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喜歡露營,甚至有一套自己的營地娛樂清單,「泡茶」這一項卻不一定能出現在你的清單上。我們說的可不是把茶包扔進馬克杯沖熱水那種泡茶——但也非你童年記憶裡,那種祖父母叔伯輩手續繁複,在實心的原木大茶盤上蒸氣淋漓地沏泡的潮汕功夫泡,而是更偏愛輕盈俐落,整個流程、器具更為洗鍊簡約的當代茶道。
看到茶道兩個字,可能從你腦海中浮起的畫面是一間幽冷如石的茶室,要不就是好奇它與日式的煎茶道及抹茶道的關聯性。不過,「蕪遊」的主理人董紜綺卻指出,台灣當代茶道是目前還無法定義的流派,它的特色是遇招接招,看茶泡茶,管它是來自日本、中國、印度。不拘泥於單一產地品種,恰如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人民特性,能兼容多元,「因應不同茶品,用最適當的方式呈現沖泡,就是台灣茶道最可愛、最多變化的地方。」


如果屬於台灣的茶道還沒定型,它為什麼不能發生在戶外?
儘管在許多場合裡,茶室對於喝茶的氛圍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對「蕪遊」而言,讓泡茶這件事發生在戶外,同樣也是台灣茶道的可能性之一。
「其實一開始的想法並不是要創立一個品牌,只是在參加過很多次茶會和市集以後,對於活動的細節與呈現方式有些自己的想法。」董紜綺說:「我平時的興趣是露營及泡茶,那有沒有可能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呢?」
董紜綺說自己從以前就是個哪怕車廂塞得再滿,只要出門露營都會帶上一整套茶具的人。早些年,董紜綺的朋友見到她在營區泡茶,可能會隨手來上一杯,卻不覺得茶之於露營是必要的事物。「大家普遍認為露營已經夠克難了,何苦再刁難自己——就我一個喜歡泡茶,不怕煩。」她揶揄了自己一句,隨後說道:「不過,在露營成為一種風潮,甚至是個人生活風格的展示以後,我相信人們會想嘗試一些更有個性的事情。」
「蕪遊」是由董紜綺與陳亭芸擔任主理人的市集品牌,董紜綺在茶界歷練多年,主要扮演各界溝通的橋樑,既要與茶商茶農接觸,也要和各種面向茶道具的作家聯繫,而你在建案、品牌開幕活動見過的茶室,也很可能是她接受委託協辦的。與董紜綺的資歷比起來,陳亭芸雖然家住在南投茶產區,從前對喝茶卻只有一般般的熱情。
「董紜綺可以算是我的鄰居。」陳亭芸笑著說:「但我會認識她,是好幾年前,有一次在台南十平吃飯時看到一個藤編保溫瓶,非常喜歡,就問老闆哪裡買得到後,才認識當時在做選物販售的董紜綺。」與董紜綺成為朋友後,喝茶於陳亭芸才成為一件生活化的事情。在「蕪遊」裡,董紜綺擔任想法開發,陳亭芸負責後續實踐,檢視董紜綺提出的方案的可執行性與品牌合作,「我家裡雖然不是經營茶行,卻時常能接觸這個產業裡的人,茶產業裡大部分的人觀念還是較保守,希望可以藉由不同型態的交流,讓大家能找到更多可能性。所以我們做『蕪遊』,一個讓交流可能發生的平台。」
在唐代,茶是貴族的優雅;在當代,它屬於所有人
「蕪遊」,來自於兩人都喜歡有機茶、野放茶,進而想在品牌裡突出野地,帶領大家到自然環境裡的感覺。作為一個以茶為軸心的戶外市集品牌,蕪遊追求不同以往的喝茶體驗,藉著引入年輕化的品牌、有想法的茶人,使茶道擺脫過份拘謹重禮節的刻板印象。她們對「完整的茶道體驗」有一番妙解:茶會為什麼不能是另一種喝下午茶,度過悠閒時光的形式呢?同理,茶會結束後也不必急著回家,上市集走走也無不可。
那麼「蕪遊」是如何進行選品的呢?董紜綺說,她在學習茶道以前是個對美、選品不甚敏感的人,但在進入這個產業以後因為設計茶席、茶空間的需要而接觸不同領域的專家達人,「茶就像觸發生活另一個未知面向的開關,而這也是我們對品牌的期待。我們當然會希望攤位內容與茶、戶外露營活動相關,但任何對提升『茶生活』品質有幫助的品牌,也會優先納入考量。它不非得要名聲顯赫不可,只要能好好處理消費者的問題、好奇,讓顧客覺得自己因為來了蕪遊而能有收穫,那就很夠了。」
近期「蕪遊」與CUYSINE展開合作,將CUYSINE偕同13 Hill共同推出「詩詠盛世 貴妃宴」帶入山林之中。CUYSINE以盛唐飲食、藝術發展至巔峰的豐美薈萃,延伸出當代全新餐飲體驗,也藉此顛覆品茶在過去,只是特定階級的專屬逸趣;董紜綺認為「詩詠盛世 貴妃宴」揉合茶餐,即使茶為配角,但無論主次,皆能勝任,「茶是可以自然融入生活中的,生活有多少面向,茶便能有多少搭配。」
如果你是原本對茶便有理解的人,可能會通過「蕪遊」而愛上把茶帶到戶外的想法,即便你是純粹的露營愛好者,更習慣在營地沖一壺熱咖啡,也可能因為她們的活動而改變對茶的想法。泡茶並不Old School,論時髦,它一點也不輸給咖啡。
「準備好來野放自己吧! 」這不僅是兩位主理人給參與民眾的喊話,也是給品牌的呼籲,蕪遊的副標「品牌野放季」正是提示。在面對沒有固定光照、氣溫、濕度,只有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戶外,品牌該如何呈現它們的產品或是選物?「我們沒有答案,但可以一起試著理解,設計解決方法。只有一件事是關鍵的,那就是打開你的心——野放的不僅是你的行動,還有你的心。」

▌採訪報導:康樂|照片提供:蕪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