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歌手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在紀念同為歌手的珍妮絲.賈普琳(Janis Joplin)的《切爾西旅館 No.2》(Chelsea Hotel #2)中這樣唱道:「妳一再重申妳喜歡英俊美男/但我會是例外/妳見到同我們一般的人會握緊拳頭/那些被『美麗』壓迫的人/妳讓自己鎮定下來,說/無所謂,我們還有音樂」。
婚姻離不開現實考量,愛情卻可能在一無所有中誕生,但不能否認,破碎也有自己的華麗,它能夠深深地扎進內心,無論一個人有過多少情感往事,依舊叫他靈魂顫慄。本週介紹的十部電影,便是如此這般的不理性。畢竟,要是任何事情都謀定而後動,這個世界會損失許多精彩的故事。
《怪胎》(IweirDO)2020|導演:廖明毅
引用精神疾病作為故事題材不是什麼新穎的手法,但以沒來由的發病與痊癒,隱喻愛情的生起滅盡,《怪胎》卻有其獨樹一幟的巧思。有些戀愛經驗,就算你不將它稱作災難,多半也無法理解自己為何那樣的一頭熱,進而對有過的幻覺啞然失笑,而編導便是將這樣的滋味以喜感包裝;倘若你捕捉到電影中的訊息,亦能為此發笑,那麼,你或已明白委曲求全不是瀕危感情的答案。
《新橋戀人》(Les Amants du Pont-Neuf)1991|導演:萊奧斯.卡拉克斯
故事發生在90年代,巴黎最古老的橋「新橋」(Pont Neuf)維修期間,該地點成了無家可歸者的去處。寄居在橋上的人是癮君子與流浪漢,某日卻來了名不速之客:一位家世背景與兩人大相逕庭、因為感情因素與眼疾而甘願流落街頭的女畫家。
電影開篇便能讓你感受到滲透進靈魂的匱乏與孤獨,以及在人性邊陲上衍生的,宛如國王般驕縱的癲狂。癲狂與社會絕緣,疾病致生的身心疏離感卻拉近了兩者間的距離,編導便是藉此營造相濡以沫的浪漫。《新橋戀人》摹寫愛情中的自私及頹廢,展望的卻是雨過天青的未來。
《歐洲歌唱大賽:火焰傳說》(Eurovision Song Contest: The Story of Fire Saga)2020|導演:大衛.多布金
本作片名看起來像日本綜藝節目,「歐洲歌唱大賽」卻不是瞎編出來的,而是擁有六十年歷史的歐陸文化盛事;然而,它的子標題與領銜主演威爾.法洛(Will Ferrell)也說明了這部電影肯定不會正經到哪裡去。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均屆中年,自小成為歌唱藝術家的念頭仍是空想,卻將兩人緊緊相連。隨著現實生活中的不利因素接踵而來,扭轉命運的唯一出路便是參加歌唱比賽。
《歐洲》是一部無厘頭傻到底的電影,但如果你對冰島風景、音樂,抑或大製作流行歌曲感興趣,本片能在輕鬆愉快之餘,帶給你額外驚喜。
《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2012|導演:大衛.歐.羅素
電影中的男主角因為目睹妻子出軌,以致精神崩潰。治療期間,他每個日子都抱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種種為贏回妻子芳心所做的努力,看在其他人眼中卻是病情加重的跡象。實際上,那樣的偏執也確實自欺欺人,過剩的自我意識更連累了人際關係。直到同樣也罹患精神疾病的女主角出現,兩人才在互動中逐步挽回脫序的人生。
《派特的幸福劇本》透過刻劃精神病患者的反常言行,述說經典的愛情故事:男女其中一方的心防因為某些契機被打破,儘管當下他們的反應可能是盛怒或焦慮,卻也因為對方洞悉了自己的弱點/柔軟,而萌生愛意。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2015|導演:薩姆.泰勒.伍德
故事講述一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機緣巧合下結識英俊多金的企業鉅子,這廂全心追求情感交流,那廂只在乎肉體互動,兩人走一塊自然離不開男女情感博弈及權力消長,只是小說作者和編導都卯足了勁,以露骨性愛刻劃不對等關係再平衡的過程。
作為一部名聞遐邇的大尺度主流商業電影,《格雷》其實很純情。有別於官能刺激壓倒一切的三級片或粉紅電影,它的軸心穩穩地放置在無可披靡的愛之上,性虐因而衍生正面的意涵,其中有溝通、包容,以及脆弱的修復。
《怪ㄎㄚ情緣》(Secretary)2002|導演:史帝芬.薛伯格
《怪ㄎㄚ情緣》中有性虐意象,也有位名叫格雷(Grey)的男主角,但在情慾描寫層面,導演的作法多半是點到為止,更專注在施虐者與受虐者的顧盼進退:不愉快童年所致的自殘傾向,可藉由上司的苛刻刁難遏止,而上司也因為逆來順受的下屬緩解了性格中的壓抑。儘管在保守文化中,性虐被視為不體面的禁忌,本作的神來之筆——受虐者以終極的順從懾服施虐者,卻吻合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詮釋:「自基督教問世,主體總是歷盡磨難,造成了受苦客方變為情感主方的逆轉。」
《空氣人形》(Air Doll)2009|導演:是枝裕和
《空氣人形》是一則現代寓言:在擁擠緊湊的城市裡,失落的靈魂老老少少比鄰而居,誰也沒有為誰帶來溫暖,因為一切需求與出口都有替代品。
本作有些類似小木偶皮諾丘的變體,一具被主人當作性伴侶的空氣娃娃,某日忽然擁有了自我意識,她私自外出體驗人類生活,也確認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定位--然而,就算是最友善的人類,待她也是重複著賦予及剝奪;對內心空洞的城市人而言,「愛」所涉及到的,似乎只是收與放的權力。
電影流露悲觀的情緒,但在某種意義上,空氣娃娃主角卻是幸運的:她在對自己感受到的生命點滴麻木厭煩前,便已逝去。
《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2015|導演:尤格.藍西莫
本作有著慘澹陰鬱的色調,及近未來的背景設定,反烏托邦氣質包裝的卻是滿滿荒謬的情節,演員們一本正經的演出,更增添了它的諷刺意味。《單身動物園》的世界存在著兩個對立的極端觀點,一方無止盡的吹捧婚姻戀愛,對單身者毫不寬待,一方則信奉單身至上,致力拆散情侶以證明世上無真愛。兩者看似水火不容,表達的無非是對感情關係的迷思:明明屬於你情我願的私領域,卻受到各種期待的制肘。既有的偏見與歧視,令進入一段關係無異於自虐自殘。
故事尾聲,導演留下開放性的結局,或說明了,在當隻長命百歲的龍蝦,與委屈自我配合情人間,抉擇並不那麼容易。
《閃靈殺手》(Natural Born Killers)1994|導演:奧利佛.史東
由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執導,敘事及影像風格卻非常不奧立佛.史東的電影。這種錯亂感得歸功(或歸咎)於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所撰寫的劇本。叫人目不暇給、甚至嫌棄紊亂的影像,使本作巧妙地成為它自身所欲批判的對象:將逾越道德律法的殘忍行徑給娛樂化的大眾媒體。
《閃靈殺手》是部公路電影,以一對亡命鴛鴦在流亡過程中所犯下的一件件殺人案件堆疊而成。但你不難發現,相較故事裡其他道貌岸然的惡性,男女主角縱使不可饒恕,卻不見得如何罪孽深重。
《花火》(Hana-bi)1997|導演:北野武
關於這部電影的一切都是冷硬的,例如對話,演員的表情與姿態,以及暴力。沉默與留白創造了渲染情感的空間,你可能不會認同角色行動的內在邏輯,但它的呈現卻具有絕對的說服力。編導演三位一體的北野武(再次)演出不近人情的凶暴男人,他曾經是名警察,因為某次值勤同伴一死一癱瘓引咎辭職,而後儘管依賴借貸度日,對上門討債的黑幫仍毫不客氣地飽以老拳;但同一名男人,在妻子身邊卻時常表露出不自在、像小孩子般羞澀的反應。
在這部電影中,行動、旅行是為徹底拋棄幻夢,而不帶任何願望及目的;花火,是轉瞬即逝的夜裡光燦,也是朗朗白日下的槍管硝煙。
▌企劃編輯: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