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攝影到音樂:自由地使用你的眼睛,對接你想要獲得的事物—Wolfgang Tillmans|cacao 可口雜誌

對於德國攝影師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而言,他曾經這樣說道:你可以自由地使用你的眼睛,並且通過它對接你想要獲得的事物。眼睛是顛覆性的工具,因為它們並不依附於任何操作,當你想用它們時,就可以自由取用。放下照相機的他,可以轉身成為為藝術空間的主理人、音樂製作人、社會運動人士以及音樂錄影帶的導演。他藉由不同形式的創作,描繪不斷變化的世界,如何透過他的雙眼重新評估這些微妙體驗。

沃爾夫岡·提爾曼斯於1968年出生於德國雷姆沙伊德,1990年至1992年在英國伯恩茅斯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2000年,他是第一位獲得泰納獎的攝影師和第一位非英國藝術家。2009年,他獲得了德國攝影藝術大賽的攝影獎,並被選為泰特美術館的董事會成員。自2012年以來,他一直是柏林Akademie derKünste的一員,並於2013年被任命為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一員。2015年獲得哈蘇基金會國際攝影獎。

自1990年代初以來,提爾曼斯的作品就體現了攝影新的主體性,將親密感和趣味性與社會批判以及對現有價值和等級制度等,持續質疑並相結合。他通過主題,技術和展覽策略,擴展了傳統媒體的處理方式,他的持續創作提出了一個基本問題,即在日益飽和的圖像世界中,創作圖片意味著什麼。

儘管近年來作品,傾向介於攝影和雕塑間的抽象物質影像,但提爾曼斯的早期作品卻多是記錄俱樂部場景中的青年肖像。1980年代末,正是Acid House 和Techno 在英國及歐洲大陸全面爆發的時候,這類4/4拍音樂與藥物結合所產生的魔力徹底改變了夜生活,俱樂部,也變成了專為跳舞而生的場所。當時他意識到自己正身處於幾十年來,最為廣泛的青年次文化場景中,強烈地想把這種另類的生活方式展現給世界。他為自己添置了閃光燈,開始出入各種俱樂部,用相機記錄下舞池內外各色人群,這也成為了他最早被發表的一批作品。他拍攝的俱樂部文化肖像,並不只有集體的狂歡和亢奮,很多時候被拍攝者只是坐在階梯上休息,這種看似漫不經心的拍攝方式,卻是最簡單有力的視覺體現。當他獨自一人在俱樂部時,有時就會觀察舞池的燈光,覺得俱樂部就是純粹的、抽象的燈光。也許在那個時刻,音樂對他而言,也是一道純粹的光。

Image result for Wolfgang Tillmans 1980
Love (Hands in Air) (1989) by Wolfgang Tillmans

「攝影是我最無意探索的媒介,但音樂對我來說一直有巨大的吸引力。」

肖像攝影始終貫穿著提爾曼斯的職業生涯,有時他會停止拍攝人像,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會對人產生新的興趣。作為樂迷,音樂人也許是他最感興趣的拍攝對象之一,在他的攝影集《人像》(Portraits)中,收錄了他於1988年至2001年間拍攝的一系列人物肖像,其中就有Aphex Twin、Moby、Morrisey 及Jarvis Cocker 等音樂人的出現,在他的鏡頭下,他們都呈現出隨意放鬆的一面。

Related image
攝影集《人像》by Wolfgang Tillmans

與音樂人的影響合作延伸至成了MV導演,從2000年開始,他先後為Goldfrapp、The Pet Shop Boys 及柏林Atonal 的合作者Powell 執導了音樂錄影帶。隨後他成立了自己的樂團「易碎」(Fragile) 後,發表了一張27分鐘長的視覺專輯《That’s Desire / Here We Are》,中,他將自己17歲時與朋友一起創作的Electro-Punk風格的歌曲重新混音發表,新創作的曲目也體現了他對1980年代合成器流行,及1990年代電子舞曲的偏好。影片中的所有表演者都在事先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錄下隨著音樂起舞,或即興表演的影像。提爾曼斯原本計劃分割成六個獨立的視頻,但在剪輯過程中,最終被保留為連貫的影像。

《That’s Desire / Here We Are》

提爾曼斯在2016年出版的電子舞曲作品《Device Control》中與Frank Ocean合作,講述了移動網路對於生活的侵入對於他生活的改變。在歌詞中,Frank Ocean唱到了以下關鍵詞:蘋果應用、直播視頻、手機拍攝、高清照片、動態圖片、蘋果設備、你可以模糊照片與影像的邊界、SONY 4k電視、三星電話、社交分享、即時發佈——直播你的生活,直播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正在緩衝。

從一開始對青年群體的觀察,到對後物質世界的反思,提爾曼斯的世界充滿了想像力,無論是柏林俱樂部場景的影響,還是政治潮流的思考,他不僅僅只是一位手持攝影機的人。

電子舞曲作品《Device Control》
Image result for Wolfgang Tillmans
提爾曼斯近年來作品,傾向介於攝影和雕塑間的抽象物質影像
Image result for Wolfgang Tillmans

他的社會參與:反脫歐運動

2016年脫歐運動越演越烈時,提爾曼斯在晚上發佈一組海報,這些海報由他的攝影作品及口號組合而成的。他隨即說:我最恨官僚主義的人是獨裁者,因為官僚主義保證了立法不會被輕易推翻。歐盟的官僚主義其實是在24小時捍衛著我們作為歐盟公民的合法權益。這就是在英國生活過26年的德國人對脫歐的態度,沒有人是孤島,沒有國度是孤立的。

Image result for Wolfgang Tillmans Brexit gif
Image result for Wolfgang Tillmans Brexit gif
Image result for Wolfgang Tillmans Brexit gif

非營利機構「橋樑之間」(Between Bridges

自2006年,提爾曼斯在倫敦成立了非營利性展覽空間「橋樑之間」(Between Bridges),以支持藝術和保護民主的雙重目標的基金會,特別關注國際上的反種族主義和LGBTIQ權利。展出了包括 David Wojnarowicz, Ull Hohn, Charlotte Posenenske與 Charles Henri Ford等眾多藝術家的作品。2014年將「橋樑之間」從倫敦搬到柏林之後,這裡便成為柏林又一個全新的支持青年藝術家的空間。

在「橋樑之間」,提爾曼斯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成一個策劃人。在反脫歐運動時期,他對外發布了這樣一則說明:儘管這個空間場地有限,影響力也不大,但從此時開始,「橋樑之間」將會成為一個論壇、平台,讓藝術圈的人士在這裡進行討論組織活動。

Related image
photo by Between Bridges
Image result for Wolfgang Tillmans Between Bridges
photo by Between Bridges

可口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