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茶、防彈咖啡、無麩質…以為在追求健康,其實在踩雷:十種誤導你相信它們對身體有好處的食物|cacao 可口雜誌

人類與冠狀病毒的對抗,勢不可免地將發展為一場持久戰。在個人的層次,除了確實做好清潔防護措施,營養也同樣的重要。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便能鞏固免疫能力是老生常談,執行起來卻沒想像中容易。歸根究柢,是因為專家在這個時代的地位,遠不及社交媒體上毫無根據的傳言、食品市場五花八門的營銷手段來得有影響力,一般民眾也無從分辨那些以「健康」為噱頭的時髦飲食,究竟有幾分可信度。本篇文章整理出十項「大家都覺得很健康,實際上一點都不」的飲食習慣或產品,最後你會發現均衡營養的攝取,才是健康最根本的源頭。

果汁斷食(Juice Cleanse

營養學家最反感的飲食盲點第一名。果汁斷食,顧名思義就是不食用固體食物,只飲用果汁或者蔬果汁。普遍認為,定期執行二至七天的果汁斷食,可以排出體內有害的化學物質。好萊塢名人如珍妮佛.羅培茲(Jennifer Lopez)、瑪姬.葛倫霍(Maggie Gyllenhaal)都是該種飲食方式的粉絲。

Photo via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Wexner Medical Center

撇開我們對名人的迷思,你會發覺那其實一點道理也沒有。想要讓身體正常運作,你需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纖維,而這些營養素必須從其他食物攝取。果汁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糖分雖然能提供能量,連帶的也會使你血糖飆高,並且讓身體進入能量保存模式(energy preservation mode),優先提供能量給心臟及呼吸系統,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在進行果汁斷食時,往往會感到疲憊虛弱。

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果汁斷食能發揮排毒的功用——我們的腎臟與肝臟遠比道聽塗說來得可靠。適度地飲用果汁對身體沒有害處,但營養學家警告人們不該依賴它取代固態食物,更別提一連幾天都只喝果汁了。

排毒茶

排毒茶與果汁斷食同為名人寵兒,但它也沒能替代人體的排毒器官。實際上,排毒茶多包含了瀉藥和利尿劑的成分,可能導致腹瀉和腹絞痛,以及脫水、電解質失衡等風險,甚至對心臟造成嚴重的危害。由於排毒茶往往被歸類為「食品」,只要不標示醫療效能,便不受相關法規監督約束,任何人都可以借助排毒神話販賣他們的獨家產品。這意味著除了有效性,排毒茶在安全性上同樣可疑。

防彈咖啡

連鎖咖啡店的重磅噱頭,當人們發現他們的產品營養成分空洞,兼且高糖高熱量以後,店家便把念頭動到「減肥」上去,透過廣告宣傳,試圖說服所有人喝咖啡對減輕體重有幫助。

什麼是減肥?攝入的卡路里比消耗的要少,但防彈咖啡的邏輯顯然與此相反。這些產品通常宣稱可以燃燒脂肪、抑制食慾,同時好心地提醒你「若不持續使用本產品,將回復原本的飲食習慣」……。

Photo via Healthline

防彈咖啡由於能為使用者帶來飽足感,而被生酮飲食者/節食者/間歇性斷食者當作代餐來使用,但它唯一的功效是減少卡路里攝入,對於你的塑身目標沒有進一步幫助。當然,只要飲食均衡,一兩杯防彈咖啡是無妨的,但也請留意它們的脂肪含量偏高,過度飲用可能導致血脂異常。

鹼性水

不要浪費錢了。商人告訴你鹼性水可以中和酸性體質,但除了喝起來口感不錯外,它沒有其他優點。一般而言,在pH值為7.4的情況下,人體將處於最佳狀態,該數值並具有恆定性,可自我維持;僅會因為嚴重嘔吐、腹瀉、糖尿病出現波動,但由於pH值變化將招致嚴重後果,身體也會立即採取對應行動——通過改變呼吸頻率,釋放體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解在血液中時將呈酸性),若pH值過鹼,則從腎臟釋放碳酸氫鹽。基本上,飲食對我們的pH值並不會產生明顯影響。

清潔葡萄酒(Clean Wines

什麼是清潔葡萄酒?首先,它的原料得是有機種植的葡萄,而葡萄的來源是兼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保意識的可持續性農場,不施灑農藥與化學肥料,如果為了避免葡萄發霉而添加亞硫酸鹽,則必須符合歐盟標準(含量低於100 ppm)。據說,這樣的做法可以保留葡萄及其生長環境的獨特特徵。

聽起來很有道理,任誰都不想買一瓶標示著滿滿化學名詞的酒,而保留生長環境的特徵,也符合飲者對風土(Terroir)想像,那麼清潔葡萄酒的問題是什麼呢?同樣也出在誇大其詞的營銷口號上。

與前述時尚飲食不同,飲用葡萄酒的好處有據可查,抗氧化、預防心臟病和發炎,增加骨骼密度,對維持好膽固醇也有幫助——問題在於,無論你喝下的葡萄酒「清潔」與否,它們都具備相同的效能。部分酒莊為推廣清潔酒品牌,以錯誤陳述或虛假的統計數據,汙名化按一般方式生產的葡萄酒,例如指稱後者包含了大量添加物、糖分、亞硫酸鹽,或聲稱「好葡萄」不需使用農藥,不會導致宿醉(攝取酒精而不宿醉?明顯違反常識)。

針對清潔葡萄酒,《邁寧格國際葡萄酒業務》(Meininger’s Wine Business International magazine)雜誌主編Felicity Carter這麼說:「它唯一能清潔到的東西就是你的錢包。」相關品牌熱衷的是利潤,反而在葡萄、土地、耕作技術整體製程上,不比傳統的釀酒師要來得透明。絕大多數不負責任的營銷手段,仰賴的都是未經證實的資訊,千萬別被他們唬著了。

人造肉

說來尷尬,此前你可能已經在可口網站上閱讀過與人造肉相關的文章,將它列在「好像很健康但實際上不健康」的名單上,有點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然而,我們依然有義務讓你知道相反意見說些什麼。

Photo via Five Star Home Foods

人造肉也是營銷手段創造出來的神話嗎?一半一半。就減緩氣候變化、節約用水、降低地力負擔而言,使用植物性蛋白大有裨益,但對個人健康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以植物為基底的「肉」雖然是半途出家素食者的福音,但它的飽和脂肪及鈉含量,通常也多過一般肉類,並須要大量的添加物,好讓產品在視覺上、口感上更趨近於真正的肉類。就算這些添加物對健康害處不大,卻也不會讓人造肉更營養。

說到底,人造肉依然是加工食品,我們不需要提醒你加工食品和肥胖、高膽固醇等風險的聯繫。對於那些因為宗教或道德因素尋找肉類替代品的人而言,人造肉會是他們的好夥伴,但要是你基於健康因素而考慮人造肉,可能要多考慮一下。

植物性奶油(Plant-Based Butters

以植物性成分為主要基底的產品,向來都是消費者的寵兒,也是人造奶油一次次捲土重來的本錢,但你是否注意到那樣的說詞有甚麼問題?「以植物為基底」,意思是可以含有非植物性成分,比方說乳脂肪。

不管製造商為他們的人造奶油添加什麼新成分,本質上它仍是以水和一種或多種植物油製造的替代品。儘管商品貼紙上可能標示出符合時下飲食趨勢的優點,如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較低,但無論如何,它們通通都具備了80%以上的油脂含量,和一般奶油比起來,頂多沒用上乳脂肪。

是的,「純素」奶油是存在的,但那跟健康並不畫上等號,實際上部分人造奶油的飽和脂肪比真正的奶油還要高,並且缺乏維生素A和D,一落入營銷圈套,只會越吃越不健康。

巴西莓果碗(Açai Bowl

近年來,巴西莓被譽為「地球上最健康」的水果,因其營養價值和食療效果,躍升為超級保健食品。巴西莓果碗的做法大概是這樣的,首先要準備藍莓、草莓、香蕉、牛奶(可替換為豆漿)、巴西莓粉一起打成果昔,果昔完成以後,再跟著鋪上額外的麥片、水果,和蜂蜜。是不是光看食譜就讓你食指大動呢?

Photo via Chowhound

但別急著上網訂購巴西莓粉,可能有讀者已經注意到,巴西莓在這份點心裡所佔的比例少的可憐——而且既然它如此健康,我們幹嘛不買冷凍的巴西莓來打果昔就好了呢?原因是,巴西莓必須經過加工,冷凍乾燥過後才方便運輸,對推銷巴西莓碗的商人而言,成本實在太高了。

食用巴西莓碗確實有好處,它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很高,尷尬的是,其中卡路里、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含量,比起前者也不遑多讓。這些材料分開來各個是營養豐富的食品,聚在一起卻非常不妙。你可以為美味而吃它,但為健康?省省吧。

「有機」和「無麩質」

一般而言,我們假設「有機」食品是健康的。但話說回來了,用有機麵粉和糖烤出來的蛋糕,依然是蛋糕,甚至可能具備更高的卡路里、脂肪、糖、鈉、碳水化合物——詳情請詳閱產品營養標示。

籠罩在「無麩質」周遭的,也是同樣曖昧的健康光環。有些人認為自己對麩質過敏,因此選擇無麩質食品;不過,無麩質食品可能欠缺部分維生素與礦物質,而當食品中的麩質被去除時,勢必要添加一些東西來彌補失去的成分。你想對了,讓我們歡迎出現在第一段尾聲的不健康大軍。

蛋白質

我們活在一個對碳水化合物不友善的世界,隨著生酮飲食、全肉飲食(Carnivore diet,所有攝取的食物均來自動物)、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只吃營養密度高,未經加工的食品)的流行,蛋白質已經被加冕為新任營養之王。然而,並不是所有蛋白質都是平等的,比如說,動物性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比植物性蛋白質要來得高。歸根究柢,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一樣,適量攝取很好,過量只會導致體重上升,沒有其他好處。

最後,那我們該麼辦?

健康取決於運動,不是張嘴就來。遠離產品噱頭和病毒行銷,盡量避免加工食品,和時髦的飲食方式保持距離——讓你產生罪惡感,正是商人的致勝法寶。最重要的是,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如有執照的營養師、營養學家、醫療專業人士,而不是長輩圖或沒有任何依據的網紅業配文。

▌整理報導: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