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藝術家希瑞.克蘭斯魯德在抽象藝術中,找到與自己共存的方式,雖然世界對競爭的熱切從來沒有一刻削減,但背離紛擾,選擇天真仍舊是有用的,它可以防止心靈受到迫害。
9月份,有來自德國、墨西哥、比利時、捷克以及日本等地的藝術家,帶來他們長年在藝術追求中的階段性成果,夢境、科幻、政治、社會持續成為他們作品中的刺點,在活著的當下,反思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道德目標,一起讓世界不要變得更糟糕,那就足矣。
希瑞.克蘭斯魯德「我們都同在當下」

北歐藝術家希瑞.克蘭斯魯德(Siri Kollandsrud) 1963年出生於挪威,於柏林藝術大學就學期間主修藝術史、哲學、宗教、音樂,目前居住、創作於丹麥哥本哈根,擅由本能直覺引導,以自動性創作法(Automatism)描繪潛意識的心靈地景,作品受北歐尤其丹麥機構青睞。
「一幅畫能做些什麼呢?」希瑞問,也催促我們思考。希瑞以其靈動純淨、高度個人化的語彙,在抽象的畫面上融合自然對她的影響;在雲朵、海洋、峭壁、一陣大風之間,評論了這個世界對競爭的熱望,樂觀地追求一個藝術免受社會效用束縛的美學宇宙,並展現了生物的生命週期。如同展題所指,欲描述希瑞抽象藝術的主題,或許比起「自我身份」更適切的,是「如何與自己共處」且「如何共同生活」。
展覽日期:2023.8.18—2023.9.10
展覽地點:路由藝術B1計畫空間
Sweet Dreams / Silent Music

德國藝術家佛羅里安.克拉爾「Sweet Dreams / Silent Music」個展,歷時四年籌備,本展覽為藝術家繼2019個展後再度於双方藝廊舉行個展,並將帶來十餘件新系列雕塑及錄像作品。克拉爾擅長運用鋁、銅等金屬媒材,以流動線條作為獨特標識,並透過其對空間建築的敏銳觀察,實現兼具科幻想象與當代工業驅動能量的藝術表現樣貌。
此次深入探索人類思維中二元敘事的交織構成—以邏輯、幾何模組表達理性敘事;以夢境、情感描繪非理性敘事,透過比較物件、聲音與錄像等多元媒介之間的差異與相似,挖掘隱藏在元素之間衝突的聯繫,引領觀眾進入一場獨特的藝術對話。
展覽日期:2023.8.26—2023.10.7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
Invidia

展覽延續了藝術家自2019年的個展「離垢地」、2022年的個展「地獄空」以來,對於宗教思想史、宗教聖像和個人內在精神空間的追尋。本次展覽標題「Invidia」源於天主教七宗罪「嫉妒」一詞的拉丁文表述,源於藝術家在去年駐村期間去參觀的一系列天主教教堂的宗教聖像。比起過去幾年在「離垢地」、「地獄空」展覽中內省的氣氛,姚瑞中本次的展覽再次以鮮活的行動力,表達個人化的幽默,從而打開新的探索空間。
展覽日期:2023.8.5—2023.9.23
展覽地點:耿畫廊
回到那座山

「老化」在我們目前的集體意識裡,也連結了「無創造力」,無創造力在集體潛意識中如同死亡,指向的是隱藏在我們社會中普遍對死亡的焦慮。《回到那座山》為進駐藝術家牛俊強的創作計劃,由藝術家牛俊強、李瓊蝶 共同主持六週的工作坊,和十一位學員一起完成,是一個重新思考「老化」的工作坊,並於本次進駐創作發表將工作坊的成果以展覽呈現。
展覽日期:2023.8.19—2023.9.23
展覽地點:福德聚場
Abraham Cruzvillegas 個展

此次文心藝所將展出藝術家克魯茲威利戈斯一系列雕塑裝置和繪畫。由收集的現成物重新組成、堆疊的雕塑作品,反映藝術家的自我建構概念,作品看似未完成的狀態,呼應了墨西哥的發展歷史和足跡。
自2007年,自我建構便成為克魯茲威利戈斯創作的核心概念,他並不是著重在建築本身,而是被產生這樣形式背後的需求和原因所吸引,它是一種在特定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下,理解現實和接近事物的形式,並隱喻建構自身認同的過程。
展覽日期:2023.7.29—2023.10.29
展覽地點:文心藝所
黑暗蘊含的希望:熊、孟克、吉事漢堡與其他

「黑暗蘊含的希望:熊、孟克、吉事漢堡與其他」是藝術家山下拓也的首次台灣個展。從山下拓也的作品,可以看到藝術家對消費社會結構之「黑暗」的嘲諷,以及藝術家本身肩負的「負面情緒」。
「我將不斷湧現的負面情感,轉移至大量木版畫並拓印成一幅幅作品。我試圖藉由無限重複的拓印行為,以及推動版畫從展覽空間擴散至街頭的過程,向大眾展現如何從發自內心的絕望中長出希望。」藝術家腦海內無限反覆出現的念頭,在經由版畫創作轉化後卻誕生了「希望」,期待在不容易的大時代裡,灌注人們以慰藉。
展覽日期:2023.8.12—2023.9.24
展覽地點: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混血人

展覽以花蓮的太巴塱部落的踏查,集結來自不同國境地區的藝術家與部落文化工作者的合作,一同爬登阿美族聖山奇拉雅山(Cilangasan)體驗成年禮的儀式,旅程中讓藝術家不僅回看自身文化外,也與這塊土地展開對話。
藝術家來自臺灣、比利時、捷克等地,在面對身份時所詮釋的方法,另一方面則是藝術家如何透過自身創作和部落之間的關係,以身份認同、飲食、性別、文化記憶和神話等主題,回應了在不斷移動的過程中,所開啟混合且離散的視野。
展覽日期:2023.8.19—2023.10.15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Studio
Art Goût Beauté–時尚服裝畫的黃金時期

本次展覽將展出近300件時尚插繪版畫,涵蓋《Le Journal des Dames et des Modes》、《Gazette du Bon Ton》、《Femina》、《Art Goût Beauté》、《La Vie Parisienne》、《LA MODE ILLUSTRĒE》等法國時尚雜誌。
百年前的女性,活得精采出色,藉由衣著打扮的呈現,在在顯示女性自身的品味與自我認同建構,在喬治.巴比耶的畫作中,女性永遠都是主要地位。今日的我們可以從經典文學作品,如《大亨小傳》、《傲慢與偏見》或是影視作品如《唐頓莊園》,可以看出不同時期的身體姿態、服飾變遷的文化意義,拓展美的想像,身體的解放,是如何一步步的轉變至今。在翻閱這些百年前的時尚插繪,時尚和復古的辯證關係,總讓人浮想翩翩。
展覽日期:2023.8.20—2023.9.17
展覽地點:舊香居藝空間
且聽靜夜雪——王午個展

個展取名「且聽靜夜雪」來自藝術家今年完成的一件黑白木刻〈靜夜聽雪〉, 畫面描寫一個人在雪夜寒林中的草廬獨自靜靜喝茶。內心很安靜的時候,可以 聽到很細微的聲音;創作與發表之於王午就是學習的整理,「它呈現出我對藝術歷史的關注、熱愛,以及我在不同體系之間游移並挖掘養分的過程。」
王午多次走進田野,領受並讚嘆農民藝人手筆的潑辣與淳樸之美;近年開始在木刻版畫上大量加筆,近期則又增加了剪紙的運用。由於對傳統書畫有一份深切的文化認同,一直視刀法為筆墨的延伸,並以臨字作為基本日課;且讓書畫的養分轉化在作品的形式上,即詩塘、題字與版畫的不斷結合。
展覽日期:2023.9.9—2023.10.14
展覽地點:月臨畫廊
平滑漸層帶 : 一個(沒有)錯誤的未來
錯誤的未來.jpg)
《一個(沒有)錯誤的未來》由藝術家陳琛及王和平一同展出,藝術家的作品提供給觀者另一種思考科技物的角度,即是將科技物產生的錯誤視為一種創作手法,譬如:植入錯誤的元素以進行技術歷史的重新想像,又或是順著翻譯錯誤陷入一場關於搜尋的遊戲中。以這樣的視角啟發觀者反思科技物與人之間的關係。
展覽日期:2023.9.1—2023.10.1
展覽地點:噪山藝文空間
▌整理報導:林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