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不僅被認為是性革命的警笛,她還風靡了巴黎與世界,從此人們只要提及性感二字,都會聯想到他,他就是性感的化身。出身自巴黎,少女時期即被挖掘擔任模特兒,1952年穿著比基尼演出首部電影《穿比基尼的姑娘》,從此奠定性感女星地位,作為年輕、充滿活力以及叛逆的法國年輕女人形象,並結合他在電影中毫無歉意到坦率的性慾,推動了美麗結合大膽的全球比基尼神話。

魔鬼的象徵,也是最自由的典範
在電影《穿比基尼的姑娘》中,碧姬.芭杜身穿無肩帶比基尼,搔首弄姿、豐腴且少女感未完全消褪的形象,令人神迷,她的性感超出彼時社會對於女性的尺度想像。1958年梵蒂岡甚至將他視為魔鬼的象徵,但這並不能阻止性解放的洶湧思潮,每個女孩都對可以展現自我和性感的服裝,感到躍躍欲試,比基尼時尚隨之蔓延,60年代說是比基尼的時代也不為過。在那同一時期,人們評論碧姬.芭杜的舉止充滿隨性和灑脫之情,放眼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孩無一不學習她的穿著、髮型,甚至是走路扭腰擺臀的姿態也毫不保留的仿效。
1956年碧姬.芭杜憑藉《上帝創造女人》一角獲得國際認可,成為當年好萊塢最賣座的外語片,他在片中的舞蹈身段,不斷被後世法國電影所傳頌與模仿,他展演的性感是挑釁的,加以不顧一切的個人特質,挑戰彼時父權社會,也引起法國知識份子的熱列關注,西蒙波娃甚至將他描述為女性歷史的火車頭,宣稱他是全法國第一也是最自由的女性。

西蒙波娃在他的著作中,詳細描述他眼中的碧姬.芭杜,「他不叛逆也不道德,這就是為什麼道德沒有機會靠近他,善與惡是她做夢也都想像不到約定成俗的一部分。他不會試圖挑釁,他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跟義務是什麼。他隨心所欲,他餓了就吃,做愛也相當簡單,在他看來,慾望和享樂比戒律和慣例更真實。他不批評任何人,他只是隨心所欲的做他想做的事,這就是令人不安的地方。」
只熱愛真實的生活
即使他在電影中的風采,吸引了萬千注目,但他對於表演其實從未產生過真正的熱情,他認為表演只是謀生手段,在片場他總會感到厭煩和惱火,因為他鄙視電影業的虛假,他會不耐煩的等待電影結束,以便回到他真正的生活——和他所愛的人在一起,和朋友們旅行,談吉他或跳舞,在他的別墅裡享受陽光。這樣的他,仍然讓英國電影學院頒發一座最佳外國女演員獎給他。

直到1973年碧姬.芭杜從演藝圈退休時,一共演出了47部電影,還有多部音樂劇,並錄製了60多首歌曲,退休後,他成為了一名動物權利活動家,並創辦同名基金會。他從六零年代走來,他不可馴化的風度猶在,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到興奮的女性之一。
▌整理報導:林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