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不會說謊—袁尚仁|cacao 可口雜誌

袁尚仁具有多重身分,編舞家、舞蹈教育家、舞台表演者、芭蕾舞、現代舞和太極拳教練,以及影像藝術家和攝影師。8歲時與媽媽偶然看到蘭陽舞蹈團海報,「想不想學跳舞?」 媽媽試探性地問。袁尚仁未加思索,天真的一聲「好」,從此踏出習舞之旅的第一步,至今,成為他的志業也是職業。

台灣許多剛開始學跳舞的男生,在求學階段都曾遇到想放棄的念頭,不是因為舞蹈難度太高,而是不想當班上唯一的男生。可是當學費、訂製舞衣和舞鞋的錢都繳的情況下,他便硬著頭皮在一群小女生中繼續學下去,學習之路從香港到俄羅斯,甚至進入全世界知名的舞團。當初離開台灣的原因,袁尚仁認為「因為市場需求,台灣把舞者訓練得很全面,但我覺得芭蕾舞才是我想專精的舞蹈。」於是,他申請上舞蹈系統分得較細的香港演藝學院,專心於芭蕾舞訓練。學校也提供他很多到各國欣賞與表演的機會。畢業之後,袁尚仁進入俄羅斯最大舞團之一的莫斯科Bolshoi舞團,他在裡面學習雙人舞課、個性舞蹈課、表演課及現代舞蹈課…等,這些訓練專業芭蕾舞者的課程,同時體會到當地人民充滿對於芭蕾舞的強烈熱情,造就俄羅斯龐大的芭蕾舞市場;劇院品質和高水準的舞蹈演出,也帶給他相當大的衝擊。原來,這裡就是舞動芭蕾真正的舞台。

「Der wunderbare Mandarin」
https://youtu.be/BTonXq8m_ug

舞蹈和生命一樣,瞬眼即逝

對他來說,舞蹈的即興就和生命一樣,當他在編制每一齣舞劇時,會在幾個點上作些強調性的反覆或突出動作,像是生命裡幾段精彩的片刻,讓觀眾和他自己在演出之後還能記得當時深刻的氛圍與畫面,藉由那些記憶點去貫穿到之前和往後的感動,形成一個具體的、屬於個人內化的永恆畫面,這是表演藝術之所以撼動人心的必然因素。袁尚仁以碧娜鮑許(Pina Bosch)的創作舉例,她很多素材都是從生活開始,比方說倒水、擁抱、擦拭窗戶…這些行為形成她慣用的重複性舞蹈動作,藉著不斷重複以加深印象,促使觀眾思考反覆不斷的意義。

對於舞蹈的愛讓我看見自己

袁尚仁小時候很沒有自信,也曾經有一段喜歡自我膨脹的時期,自喻是半瓶水就能響叮噹,但其實他很清楚自己什麼都沒有,可是內心又渴望被重視、被看見。「開始跳舞之後,舞蹈成為補足我那一半的水,它讓我願意放慢腳步反省自己、享受生活。」袁尚仁說完,聊到芭蕾舞裡有一種舞姿叫做Arabesque,指的是把腿舉起來,對舞者來說腿抬得越高越漂亮,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生理條件,所以就必須與腰和背妥協,不斷嘗試把身體往前傾,基於對芭蕾舞的愛,袁尚仁覺得這樣的妥協成就了完美舞姿。

袁尚仁回憶已逝台灣傑出舞者羅曼菲說:「舞蹈不是模仿,而是如何把身體裡的真我找到,並創造到角色上,在自己的身體裡找出可以動的方法。瑪莎‧葛蘭姆說:「『身體不會說謊。』說謊的身體上了舞台便不自在…」這些話啟發袁尚仁在舞蹈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個性,並把個性注入角色中,全然相信自己的身體舞出真我。

「Crack」
原文刊於cacao Vol.11《俄羅斯/愛》

關於舞者袁尚仁:編舞家、表演者與影像藝術家。出生於臺北,目前旅居葡萄牙。2009 年以一級榮譽學士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2008 年獲花旗 – 亞洲文化基金會獎助金。 2009 年獲俄羅斯波修瓦劇院獎助金。2010 年舞蹈影像「跳格」獲香港跳格舞蹈錄像比賽中國舞蹈錄像新人類獎。2012 年受邀於首爾國際舞蹈節駐村編舞。2013 年舞蹈影像「Outleap」獲匈牙利 Ork Kota Platform 4.0 舞蹈影像比賽特別獎。2013年作品「破」與「Inten(st)ion」受匈牙利 Touchpoint Art Foundation 邀請於布達佩斯演出。2013 年受邀前往韓國為 Shin 舞團創作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