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emo噴成塗鴉,專訪塗鴉藝術家DISK與SONG:兩廳院要髒的、要我們大膽畫出心之所向|cacao 可口

這天,和「FLOW DOWN 浮流道」成員DISKSONG約在兩廳院地下室一處角落聊創作。這裡是他們今年初接受新點子實驗場邀請,以emo為題,花了5天用塗鴉把廢車道改造成360度奇幻場景的地方。

攝影|李鑑恒

當塗鴉變得無害,不代表內心沒有奮戰

關於創作日常,DISK聊起自己習慣下午抵達工作室,把貓餵飽、沖杯咖啡,拿起筆有感覺,一畫可能就是整夜;苦無下手靈感,就再抽根菸、聊聊天,或是等待圖像在煙霧中慢慢浮現,直到天亮之際,才終於入睡。「我只要一離開工作的地方,就會很沒有安全感。」

而SONG則開玩笑說自己正在努力當個盡責的自由業,不定時出現在工作室,腦子也不總是想著畫畫。如果同樣給兩人兩周時間創作,DISK會花兩個禮拜慢慢搞,SONG則緩緩來,遇到有想法就先記下,抓緊最後一天,到工作室用幾小時完工。

攝影|李鑑恒

截然不同的創作風格,但一樣的是以塗鴉為業的這些年,各自都有自己的坎要過。2018年,兩人與夥伴Philip共同創立「浮流道 FLOW DOWN」,相互協助之下,合作商案變多,而塗鴉文化逐漸被看見,他們也跨界參與許多展覽,如前年在朱銘美術館舉辦的《無限-塗鴉俱樂部》,亦是台灣塗鴉史上的里程碑。

說到這,SONG指出那場展覽其實是個轉捩點,原先不停衝刺的他,辦完展覽後,開始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而DISK的狀況是,把興趣變工作後,疲乏跟茫然一起來。案子變多,懷疑也更多,兩人有時配合業主要求,有時想盡力展現專業,但仔細琢磨後,發現自己其實漏洞百出——街頭塗鴉原本的野性還在嗎?這麼做對嗎?搞到最後,下筆全是壓力。

髒的、野的、只有塗鴉能給的

SONG 塗鴉作品
DISK 塗鴉作品

這可能是藝術家普遍的emo時刻,知道自己卡住,卻又不知道如何解決。問他們很常這樣嗎?「每天啊!」,兩人回得輕鬆,可惜無奈不像煙會散。

在這樣的狀態下,持續好一陣。去年兩人接到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邀約,期待也怕受傷害,一開始想按照過去合作案的心態做,但沒想到兩廳院不買單,提案被打掉的原因是,「太過精緻、太有流程感」。這一句話是重擊,也是提醒。

「過去我們只有遇過要求要乾淨,沒有遇過要求要髒的。」SONG面對這樣的開放性,大感意外,「兩廳院還跟我們說可以亂畫!」於是兩人終於放下過往接商案的自我審查,認清手腳是利器,不是束縛,SONG從自身經驗挖掘emo元素,可能是懸浮於空中的流動情緒,也可能是壓抑於內心的深埋憂鬱,再由 DISK將這些元素拆解重組成流暢的空間意象,最終成品,沒有失卻半點初心。

完成兩廳院廢車道創作後將近半年,茫然跟自我否定有時還是會找上兩人,但卡住的時候,彼此就互相鼓勵,「隨便一點也可以!」或是在新發現的廢墟,和夥伴一起單純享受創作,一筆一筆地填色、做層次,再到最後收邊、拉線,一個個色塊被框成具體圖像,讓塗鴉回歸塗鴉,讓創作長出份量。

「該做得像藝術品嗎?可以被人收藏的那種。」「要繼續和國外頂尖藝術家比較嗎?」SONG在這個階段,看淡也看破很多東西,「放得開就還好,自我否定到最後,真的會把自己救回來的,還是塗鴉。」emo有時氾濫,不全然無解,兩人背向人群,相信只要順著真心,就能持續創造只有塗鴉才能給出的東西。

攝影|李鑑恒

2023 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 演出資訊|

即將上演:

06/30-07/02|趙偉丞《跳躍少年》

07/14-07/16|李奧森《切割、破裂、凝聚、碾碎、警察》

更多詳情請見活動官網

▌核稿編輯:林圃君|圖文由兩廳院提供(採訪報導:陳姿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