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偶擁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好戲還在後頭|cacao 可口雜誌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成員們,延續小時候與玩偶相互陪伴的童年,將內心深處的情感注入戲偶靈魂中,展現成人世界幽暗、戲謔的黑色幽默。不具生命的偶在專業且細膩的操偶技巧下, 其造型風格及詩意演繹能力,創造「人 」所不能為的想像空間,呈現偶的存在價值。

四月的布拉格下著雨、霧氣灰濛一片,這裡有豐富的人文背景、古城風貌,偶劇的蓬勃不論在城市或郊區小鎮都各自精彩。我想起參觀國立木偶劇場時的感動還留在心中。偶戲在台灣仍是小眾市場,我採訪的是「 無獨有偶 」工作室劇團鄭嘉音團長兼導演,她造訪許多歐洲國家了解不同偶戲的起源、演出方式、 劇種生態等,在表演時也試圖與其他台灣傳統布袋戲團,作東西混融的跨界演出,如《戲海女神龍》以真人、現代戲偶和布袋戲,偶一齊回顧第一位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歷經半世紀漂流走唱的傳奇心路歷程。

同時見證「 做台戲」隨著台灣社會發展的盛衰變遷。製偶師以木桿連接偶的頭及身體,製成了杖頭偶 (Rod Puppet)。操演者將偶舉起搬演,一隻手握住主桿操控偶的重心,另一隻手則握住兩根手桿來操控偶的手臂。戲中同時採用手偶 (Hand Puppet)形式將偶托在掌上搬演,搭配上布袋戲情感層次明顯的音樂風格、誇張的戲劇張力以及綜合光影效果, 試圖展現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的精彩跨界偶劇。

戲海女神龍之手偶
戲海女神龍之杖頭偶

《降靈會》製偶師設計了不同於傳統形式的戲偶,以弧型的海綿底座連接偶的頭。操演者可將偶放置於肩上、背上或頭上來操作。偶的身體動作隨著操演者身體的律動擺盪搖晃。 除了扮演女作家的靈魂之外,更代表生者自白時的心境表現, 以「 背後靈 」的形式出現,操偶師時而將戲偶停留在演員的肩膀、背脊、腿側,時而讓偶無所不在地遊蕩於舞台各處。靈,是沒有人身的形體,藉著「偶」使看不見的靈魂形象化,與人類溝通,彌補在生死邊際由椎心思念累積的遺憾與虧欠之感。

《降靈會》

除了杖頭偶(獨自操偶)與執頭偶(Table-top Puppet,三人共同操偶),《快樂王子》是國內難得一見的精緻鐵枝懸絲偶(Rod Marionette ) 劇,製偶師將捷克傳統 的製偶技法予以改良,增加更多偶的行動可能性,讓偶更能依自己的特色和個性發揮。而每一個製成細節上的重視,都是偶戲師的驕傲。

團長與我們聊到偶的目的非模仿真人,而是為誇張某一角色精髓而產生的。德國偶戲大師亞伯特(Albrecht Roser)認為:「偶擁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它一旦被創造出來之後,就會自己去發展成偶想要的樣子,而操偶師就必須開放自己,隨著偶的動機、心思和願望去 操作,了解偶的限制並發揮它所擅長之事。「偶」不僅向外深入別人的靈魂深處,也向內更了解自己。

快樂王子鐵枝懸絲偶
最美的時刻-執頭偶

原文刊於cacao Vol.10《布拉格/我們的時光》

關於無獨有偶:團長兼導演鄭嘉音1999年與同好創立「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以跨文化視野及跨領域美學編導多齣現代偶劇,獨特的實驗手法,創意探索人偶表演與觀眾對話的各種可能,作品多次受邀於國際演出,並擔任國際偶戲交流策展與偶戲教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