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極北處的格陵蘭島,五分之四的陸地處於北極圈內,島上約有5萬6千人口,有大部分的人是過著傳統捕獵生活的原住民因紐特人。每年冬季,北極圈會出現罕見的極夜現象,在格陵蘭島極夜通常持續40天,因紐特人保持著傳統儀式,在40天極夜之後慶祝太陽回歸。但最近十來年的氣候變化,冰層不斷消逝,讓他們延續千年的傳統生活方式變得岌岌可危。導演Glen Milner和Ben Hilton拍攝紀錄一對因紐特漁夫父子,名為「太陽的回歸」(Return of the Sun)的短片。在太陽離去,太陽歸來的格陵蘭島下,還有伴隨冰層消逝的傳統。
在因紐特語中,因紐特的意思即是「人類」
千年來,因紐特人是唯一生活在北極圈的人種。他們屬於蒙古人種,身材矮壯,臉龐寬大,居住在雪屋,乘坐狗拉雪橇,身穿海豹或馴鹿皮毛製成的衣服,過著部落生活。因紐特人以捕獵為生,即使在看不到太陽的永夜,他們也要冒著風雪,乘著狗拉雪橇穿過厚厚的浮冰,鑿開冰川進行冰釣。極北的苦寒和惡劣的生存環境,令因紐特人千年來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
對因紐特人而言,太陽不是每天升起,它以一年為一個週期,在12月左右,太陽落下,極夜來臨。大約在每年1月13日前後,新年的第一道陽光自冰蓋上升起,宣告極夜結束、太陽回歸。然而,近年來,這一節日變得不那麼讓因紐特人高興,影片中的漁夫說,去年的太陽來得比以往更早了兩天。十年前,就有專家預言一股洋流將進入伊盧利薩特冰灣,帶來許多不可逆轉的轉變。當時人們以為專家危言聳聽,今天他們不得不承認,這些預言一一成真。
太陽回歸的日期提前是個警示,更令人不安的是冰層日益變薄。極夜的寒冬,因紐特人的捕獵是依靠乘坐狗拉雪橇出行,由於冰層變薄,覆蓋在峽灣的浮冰不夠穩固,狗拉雪橇出行的日子越來越少,漁夫說著:去年還有一個多月靠狗拉雪橇通行,今年就只有一個月了。冬季捕魚是很多因紐特人食物的來源,但如今變得非常不樂觀了。

數據顯示,北極變暖的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快,過去15年中,格陵蘭島東北部的年均氣溫上升了4.5度。那些覆蓋在伊盧利薩特冰灣上的巨大冰山,正在緩慢消逝。
冰灣天氣反覆無常,晴空萬里後幾分鐘便風雪交加,每年有200億噸冰川在此崩解,排出峽灣。壯闊的冰山在洋流推動下移動、崩塌、瓦解,令人不由感嘆自然造化神奇,吸引世界無數遊客前來觀光。全球研究氣候變暖的科學家比漁夫更加憂心,他們把目光對準覆蓋格陵蘭全島的冰蓋,它是世界上最大且融化速度最快的冰塊之一,如果全部融化,海平面將會抬高20英尺,那意味著絕大多數濱海城市,如紐約、上海還有孟加拉將化為汪洋水國。
格陵蘭從事採礦的人說:對我而說,我不介意整個冰層消失。
格陵蘭島地下蘊藏著巨大的礦藏,包括石油、天然氣和世界上最大的稀土金屬礦床。原本厚厚的冰層加重了開採的困難,成本也高昂,但氣候變暖卻讓這一切變得輕鬆許多,礦藏開採逐漸成為格陵蘭島的經濟之路。
漁夫把孩子送進了學校,讓孩子像世界上其它城市的兒童一樣,可以學習外語、數學等知識。漁夫語重心長地表示:我不知道他將來會做什麼,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如果不上學,他就會成為漁夫,像千年來因紐特的祖先那樣。在學校就讀的因紐特小孩,也許不會像父輩那樣駕駛狗拉雪橇,做一個漁夫;而仿照其他年輕人一樣,選擇做個富有的採礦業員工。導演的鏡頭下,暗示延續千年的因紐特部落傳統,或許會像極夜來臨前的最後一道陽光一樣消逝,而且再也不會重現於地球的這個角落。

▌可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