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整理完這份片單的心得:電影本無種,貓派當自強。貓咪作為影視作品中邪惡反派的次數,近年來雖然已經大幅減少,但數量還是遠遠不及狗狗當主角的作品。為什麼呢?像街貓Bob那樣馴順的貓演員很罕見嗎?這個假設可能不正確,因為經典如《第凡內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異形》(Alien)都有牠們傑出的身影。所以是人類長期以來對貓狗的偏見囉?縱觀文明史,古埃及人將貓奉若神明,中國古人也不落人後,如南宋詩人陸游對貓族便極其寵溺,有詩為證:「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貓才進門便自慚家境貧困,供不起好吃好穿,這份用心比起當代貓奴絕不遜色。
那麼,問題只能出在曾將貓視為異端象徵的基督教文明了。僥倖的是,他們終於也理解到和貓咪共渡美好時光的幸福感和壓力緩解作用。我們在前言給貓咪們太多篇幅了?請見諒,因為片單中,已經有多部融化人心的狗狗電影,而且它們通通可以在Netflix上收看,從溫馨感性到激勵人心一應俱全。這個週末,貓狗是主角。
《寵物大明星》(Pet Stars)2021
出現在節目中的主要人物,地位差不多等同於動物們的經紀人,張口就是行銷經,腦袋總轉著如何讓別人的愛寵在社群網站上得到更多曝光,爭取商業廣告或電影演出等想法。滿滿的利益考量與包裝,確實讓人在剛接觸時感到荒謬,甚至倒胃口,「她們真的關心寵物嗎?」然而,隨著節目的進展,你會開始尊重這份職業——因為貓貓狗狗們得到很好的照顧,看起來健康而快樂,而這一點並不會因為追求節目效果而犧牲。一言以蔽之,《寵物大明星》是動物版抖音,喜歡蠢萌模樣的觀眾,千萬別錯過這精心策劃的豐盛什錦。
《#全民_瘋喵》(#cats_the_mewvie)2020

貓咪如何征服網路?這種現象與當代人類的關係又是什麼?好吧,這不會是你收看《全民瘋喵》的最初動機,也不會是第一個產生的問題意識,但這支紀錄片確實很有趣,能夠滿足那些除了看貓網紅和貓哏圖外,還希望進一步瞭解該現象與科技進步的聯繫。聽起來很學院派,但絕不無聊,因為那和你我被貓哏圖逗樂的原因很相似——我們試圖弄懂貓究竟想表達些什麼,這當然也包括牠掀起的文化現象。
《最愛喵星人:我貓威武》(Kitty Love: An Homage to Cats)2021
在結束知識性討論後,你該重回迷因和搞笑影片的懷抱。《最愛喵星人》有著號稱「荷蘭最有名的貓」、「貓界喬治.克隆尼」的阿巴圖圖(Abatutu)擔任旁白。有鑒於此,你很難將這支充滿人類揣想的貓咪思維的作品歸類為紀錄片,它更接近側拍寵物傻事的家庭影片集錦,並且以一種有點假掰的名人隨行採訪風格呈現。但對身為貓奴的你而言,關於貓的一切,只管買單就對了。
《王牌狗狗訓練師》(Canine Intervention)2021
典型的犬類教養實境秀,但那些宛如肖像照的狗狗鏡頭,著實讓人著迷——令你深刻感受到這個物種的高貴及敏感。單從片名來看,這應該是個娛樂性很夠的節目,但它比任何人想像的都還要嚴肅深沈。節目中的訓練師對犬類教養有一套細膩、人性化的見解,而他的任務是協助那些因為過往創傷,而變得具有無比攻擊性的狗。否則,牠們會因為攻擊人類的紀錄而被安樂死。儘管你不大可能照節目中的方式訓練你的狗,分析牠的心思,但《王牌狗狗訓練師》能給所有愛狗人士帶來良好的感受。
《摯狗伴我行》(Dogs)2018-
假如光是看著狗狗嬉戲小睡便能給你帶來幸福感,你沒有理由不喜歡《摯狗伴我行》,它策重於狗和人類的連結,以六個來自不同國家的故事,探討狗在人類的生活中能扮演多重要的角色——甚至讓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虛此行。用最嚴格的標準檢視的話,《摯狗》有時更像是基於事實改編的電影,導演描寫情感的手法有些流俗,部分情節安排也有製作過度的嫌疑,例如明顯因為戲劇性而補拍,卻不真有必要的橋段。但反過來說,那也是優點,它們令這一系列的紀錄片顯得優雅、引人入勝。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A Whisker Away)2020|導演:佐藤順一、 柴山智隆
你想變成貓嗎?為什麼你想變成貓呢?《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講述的是一名偶然獲得變身成貓的能力的少女,仰賴其能力逃畢生活中心煩的一切:離異的父母、無望的戀情。當她變身成貓時,這些障礙彷彿不存在——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做回人呢?原因在於,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在這個故事中,變身設定可以視為心理防衛機制的隱喻,是退化(regression,以不符年齡、幼稚的行為回應壓力)的一種表現,不過,《想哭》並不試圖祛除貓這個族群與生俱來的神秘氣質,而是藉異想天開的情節,高度的奇幻色彩處理少女心事。
《白牙》(White Fang)2018|導演:亞歷山卓・亞斯皮加列斯
在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看過不少會講話的動物,牠們雖然保留部分習性,但基本上就是披著貓皮狗皮獅子皮的人。而《白牙》的主角雖然是狼狗混血的鬥犬,但它不是你熟悉的那種迪士尼動畫,而是盡可能忠實於自然力量展示,那意味著嚴苛的生存環境,留強汰弱的叢林法則。《白牙》改編自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同名小說,它的溫柔時刻植基於潛伏的威脅下,當然,即使是青史留名的大作家,也不可能真正揣摩出野性驅使的思維,但這部作品有足夠的鋪陳,讓你感受到主角身上那股回歸自然的衝動。當我們以動物為主角時,有沒有可能在不過度人性化的前提下,表現牠們的本能,以及經受文明洗禮/摧殘的特徵?《白牙》做出良好的示範。
《年少十七》(Diecisiete)2019|導演:丹尼爾.桑切斯.阿雷瓦洛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是位憤怒的年輕人,自他被帶到少年輔育院接受矯治以來,已經有二十次的逃亡紀錄。唯一能平撫他的戾氣的,是每週與動物收容所中的狗狗會面的時間。在得知矚意的小狗被人領養以後,他決定再次潛逃。《年少十七》有些陰鬱,卻帶有一種苦中作樂的幽默感,令你聯想到《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它帶你進入這個世界的方式不是刺激緊張的公路旅程,而是逐步成形的角色。我們得承認,雖然寵物是劇情的啟動點,故事重心卻擺在家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但無論如何,《年少十七》都很迷人,足夠打動你。
《小狗班吉》(Benji)2018|導演:布蘭登.坎普
這是一部古典,卻給人帶來驚喜的電影。導演只憑藉攝影及剪輯,便將狗演員的感情、牠如何感知這個世界,以及與人類夥伴的關係表達的活靈活現,眼神動作通通到位。當他們第一次彼此互視時,你知道有什麼無形的東西正在發生。《小狗班吉》的目標客群是兒童族群,對於年紀稍長的觀眾而言,牠的冒險故事可能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但這部作品的樸實、坦率,仍能為你帶來良好的觀影體驗。
《汪犬學伴》(The Healing Powers of Dude)2020
就某些角度而言,《汪犬學伴》很是中規中矩,主角是將步入新環境的害羞男孩,有著喜歡講冷笑話挖苦人,卻始終關心他的家人。以上特質讓它看起來和其他的家庭喜劇沒有兩樣,然而我們的小男主角真的有些心理方面的麻煩,他有社交恐懼症。連帶地,跟在他身旁也不是只曉得吃和睡的小麻煩,而是情緒支持犬。這樣的嘗試很容易淪為剝削與消費,但編劇做的還不錯,它以輕鬆詼諧的場景,來呈現主角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儘管在喜劇調性下,它勢必難以呈現該種疾病的全貌,但作為使人放鬆的小品,絕對闔家觀賞。要是他們不讓狗狗有內心獨白那就更好了。
▌企劃編輯: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