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曉得要渡過一個工作日有多難。即使抱持著樂觀的心情來面對接下來的數個小時,到途中恐怕也感到筋疲力盡了。這時你可能會想起過去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以來累積的壓力,有多少個夜晚睡眠不足,它們都像遊戲裡的負面狀態——你彷彿能見到浮在半空中的血量表不斷-1、 -1、-1(不過要是你真的看到了,我們建議你去找醫生)。
這導致我們依賴那些能夠維持清醒狀態的東西,咖啡,濃茶,B群。當然,面對疲勞,你最需要的是健康的飲食、充足睡眠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過,日常生活中同樣也有一些無意識的壞習慣,點點滴滴的消耗著我們的能量。
觀看令人情緒激動的節目
好吧,我們知道世界盃已經開打,對心儀隊伍的賽事,你一定也是不分晝夜地連線收看。無論賽果於你是喜是憂——就好比阿根廷對沙烏地的首戰讓不少人上天台排隊,賽後多半會感到精神萎靡。這是為什麼?你並沒有下場踢球啊?
即使是在電視或平板前收看比賽,你實際上是用不同方式感知世界,獲得從未體驗過的各種情感。無論那來自賽場上的足球員,還是周邊吶喊的觀眾,這些超高強度、持續整整九十分鐘的情緒,都會導致你的大腦陷入亢奮的狀態,以致需要額外的努力來調節這些情緒變化信號。不僅熱血沸騰的賽事會造成如此結果,醞釀消極情緒的節目或電影也是如此,最終,它們都會導致精神疲勞和注意力難以集中。
問題該如何解決?或許你該試著設定每周觀看這些節目的時間,規定自己只在周末或休息日才收看,或轉向一些更為平和的節目,比如穩紮穩打的紀錄片,藉此控制一天內的情緒累積。此外還有個方法,留意哪些主題特別容易消耗你的精力,盡量避免——當然,以上管道在世界盃期間根本不可能,搞不好你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是正趕著回家收看直播途中呢。
兩餐相隔時間不要太長
我們從食物中的營養素獲取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尤其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是人體主要和首選的能量來源,我們的肝臟會將碳水化合物合成為肝醣,並在身體處於低血糖時,作為儲備能量使用,不過,這種儲備能量大約只能供應三到六小時,因此長時間不進食會引發生理和心理機制,產生進食慾望——通常,這會導致對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的強烈渴望。
當我們進食過多碳水化合物,胰島素便會上升以降低血糖,當血糖過度降低時,便會造成昏昏欲睡的結果。一般來說,兩餐相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五個小時。
桌面太凌亂
據說天才的辦公桌都很亂,但實在沒必要在工作忙碌時測試自己是不是個天才。在凌亂的環境工作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結果就是你得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任務,而注意力與精力只會每下愈況。每天花十到十五分鐘整理你的工作空間,確認需要的一切都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上,這麼作可以創造積極的儀式感。
過早作計劃
凡事需作計劃,合理分配時間——這裡的重點不是計劃,而是合理。當你的計劃變成毫無彈性的義務,你就是一直活在明天而非當下,不斷加劇的焦慮會妨礙你保持專注和效率,以致工作動力低下。這不是叫你從此不作規畫了,而是在那些強制性事項(如工作截止日、會議日、約會、家庭活動)以外,為興趣嗜好、無所事事保留時間,此外,你也可以為何時開始做規劃設定限制,這可以讓你對生活享有控制感及自由。
同時開啟多個頁面
使用瀏覽器最害怕遇到的情況是什麼?是你不斷的被網頁上的廣告、關鍵字而吸引,而開啟超連結或開新網頁檢索,等到回過神來,你面對的是一個包含十幾個網頁的瀏覽器頁面。你以為自己吸收了很多,卻是一無所得。
同時開啟多個頁面會讓你產生工作順利進行的幻覺,實際上那是沒有效率的。假如你的工作需要持續檢索資料,或來回在多個工作頁面切換,可以每隔一個小時便問問自己,當前處理的內容最需要的是什麼?把那些無關的頁面關掉,讓視野清爽些,避免大腦記憶體不足的情形發生。
電話響起立刻接
在習慣使用通訊軟體的年代,人們越來越害怕接聽電話,這與交流習慣改變有關。不過,「講電話」的確是件勞心勞力的事情,你得試著在對方看不到你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的情況下處理對話,這對大腦絕對是項負荷,而且一般來說,在通話結束後你還需要20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恢復注意力。
在接聽電話前,可以先自問這是不是暫停工作的好時機,或是事前與同事和家人溝通,詢問能否在撥話前先給你一個訊息確認狀況。你絕對不想在創作力旺盛時接聽電話的,絕對不想。
被緊急任務叫停
有時你會不得不放下手邊任務,以處理即將到來或突發的狀況。但切換自如從來不是我們大腦的長項,一部分的注意力仍會殘留在被中止的任務上,以致我們的大腦要加倍地運轉以保持專注,當這種情況發生得越頻繁,可想而知的後果便是疲乏。
所謂的緊急狀況,也包括手機軟體跳出的通知,因此最好預防干擾的手段,就是修改電腦或手機上的提示功能,由你來決定什麼時間點檢查新進訊息。如果你還是得停下手上的工作,可以先為剩下的工作打一份草稿,減少注意力殘留的問題發生,避免它們陰魂不散地困擾著你。
適時調整姿勢
姿勢不良會帶來肌肉痠痛及疲勞,但要在工作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姿態也是件難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使用那些伏人體工學的矯正產品,或是加強鍛鍊自己的核心肌群。
錯誤的呼吸方式
呼吸不全然是無意識的,實際上,它會隨我們的精神狀態而牽動。如淺呼吸(Shallow breathing,僅將少量空氣吸入胸腔)會減少身體吸入的氧氣量,連帶影響血液運輸到器官及細胞的氧氣量。錯誤的呼吸,會加劇焦慮,引發疲勞。當你察覺到自己特別緊張或感到壓力時,可以進行幾次深呼吸,在工作休息期間或一天開始及結束的時候練習橫膈膜呼吸,這麼做可以改善淺呼吸的習慣。
不斷累積的小任務
給某人回簡訊、訂美食外送、在日曆預約競標商品截止時間……這些無意間累積起來的如沙小事,就是焦慮與精神負擔的來源。最理想的情況下,任何不到五分鐘就能搞定的任務都應該立刻完成,如果不能在五分鐘內完成,也別把它們留在腦袋裡,而是寫成待辦清單,從心理上認知它們最終會得到妥善的處理。假如這些小任務沒有急迫性,也可以每周分配固定的時間一口氣完成,將待辦事項帶來的壓力轉化為成就感及其他正向體驗。
晚上依然燈火通明
燈火通明的房間會抑止大腦釋放褪黑激素,你的睡眠周期會因此被打亂,導致失眠、睡眠質量低落和疲倦等後果。在太陽下山以後,你該試著調暗房間裡的照明,或不要點亮那麼多盞燈。此外,將手機調整為夜間模式,對睡眠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較小。
對「理想的生活模式」照單全收
生活在這個時代,無時不刻都有人來教你應該如何生活。見賢思齊是好事,但如果對別人的建議照單全收,而不試圖去調整、符合自己的現實條件,成效低落也就不難想見了。更壞的是,你可能會產生自己不如人的想法,進而生出沮喪、失望等負面情緒。
我們都嚮往更好的生活,有些人可能快你一步,但這不代表你只能依循同樣的路徑才能達到相同的結果。在接受任何意見前,請先確定你的起點和想抵達的地方。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