你問金門好玩嗎?古城與新創意,值得深入感受。

金門海洋藝術季與文化生活節的開幕特別選在適逢70週年的莒光樓演出「島之歌」。以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構成了自然的樣態。在火光中,眾人相聚在一起,舞蹈、歌唱、聆聽,屬於島嶼的歌聲。演出邀請金門中正國小鼓吹陣、國內知名十鼓擊樂團、即將成真火舞團與當代舞者以ㄧ同演出,讓觀劇民眾有不同以往的觀賞體驗。

踏上金門才能認識真正的金門。金門縣自2020年起開始舉辦「海洋藝術季」,2021年的金門海洋藝術季更是獲得「2022美國謬思設計大獎」(MUSE Awards」Silver Winner)的銀獎。展覽活動透過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進駐現地創作,從當地的特色人文風情與環境空間相結合,創作出金門新氣象的裝置作品。當地居民共襄盛舉外,遊客也慕名而來,讓「金門海洋藝術季」成為金門文化藝術的重要品牌活動。

六處裝置,夜景依舊閃動「城色故事」

來到金門,最先被當地保留下來的漳式樣的傳統住宅,以及早期通商僑民所移入的南洋式建築所吸引,由於本地居民相當重視家廟,村落大部分均以宗祠為中心所形成,因此宗祠亦為金門特色之一,此外各村落多有鎮煞避邪的風獅,在這裡形成了特殊的地標。金門海洋藝術季每屆都從當地特有的歷史文化著手,今年加入國立故宮博物院一起合辦,讓歷史文化面更顯意義;為了增加與豐富數位觀展體驗,在故宮鼎力支持下由台達電贊助的BIC與line beacon、故宮的APP自動推播導聆、Vex贊助的元宇宙、故宮x春池金獎宮廷帽杯杯也會本次藝術季中展出。

六組藝術家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在六處具有歷史的特地場域進行蹲點地景裝置創作。參與藝術家邀請到國際參展經驗的藝術家范承宗、地景藝術家游文富、禹禹藝術工作室,金門籍藝術家五七藝術工作室,編織藝術家峇岦嵐偲.旮札涅蘫,以及當代藝術家團隊賴彥勳+宮城有加。並在金城鎮內和八個在地特色店家進行參與式的微型創作,以作品妝點巷弄街道、家門花窗。讓藝術深入城市之中成為生活中不可獲缺的部分。

范承宗《舟核》作品位置:莒光樓故宮文物「雕橄欖核舟(Olive pit in the form of a boat)」由著名牙匠陳祖章於乾隆二年(1737)以橄欖核雕製一艘蓬船,藝術家范承宗透過將陳祖章「以核造舟」的概念顛覆,透過「以舟造核」向相隔285年前的陳祖章致敬,他應用傳統木船結構技術,打造一座上下對稱形似橄欖的空間裝置作品,從古至今,自赤壁到金門,從掌中細賞到身在其中,人們入內歇息片刻,神往核舟與舟核間的同遊快意。
禹禹藝術工作室《光舟》作品位置:同安渡頭運用故宮文物《一號同安梭船圖》為發想背景,依據史料紀「同安梭船」曾經駐防金門,保衛金門這塊土地避免受海盜入侵。
創作團隊以「護祐」為題,透過當代藝術裝置融合故宮文物精神呈現大船佇立意象,期待觀者遊走在被光包覆的作品中與歷史相遇,沿著船體中移動的 路徑闡述過往歷史與現代的堆疊與記憶。
吳騏《守護《守護神》作品位置:城鎮之星創作來源自故宮文物「清 掐絲琺瑯鼎」以三足鼎的器型結合金門風獅爺的形象,創造一隻高聳的守護神,乘載了無數的祈福,也默默地守護這塊土地,成為出外打拼的人們,回到家鄉的一座燈塔。
峇岦嵐偲.旮札涅蘫《嵐天畫境》作品位置:延平郡王祠源自故宮文物「海天霞照圖」以竹片作為畫紙,藤及染竹為筆墨呈現,使用染色竹篾與原色竹篾以及藤編技法編織出的祥雲紋,在錯視堆疊成半立體投影形式畫面,如同能走入畫中,人與畫作自然合一,成為畫中的一抹景色。
游文富《竹波》作品位置:古岡樓|創作來源自故宮文物「山水蒔繪小方盒」,作品向量性地由湖面繁複地往陸地延伸,從線性到面性的波浪述說著古崗湖水因風而動的指向性與水生植物的關係,呈現層層堆疊的水波紋感覺,借景古崗樓,不管是由古樓上觀望或是由步道穿越作品,橫縱交織出迷人的古今對話。
賴彥勳、宮城有加《風獅爺復育計畫》作品位置:歐厝風獅爺創作來源自故宮文物「清 銅胎掐絲琺瑯獅子」等各式獅型珍寶。跟據統計金門縣現存風獅共68匹:其中金城鎮僅存6匹,族群數量瀕危,需要復育、保護。藉由藝術家轉化,使故宮獅與在地風獅一同肩負要任,生根金門,壯大金門的風獅生態系。

在八個在地特色店家進行參與式的微型創作

村復號商店x吳芊頤窗景詩-太武山》|以共創形式結合店家玻璃門面呈現拼貼風景,來自金門在地太武山的花崗岩山,深綠山景與店內特色昆布形象加以融合,以透光介面結合店內特色,透過不同的環境光變化,帶出觀賞的多樣性,借景抒情,喚起當地的共感記憶。
浯島文製x游文富石竹成椅》|以書店門外的石椅與藝術家慣用之竹材為發想,複合創作出「石竹成椅」,諧音「十足誠意」。來呈現書店利用戶外畸零空間所創造的文創連結,一個短暫停留,確是一種誠懇的待客之道,讓平實的金門街道有更多的美好人情想像!
川根食堂 X 峇岦嵐偲 旮札涅藍川流不息》|以店名「川根食堂」中的「川」字作為發想,將原住民傳統生活中於河川捕魚使用之器具「魚筌」作為主軸。將「魚筌」吊燈以重複排列多層次的呈現,象徵「收穫滿滿」。

文化生活節「後浦城事」的愜意走逛

今年在擁有悠久文化歷史「浯江書院」設置主展區。今日的後浦已是金門縣的政經中心,而作為古老的海內外貿易輻輳地,每條老街上充斥著閩南慣俗、南洋僑鄉風情、仕紳器度、常民娛樂,這些造就了金城有別於其他地方的生活步調、人文面貌。活動以主題方式呈現過去、現在與未來。另外邀請國內知名的數位藝術團體「黑川互動」,以金門傳統南管樂搭配現在燈光投影等效果,展現出門豐沛的文化力。另在後浦街區內將以五感體驗的方式,讓民眾遊歷12個展區,活動期間內更會以走讀遊程、體驗活動、市集、表演等讓民眾在滿載活動中充分體驗金門的城市魅力。本次文化生活節特別規劃了「文化體驗包」,用100元的價格就可以體驗後浦街區12個具有文化脈絡的商家。

「後浦城事」金門文化生活節,於金門擁有悠久文化歷史「浯江書院」設置主展區,以主題方式呈現過去、現在與未來。

金門海洋藝術季

「城色故事」裝置藝術展 2022.10.1 作品設置一年

展覽地點:金門金城鎮

「後浦城事」文化生活節

活動時間:2022.10.1-2022.10.31

主展場:浯江書院

▌整理報導:Bohe H.|圖片提供:原物創意OIC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