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藝術盛事一樁接著一樁,你能想到的,或沒有預期的藝術家及其作品,都將紛紛齊聚台灣。藝術家與時間同行,凝鍊經驗與創意,將心神投入繪畫、攝影、雕塑及裝置等領域,面對世界,他們從不轉過頭去,並持續開創對話,時刻鑄造全新的可能性。
洛朗・格拉索 LAURENT GRASSO:TIME LEAVES

法國觀念藝術家洛朗.格拉索(Laurent Grasso, b. 1972)是當代最活躍而突出的藝術家之一,於巴黎生活與創作,這次展覽精選出其知名系列作品,包括《奧托》(OttO)、《研究過去》(Studies into the Past)、《未來植物集》(Future Herbarium)及《潘諾普忒斯》(Panoptes),匯聚了繪畫、雕塑、影像、霓虹燈裝置等多種媒介。他的創作實踐涉及對藝術史、時間、自然科學、視覺機制等議題的探索,運用新科技來演繹神聖(sacred)和無形(invisible)的概念。透過泛靈信仰及超自然現象等取徑,他嘗試讓無形事物具現眼前,創造迷宮般的神秘氛圍挑戰觀者所知與所感之邊界。
展覽日期:2023.5.10–2023.7.15
展覽地點:TAO ART
Ladies:劉玗+吳思嶔

劉玗、吳思嶔的作品形式多以錄像與空間裝置為主,其作品的構成要素多半圍繞在「人類如何觀看(感知/理解)自然」,本次創作計畫以十八世紀身兼博物學家與詩人身份的伊拉斯謨斯.達爾文(Erasmus Darwin)書寫的三首詩作為改編劇本,共分為三個章節,伴隨著達爾文在詩集中對於含羞草、疆南星、菟絲子三種植物的描述,融合了希臘神話故事的情節,以女性作為主體來描寫植物的感官、情慾、行為等,像是三位女性角色般呈現三種植物的特性,更加聚焦於擬人的想像,因此將計畫名稱取名為〈Ladies〉。
展覽日期:2023.4.15–2023.6.25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Roni Horn 羅尼・霍恩台灣個展

羅尼.霍恩在台灣首次公開場域舉辦個展,擅長將極簡主義的視覺語言,轉化為個人經驗和意義,自1970年代後期,霍恩開始發展她的創作生涯,創作形式涵蓋繪畫、攝影、雕塑及裝置,早期作品利用材料本身展現材質純粹的樣貌。此次展覽除了藝術家著名的玻璃雕塑系列之外,長型的字母雕塑和近期的攝影系列也會於展間中呈現。
關於此次展出的作品選件,Roni本人提到:「我的想法是依照文心收藏的兩件作品去做延伸,其實有很多是跟水的意象有關,像是White Dickinson的文字和以及一切,都和水有關係。我知道水在隨處都可見到,它甚至是一切的鏡子,特別是當今氣候變遷的問題,所以水對於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元素。」
展覽日期:2023.4.15–2023.7.16
展覽地點:文心藝所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高重黎長期對於影音工業的內在政治——從光學到聲學所聚合建制之情感/美學政治——的敏銳探問,顯得格外重要。他自行發明及手工產製影音機械裝置,主張重新把握自身與物的關係,重啟自我與生產的關聯,去創造自己的歷史。此展關注人與視聽技術的歷史和生產關係,展名引自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洞察歷史唯物論的關鍵名句,呈現高重黎橫跨四十年的系列創作——對攝影、電影、雕塑、動畫、影音機器等工業時間客體的批判性考掘,及其不斷審視自身生產條件之實踐。
展覽日期:2023.3.25–2023.6.25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佩塔.科因:北極星

紐約當代藝術重量級雕塑家與攝影家:佩塔.科因 Petah Coyne 將第三度訪台,展出個展「北極星」,用四件具標誌特色的懸垂式蠟雕,在民主消退、箝制戰爭中,表達對真理、正直與藝術的確信;此次個展「北極星」展出融合專利配方蠟、黑沙、羽毛和玻璃等標誌媒材所製成的蠟雕和攝影作品,靈感首次取自星辰:「北極星是幸運和引路之星,為所有尋找意義的人,找到內在的方向。」當世界和個人在政治、疫病、災害的沉重打擊而經歷了巨變之後,如何重拾希望、對焦內在、錘鍊目標,找到個人與集體的北極星?科因叩問此題,並以雕塑問答。
展覽日期:2023.5.7–2023.8
展覽地點:路由藝術
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

當代藝術家大衛.克拉耶伯(David Claerbout)1969年出生於比利時科瑞克(Kortfijk),畢業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Antwerp)及阿姆斯特丹皇家視覺藝術學院(Rijksak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克拉耶伯最初接受的是繪畫訓練,以其結合攝影、錄像、聲音及數位技術之創作聞名。透過對於動態和靜態、時間和速度以及聲音的操控與實驗,鬆動傳統視覺媒介界線,在其影像畫面中挹注多層次的時間性。克拉耶伯曾參與2004年台北雙年展展出,本次個展精選呈現自1996年以來創作之大型錄像作品,搭配系列繪畫手稿,運用展場獨特挑高空間,建構有別以往的觀展體驗。
展覽日期:2023.3.31–2023.6.25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 于軒個展

從2012年的「溫室計畫」、2013年的「溫室風景」、2018年的「溫室擬態」到2023年的「溫室地境」,于軒以「克萊因.赫茲」系列為名,緩慢地建造、還原一個存在於遙遠未來的虛構場景。在這個場景中,承載著人類擁抱科技樂觀主義(Technological Optimism)下而創生的未來社會,藉由于軒極度逼真的繪畫再現,觀者被置入一個恍若科幻電影的場所,重現克萊因.赫茲的實驗室。而在殘破且帶有末日氣息的現場,藝術家揭示了未來之虛幻飄渺與不可觸及,預言尚未到來的已成過去。正如同展名中的「α」(alpha)具有起始的意涵,以此和象徵終結的「Ω 」(omega)相對照,流轉循環,為時間的本質與最終意涵。
展覽日期:2023.5.6–2023.9.3
展覽地點:毓繡美術館
當戰時成為日常:烏克蘭女性的第 / 天

本次特展呈現俄烏戰爭發生後烏克蘭人的生活狀況,幫助民眾認識戰爭的背景,以及兩國長久以來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特展精選烏克蘭女性及性別歷史博物館《HERSTORY of the WAR》蒐集計畫中14則生命故事,該計畫自戰爭爆發後啟動,透過烏克蘭女性的書寫及影像記錄,述說在戰爭陰影下的生命歷程;烏克蘭二戰歷史博物館則提供4支動畫,呈現兒童在戰爭日常的圖文紀錄,反映對戰爭的感受與獨特視角。本次展覽更與臺灣獨立媒體《報導者》合作,展出記者深入烏克蘭採訪拍攝的珍貴影像。
展覽日期:2023.4.21–2023.11.21
展覽地點: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東信展:繁花.時敘

一舉推出100件展覽訂製「Block Flowers」,由藝術家精選百株台日區域性花卉,以凝結時間的概念封存花朵盛放之姿。透過花瓣、葉脈、根系的完整保存,引導觀者近距離凝視花卉的細節樣態,打造猶如百花圖鑑般的沉浸式展場。而「Drop Time」錄像作品則與攝影師椎木俊介(Shiinoki Shunsuke)共同創作,由影像縮時捕捉花卉由生而死的無盡循環。走入藝術家的花卉宇宙,探問當代花藝創作的更多可能。
展覽日期:2023.4.29–2023.7.23
展覽地點:NOKE忠泰樂生活
三廳電影-蘇匯宇個展

《三廳電影》(2023)是臺灣新媒體藝術家蘇匯宇至今最重要的機構展覽計劃,這個展覽特別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空間所打造。此一多媒體現地製作展覽,同時也是一個受到「三廳電影」這一類型化概念所啓發的電影拍攝計劃。「三廳電影」是1970年代臺灣電影的特殊類型片,多與三種場景有關,即「客廳」、「飯廳」和「舞廳╱咖啡廳」。其反映的是臺灣戒嚴時期(1949-1987)社會中的逃避主義和潛意識裡的反抗欲望。在這次展覽中,他將顛覆觀眾的功能與角色,把他們轉變為具主動性的參與者。觀眾在(被)身體展演的同時,情感上也將涉入其中,並於最終成為作品的共製者,此時,蘇匯宇也將美術館轉化為一個開放性的實驗場域。
展覽日期:2023.5.6–2023.7.16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整理報導:林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