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流傳度並沒有那麼廣,但以中世紀手抄本插畫為素材的迷因圖的確存在,而且庫存量頗為可觀。這是因為你無法再找到另一時期的藝術作品能像它們那樣富有寓言色彩——或說,既古怪又沒什麼道理。
這些手抄本插圖的內容,如向小動物傳道的狐狸、口吐青蛙的修道院僧侶、用觸角和騎士短兵相接的蝸牛、一口吞下半個人的巨魚,以及面露安詳,實際上正遭受血腥折磨的人類圖像,我們很難區辨那是隱含訊息的諷刺警語,還是無意識恐懼的表達,但它們雷同的主題、無處不在的事實,或也提示著此一時期的人類精神狀態:藝術為宗教服務。
這可能也說明了,為什麼這些插圖的製作人沒有把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運用到手抄本以外的場合。在歐陸歷史中,最早的企業標誌設計可追溯到以人為本的文藝復興時期,但要是我今天所熟知的大品牌們穿越回中世紀、並且在中世紀掀起一股logo狂熱的話,它們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這是俄羅斯藝術家Ilya Stallone的疑問,而他更以不亞於前輩的想像力,讓這些品牌在適應中世紀消費者的品味需求之餘,仍能保留其形象的基本要素。試著把網頁滑慢點,你能從以下中世紀logo中猜出幾個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