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將近在這條時裝模特兒的路走了將近七年,想想也真是不巧正巧踢進了一腳。今天一天篇開始我的故事,其實要感謝心芯鼓勵我寫出來。因為我提不起勁寫有關時裝或模特兒的故事,可能我不覺得我對這產業有諸般見解或者熱愛,只是當初在路上恰巧這個門自動打開在我面前,我只是順手把門推開,硬著頭皮走進去,要是丟人現眼,頂多… 再走出來把門關上而已。改天再回頭講那天下午到底發生什麼事,我不知道要如何形容,只能說我經歷過很多奇蹟。
不過今天想要講的是上個月剛結束的2020冬季時裝週。在這次歐洲疫情爆發前,大家驚險走完時裝週,最早從義大利爆發,有些品牌最後決定取消公眾時裝秀。那時在巴黎的我們已有耳聞,雖然有引起一些談論與關注,但幾乎所有的時裝秀照常舉行,而我照常跑了一些時裝秀的面試。其實我一直以來沒有做很多時裝秀,不是一位名字享譽國際的模特兒。

在此我插入一段題外話,和大家概述一下時裝秀的生態,基本上能夠成為各大時裝秀上的明珠,得先從紐約開始跑新一季的時裝秀。所謂的四大時裝秀是從紐約開始,接著倫敦、米蘭,最後來到巴黎。時裝圈是一個很小的世界,幾乎所有的大秀都是由某幾位casting director決定上千個模特兒的當季的成績,他們選人沒有道理也沒有標準,就是他當下的審美觀,時機對了,他看上誰,就決定推薦他到各個品牌廠商面前,一切都取決時機。所以當一位模特兒成為某位casting director眼中的蘋果,他們會推這位女孩到四大時裝秀的客戶面前,跳過海選階段,直接先卡位。挖掘新面孔就是從紐約開始,一旦在紐約新亮相,受到關注的機會就會增高,當然也是有例外,但百分之九十都是照這個公式。
我曾經在紐約簽過公司,但當時沒有遇到時裝週就來到了巴黎,這也是另外一個故事,有機會再聊。回到正題,所以時裝秀並不是我主要的收入來源,不過每一季我還是會去跑時裝周的面試,但每當遇到同一位客戶一年四季,好幾次下來都沒成功接到秀時,我很難想再跑一趟面試,其一是因為我覺得這樣很蠢,都知道他們不需要我了,為什麼我還要花時間去跑這一趟?其二,再強的內心都很難掩屢次的拒絕。所有模特兒都明白最強大的,就是這種當下接受拒絕的自信,但我承認我還是個人,一個很軟弱的人,我當然會失望,即便我已經不抱任何期待,就只是想要跑完經紀人發給我所有的面試。我信任我的經紀人,我也覺得這是我的工作義務,就是去到客戶面前,閃過也好,跌倒也好,不管我喜不喜歡,因為這就是我的工作。

Vivienne Westwood是其中一個蠻有曝光度的秀,他們每一季都親自海選模特兒,所以我每一季都去,從2015年九月開始到現在。跑了這麼多年的面試,我已經度過了對於時裝秀得失心的那段時期,現在比較像是有就像意外撿到的驚喜,沒有我也不會覺得我少一塊肉,只是心有點倦怠,就是對於工作反覆動作的倦怠。
說到底,我還是去了上一季的面試,我當時心想我只想要速速走完Vivienne Westwood的面試,繞了一圈,但是這次,他們把我留下來試衣服,其實我當時已經蠻驚訝了,心想「你都已經看我五年了,你今天心情怎麼了終於看到我啦?」其實我知道每一年去到他們面前都不太一樣,因為我每一年心情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張臉,在我裡面的靈的光景好或不好,走台的氣息然自然也不一樣。
在秀的前一天我回去試裝,一共套了四五套衣服,換了又換。在試裝時我也遇見Bella Haidid,很多人都聚集在那為了看他一眼,場面有點混亂,也許我有時也會和這些焦點之星,擦身在我所處的工作環境。對他們已經不太好奇也不會有新的波盪,我知道他們也是我們之中,一個努力想得到世界認同的人,或者必須某程度持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周圍的人開心,為了不要讓我們失望。
最後我還是沒做到那場秀,你應該會覺得我已經不在意,也擁有強大的內心可以看淡這一切,我告訴你,我還是失望了。而且說真的蠻失望的。那種給你希望立刻拿走的考驗,我可能還要多個幾年,甚至一生也都得要每次再學一遍。
這時我聽見兩個聲音,一個聲音對自己說「你怎麼還可以失望呢?你不是已經做了這麼多年,跑過超過24季時裝週,你應該已經要長大啦!對,你應該要放下,你不用從他人身上得到自我價值肯定。」但又有另一個聲音對我說「謝謝你的誠實,謝謝你沒有假裝逞強的樣子,也許你總是會有失望和沮喪的感覺,也很常發生,這也是你最美好的地方,你有真實的感情與坦承,我覺得你很勇敢、很堅強,不是因為你總是正面積極樂觀,不因任何的外在而跌倒,而是你願意面對、接受痛的感覺,也知道那是你的一部份。」
是啊!我還是有感覺的人,聽完這聲音最後我哭了,我很感動,我感動我竟然還有會失望的情緒,我沒有否認或者壓抑我的失望,雖然失望和沮喪會一直回來,但我不用害怕,因為每次失望和沮喪有多大,在我裡面剛強就顯得多大。


關於專欄作者:江仙亘
2013年夏天在紐約蘇活區被路人介紹,一步踏進時裝模特兒的旅程,到今天。大學時期開始覺得自己是很特別的一個人,潛意識(更精確來說應該是有意識的)營造出想讓世界也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的人,這些因著工作經驗旅行的日子下來,許多衝擊及自我懷疑、自我否認開始漸漸明白,其實不必要刻意營造一個形象的自己,漸漸地放鬆、心也更自由,卻遇見從未想過那個「很特別的自己」。
▌延伸閱讀:江仙亘專欄(2)|紐約?「丟臉的話,就這麼一次吧!」
▌作者與圖片提供:江仙亘